(诗文)南乡子·庐陵望郡怀古
(2023-03-14 01:10:17)分类: 个人诗文 |
(诗文)南乡子·庐陵望郡怀古
文|01一线
中国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吉州。是庐陵古郡中心。《水经注》:庐陵县因泸水(今禾水)而得名。盖因泸水(永新江与安福江合流)与赣江三江源流吉州与赣州的地方。三江汇合神岗山处即吉州古城(今市中心吉州古城)。庐陵之地,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古属东夷,也称干越之地。唐代王勃有诗:“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江南胜地庐陵之美名指吉安的山水与宁静的屋舍。
这里是隆起的泸潇(今罗霄,武功)山脉根盘地。今称八百里井冈大地,吉泰盆地中心。西揽罗霄山脉,东据赣江中上游富饶平原。中部崇山峻岭,两侧低山丘陵,可谓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唐代孟浩然诗句:“赣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间。”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这里东南控入赣南、南粤、八闽的要道。西北茶陵、莲花界化垅、棠市垭口,号称吴楚雄关。元代高僧天如惟诗云:“白云峰在夕阳边,目送吴云入楚天。”吉安古县号称“锦绣庐陵”“山水福地”。
吉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庐陵县。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军事。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明清为府。民国三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0]40号),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同时撤销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开区),2012年又增设庐陵新区,至此,吉安市辖10县2区1市和2个管委会级区,257个乡镇,3150个行政村。
简单来说,吉安古称庐陵,秦初建县,汉末置郡,隋称吉州,元始名吉安,明清为府。
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庐陵历史悠久。可谓是江南望郡,锦绣庐陵。自秦朝建制以来,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通行赣语。庐陵文化受到度关注,研究成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庐陵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吉安是山水庐陵,流传很多名胜古迹。这里的旧屋古井、老街古巷、商贾店铺、名士踪迹、市井风情都值得人们去追踪。这里的路、巷、桥、树、井、亭、阁、塔、楼、台、渡、祠及代表庐陵文化的古陶瓷、古寺古观、古书院、古村落、古代农耕文化等,一旦寻踪起来都有其传奇传说色彩。唐宋年间,是何等的热闹与繁华?宋代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这是明代台阁大臣、诗坛领袖李东阳笔下的吉安,寥寥数笔,便将一座山环水绕、绿意盎然的古城描绘得生动传神。这里是彰显江南风韵的绿色家园。全市森林覆盖率86%,水质和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以上,有6个国家级、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三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200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2013年荣膺“江西省文明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同时吉安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东与闽江三角洲毗邻,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之间至关重要的“黄金走廊”,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福地。
吉安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千年古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吉安市、千年古窑——吉州窑、千年古铜——新干商代青铜器、千年古书院——白鹭洲书院、千年古刹——青原山净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钓源、千年古墓——吉水东吴大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这里文化发达,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耀中华”而著称于世。吉安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三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吉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士荟萃,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天下第一),状元16位,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原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南宋爱国名臣胡铨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先后孕育或诞生在这里。
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自古物化天宝,人杰地灵。古庐陵钟灵毓秀、交通便捷、商贾如云,物阜民丰,素有“江南望郡”“吉州福地”“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之称。
吉安,东西南三面环山,武夷山、南陵、罗霄山脉的天然屏障,抵挡了东南沿海的强风暴雨和西面寒流的侵蚀,北面与鄱阳湖平原相连,形成一马平川的吉泰盆地,这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自古就是林茂粮丰之地。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任泰和县令的黄庭坚曾深入山区,考察民情,作诗10余首,留下了“清风源里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的千古佳句。
“金庐陵”的“金”,指的是金黄色的稻谷,表示古庐陵的物阜民丰。唐皇甫湜在《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云:“自江而南,吉为富州。庐陵户余二万,有地三百余里,骈山贯江,扼岭之冲……土沃多稼,散粒荆扬。”庐陵自古号为“江南粮仓”。另外,古庐陵先民“耕且陶焉”。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赣中居住的先民,就会耕种和制作简单的陶具。到了公元二世纪,赣江与禾水交汇处的平畴上,逐渐兴起了一个江南粮仓集镇,商贾来往其间,人烟稠密。东汉末年,庐陵郡东昌县永和镇属东吴领地,孙策置东昌县治所而开埠。唐开元年间建本觉寺,开始“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置“柴草市”。唐末或创建东昌窑,又称永和窑,吉州窑。南唐置清都观。北宋真宗景德(1004年)成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永和镇地处赣江中游,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南综合性瓷窑名窑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名公钜卿,来游其间,必有歌咏,以记其胜。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永和镇曾经“陶埏者半之,窑烟竟日夜”,出现“烟火数千家”、“附而居者数千家”、窑工上万人的盛况。邑人丞相周必大《辅顺庙记》:“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无高城深池……窑焰竟日夜……”吉水诗人杨万里曾有《至永和》诗,道尽永和的繁华:出城即便见青原,正在长江出处天。却到青原望城里,楼台些子水云边。明代徐霞客在他的《游记》记载:“于是搭乘一叶扁舟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据《东昌志》所载:“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
这里因瓷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成为江南重要商埠和都会。沉甸甸的金黄五谷和金灿灿的吉州窑瓷器催生了吉安成为“金庐陵”和“江南望郡”之美誉。
吉安著名景区景点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2023年3月13日至3月16日,长青诗社拟在长青公众号和《长青诗刊》开设“咏史怀古”栏目。为了配合这个栏目的顺利开设,培养更多的咏史诗人,本次笔会以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为例,写一首咏史词。具体要求如下:
1、题材:咏史怀古,具体内容自定。
2、体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牌格律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晚,参与活动赋闲一首《南乡子·庐陵望郡怀古》。欢迎大家留言点评!
古郡赣中安,禾水奔流谷甸间。瓷器负名天下(目)侃,槃槃。列镇江南富羡传。
注:吉安古称庐陵,吉州。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江南望郡”“吉州福地”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