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百花盛宴系列(5)萱草花
(2022-06-04 11:38:56)分类: 个人诗文 |
文|01一线
满园菜花开向夏,一双蝴蝶飞向空。绿本忧,因风皱;青原不,为雪头。粒沙藏着个世界,滴拥有海洋,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整个地是朵花。
萱草原产我国南部、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适应性广,耐寒,喜湿润,也耐旱,喜阳光,也耐半阴。一般土壤均能生长,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为最好。花早上开晚上凋谢,无香味,桔红色至桔黄色,花果期为5-7月。有关萱草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里提到的“谖草”即指萱草。明代传入欧洲,在欧美国家广泛种植。在欧美也被称为虎百合或一日百合,以其花一朵仅开一日为名,从日出开至日落。古代萱草,别名众多,有“宜男草”“忘忧草”“令草”“川草花”“疗愁”“丹棘”“萱萼”等多种称谓,民间又唤作“金针草”。萱草作为中国传统的庭院花卉,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丰富的象征意蕴,而萱草文化也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萱草的文化价值主要有三:一为忘忧,二为宜男,三则代指母亲。
在中国的文化意象里,萱草代表母亲和孝亲。古人认为萱草可种植在北堂母亲的居室,而以“萱堂”代称母亲,因此北堂又称萱堂,萱堂又可作为母亲的代称,常和“北堂”连结,“北堂植萱”引申为母子之情。约在唐宋时期萱草代母的意蕴最终形成,萱草于是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诗经疏义会通》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卷一二《诗类》)唐代诗人孟郊《游子》亦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游子远行天涯,植萱草于北堂,借鲜艳花色以悦亲心,或食之令母忘忧,以此希望母亲能够减轻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恼与忧愁。诗人陈子昂在诗中亦写道:“细叶犹含绿,鲜花未吐红。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明代画家沈周绘有《怀萱图》赠与友人王鏊,以解友人对已故母亲的思念之情。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亦有相类似的记载:“北堂有萱兮,何以忘忧。”古人以萱草作为慈母象征,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可见萱草代母的意蕴在古代文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每年母亲节的时候时候,我们总会给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些祝福,有时候还会买上一束康乃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心意,康乃馨现如今已经是大众眼中的母亲花了,在我国古代,母亲花并不是康乃馨,而是萱草。
萱草的花语:遗忘的爱,隐藏起来的心情。萱草有两种寓意和象征,第一种含义是: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正和它的名字记一样,忘掉忧愁,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有大大小小的烦心事,不要一直纠结这些事情,不高兴的事情就让它们抛诸脑后吧。
早在康乃馨在全世界范围内象征母亲花之前,在中国古代就有人称萱草为母亲花。历代文人也常以之为咏吟的题材,曹植为之作颂,苏东坡为之作诗,夏侯湛为之作赋,一一的点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给母亲祝寿联语有:“萱草挺秀辉南极,梅萼舒芳绕北堂”;“蟠桃子结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
如夏花,活着,就要灿烂、奔放,要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绚烂旺盛,要善待命、珍惜命,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不要浑浑噩噩地过;秋叶,感伤,惆怅,凄美,安静,临死亡,对命向着然返归,要静穆、恬然地让命逝去,不必轰轰烈烈,便只要像秋叶般悄然已,更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惧。总之,就是切都平静然地进。夏花是旺盛命的象征,愿人生,如夏花般绚烂。
只有一种爱最伟大,那是母亲离别孩子。从此相思天涯,虽然愿望孩子越来越好,越飞越高,但自己的思念和牵挂,确实永恒不歇的。如同摇曳的萱草花。今续百花盛宴系列写诗,此为(5)萱草花。敬请大家点评!
七律·萱草花
小溪清浅向东流,寸草伊随井甸洲。
夏灿萱花频传信,春晖游子渐离忧。
云林露感甘泉水,慧鸟安知槁木秋。
不待昨宵天雨泪,江空岁华老方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