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axluoyz
jaxluoy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705
  • 关注人气: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文)吉州螺川颂

(2022-12-08 22:11:27)
分类: 个人诗文

(曲文)吉州螺川

|01一线

神州万水东流,赤县湘赣北去,这是一个奇特地理现象。今是东方伟大领袖指点江山,古有吉安三千进士写春秋。

吉州和青原是吉安县拆分出来的两个区。吉安现为地级市,古称庐陵、吉州,是庐陵古郡中心。《水经注》:庐陵县因泸水(今禾水)而得名。盖因泸水(永新江与安福江合流称禾河或禾水)汇入赣江,两江源流吉州与赣州大地。三江汇合神岗山处即吉州古城(今市中心吉州古城)。庐陵之地,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古属东夷,也称干越之地。唐代王勃有诗:“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 江南胜地庐陵之美名指吉安的山水与宁静的屋舍。

吉安是隆起的泸潇(今罗霄,武功)山脉根盘要地。今称八百里井冈大地,吉泰盆地中心。

2000年以后,吉州区是江西省吉安市辖区。吉州古城是中共吉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吉安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

吉州城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江中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朝,置庐陵县;东汉设郡,隋朝,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后又恢复庐陵郡,宋朝又改称吉州,元朝称吉安道(路),明朝号吉安府;20000511日,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吉州区成立。

吉安府城,千里赣江古城。赣江东流绵延百里的青原山脉、赣江与禾河在西南交汇处的神冈山、西面的真君山、北面螺子山俯卫着这座古庐陵吉州古城池。城内拥有白鹭洲书院、钟鼓楼、卢家洲古村等名胜古迹。

吉安境内有赣江和禾河两条母亲河。禾河又称禾水河,禾水河河源位置东经11401分,北纬2724分。河口位置东经11459分,北纬2704分。禾水系赣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武功山南麓原吉安地区莲花县高洲乡东北部的塘坳里高天岩,在吉安市吉州区神岗山入赣江。流域地处赣江中游,吉泰盆地西南缘。莲花县至永新县的龙田镇称莲江,龙田镇至吉州区曲濑乡江口称禾水,因永新县龙田镇禾山而得名,至吉州区曲濑乡江口与泸水汇合又俗称禾泸水。于吉安市坪里附近入赣江长全长241公里。流域面积9103平方公里。自然落差747米。多年平均流量240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896万千瓦。上游水流湍急,河谷深切,下游永新以下水量丰富,河宽流缓,可通航130余公里。

赣江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长江下游最重要支流之一。赣江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是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赣州南部的大庾岭,东源贡水是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区的赣州市石城县的赣源岽,在赣州章贡区汇合称赣江。北流经吉安的万安,泰和,吉安县,吉水,峡江,新干,樟树、丰城到南昌市注入九江的鄱阳湖,后经九江市湖口县洩入长江,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险滩,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宽阔,多沙洲。主要支流有禾河、信江、锦江等。赣州以下可以通航。旧时沿岸各地是长江下游与两广的交通纽带。赣州以上为上游,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赣州至新干为中游。赣州至万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水电站建成后,险滩多已消失;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东西两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泷水等较大支流汇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新干以下为下游,山势渐退,江面逐渐开阔,水流平缓。有袁水和锦江汇入。

赣江流经吉安的泰和段叫澄江,黄庭坚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途经家乡庐陵,写下《过西昌》:“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澄江下游形似弯弓的赣水自东青原区的张家渡向西流经吉安县永和与西来的禾河在吉州区神岗山交汇入赣江。赣江穿吉州城北流至吉水的墨潭,古人称之为螺川。螺川也称螺江,螺水、螺浦,是古人出行、运递等重要的水上交通。

螺川有别于螺子山南螺川村的螺溪,螺溪也称螺湖水、螺子江,源出吉安城西五里冈冷水坑,曲折经云腾岭水与真君山的沸泉合流东注螺湖,是由今东门村的螺湖桥汇入赣江的一条小溪流。

逝者如斯,人们常常谈论的螺川到底有多长?起止在哪?今人只有在古籍、诗文、传说中抽丝剥茧,从中推断,来找出结果。

据廖国远先生讲,“张家渡头新雨歇,孤舟系岸依林樾。尽日无人涉大川,晓来空载春江月。”翰林待诏潘叒水诗中的大川即螺川。青原山南的张家渡和丹砂渡之间有一方绝佳的山水,也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行旅青原途经之地。宋明清以来,硕彦墨客们至此登高望远,倚楼览胜,或诗或文为赋,寄情这方山水。据载,来到此地观光览物的庐陵进士就有四十余位,其中状元就有六位,另还有几位首辅和外藉贤达。

赣江下游有今省会城市南昌,赣江中游汉代曾有泰和西昌,永和东昌,即吉泰盆地古庐陵郡中心地带。“昌”字,作为农业,物产丰富,以水稻、高粱种植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著名粮仓。先人自古耕陶耕读。东汉末年,螺川段永和属东吴领地,孙策置东昌县治所而开埠。唐开元年间建本觉寺。唐末或创建东昌窑,又称永和窑,吉州窑。南唐置清都观、凤冈精舍。

永和镇自唐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置“柴草市”,北宋真宗景德(1004年)成为镇市,制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据《东昌志》所载,永和镇唐开匡仙祠,宋建丞相府。宋景德年间,随着吉州窑陶瓷而兴盛,“辟坊巷三街六市……附而居者至数千家”。至宋元丰年间,永和“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读书台士大夫谈今古。”“公钜卿,来游其间,必有歌咏,以记其胜。”

永和镇地处赣江中游,螺川上段,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北宋1101年的永和,已是舟车辐辏、民物繁庶,被时人誉为“江南三大重镇”之一。因为吉州窑,永和镇曾经“陶埏者半之,窑烟竟日夜”,出现“烟火数千家”、“附而居者数千家”、窑工上万人的盛况。当年,北宋北归的苏东坡兴致勃勃来游永和和对岸的吉州城,曾留下了“此地风光半苏州”的赞叹。南宋庆元四年,南宋丞相永和人周必大《辅顺庙记》:“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无高城深池……窑焰竟日夜……”吉水诗人杨万里曾有《至永和》诗,道尽永和的繁华:出城即便见青原,正在长江出处天。却到青原望城里,楼台些子水云边。

元代散曲作家、诗人贯云石为永和诸景作了一首《凤冈仙境赞》词:“天星分翼轸,地势接吴楚。唐开匡仙祠,宋达丞相府。绿野清都观,游赏堪画图。到处锦绣铺。百尺层楼万余家,连廒峻宇几千户。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监丞祠小花,佛姥墓蹴鞠,读书台,士大夫谈古今。东连翠竹,西出螺浦,南跨庾岭,北接天岳。乱纷纷,来往人不绝,一带儿,丹砂渡。更有那,苏子瞻墜履如故。连理枝,一枝枝生白鹤山中。并头莲,一朵朵出金钱池浦。秀水沟,一湾湾游鱼洲渚。只的是,景物异俗文墨邦、江南第一所,一答儿风流土。晴窗凤岭云,朱帘暮山雨。精舍书声莎草湖,看着那百花园歌舞,更有丹青无比画不足。”明代徐霞客在他的《游记》记载:“于是搭乘一叶扁舟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

吉安古庐陵吉州因瓷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成为江南重要商埠和都会。沉甸甸的金黄五谷和金灿灿的吉州窑瓷器催生了吉安成为“金庐陵”和“江南望郡”之美誉。

当年,北宋苏东坡被谪往岭南,路经庐陵时,仰恩师欧阳修,小住赣江边的永和镇南唐时建的清都观,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泰和人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这是作为古庐陵农业发达的佐证之一。作为陶瓷等手工业,据明代《东昌志》记载:“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吉州窑瓷器走天下,成为古代皇室和欧洲、中东各国王室贵族的掌上明珠。产品盛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东昌县永和镇又因农业和瓷器业带动了商业、旅游和饮食业的繁荣,这里的美食、小吃、酿酒具有南北风味,豆腐更是让天下的人们记住了永和的味道。

螺川中段为明朝府城吉州城中心,连接水陆的重要交通中转驿站——螺川驿就设立在城南,这里曾是王阳明、徐霞客等历史名人驻足的驿站。两岸风光引无数文人墨客诗文频出,宋王庭珪“螺浦江边雪浪生,峰头月出半轮明。扁舟欲载银蟾去,一听苍龙水底鸣。”词人刘过的“横黛远山翠,玉颜新霁酡。江平贾客至,一问马嵬坡。”宋代这两位吉安名贤写下螺川的远山近水,把对岸的青原山脉当成醉酡红颜的杨贵妃。

江渚白鹭洲书院,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金榜601名进士,其中吉州占44名,白鹭洲书院学生占40名,几乎占全国录取人数的群体十分之一,为全国之最。21岁的书院学生文天祥独占鳌头,考中状元,理宗高兴地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上。从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天下,称为江西的“三大书院”之一。

吉安城北自古多胜迹。有列入庐陵八景之一的“螺峰霞照”,颜鲁公祠、文丞相祠、灵泉寺、螺湖桥等遗址旧迹。如今的吉安在此螺子山中建设了庐陵文化生态园。本着绿色的基调,古色和红色骨架,融合了城北这些古朴而厚实的浓重底韵,突出了悠久而辉煌的庐陵文化因子和井冈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要素,让人们时代感受“庐陵文化”精神,“井冈山”精神。较好地践行了“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的设计理念,将环绕吉安古城五山之一、海拔为142米的螺子山森林公园完整收入园中,同时,通过已建好的拦水坝对庐陵湖水位进行调节。园内上千亩庐陵湖和湿地,涝季可成为城区滞洪区域,旱季则通过汇集雨水、兴建补水泵站,抽取赣江水补充园内湿地及庐陵湖的水量,同时利用湖水进行节水灌溉,形成循环用水。贯穿全园的千亩庐陵湖放有大量玻璃红鲤鱼,种植有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可分解污水、净化水质,调节园区生态系统。园内庐陵湖湿地不仅为城市增添休闲美景,还为螺子山上数万只白鹭等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良好的栖息地。山上山下这片叠翠的山水地貌与古色和红色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造就了“天地人合一的画卷,红古绿辉映的华章”。

古志书对螺川的起止有两种表述:青原区新圩至渼陂、值夏的王江汇入源于欧阳修故里的泷江水出张家渡注入赣江流至螺子山下。其二延伸到今吉水城南恩江水汇赣江处,今吉水进士博物馆和桃花岛一带的墨潭,下一段则是吉文水。恩江水汇入赣江出吉水城南,二水委蛇缭绕青湖滩洲之间状若吉字。雨水交合时又似文字,故名吉文水或文江。文天祥《文江五月二日》:客中端二日,风雨送牢愁。明解缙作吉水八景诗之《字水拖澜》:

章江飞出赣石来,大皋渡头群玉开。神螺浦翠晓光发,天玉山高青练回。东江西江小水合,章江中流何壮哉?双洲横作两龙剑,交锁石濑鸣春雷。一点分明飞作笔,上字成文下成吉。府城东望,螺川似弓;南会正气,东迎文风;墨潭澄镜,张渡泊舟;千年流淌,吉文北雄。由此可界定,以吉安城赣江东南和东北方向的两条大支流为界定,以青原区的张家渡水流入赣江为起点,下接出吉水县城南的恩江水汇入赣江为终点,这段全长四十公里的赣江水,才是润泽吉州、青原、吉安县、吉水两岸黎民的螺川水!

人文历史博厚的吉州,画卷波澜壮阔的螺川,给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伟壮篇章。

(一)

〔双调·清江引〕歌吉州

(中华通韵押十四英韵)

赣江北去穿郡城,五岭圆方胜。千年故土耕,进士三千敬,大千九州天下颖。

注:这里五岭指骡子山、真君山、天华山、神岗山和青原山。三千指吉安唐宋明清三千进士。

(二)

〔中吕•迎仙客〕螺川颂

(中华通韵押十一安韵)

南北湍,越城湾,七桥夜映灯火繁。鲤鱼喧,白鹭欢。赣水桃源,书院文风县。

(三)

〔双调•得胜乐〕咏螺川白鹭洲书院

(中华通韵押四衣韵)

江渚几,(白鹭洲上)天祥第,宋代、书院大器。今世、文风伊甸,傲鲤、竞上波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