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天河印记中的情怀

(2022-03-22 01:05:23)
分类: 个人诗文

(散文)天河印记中的情怀

|01一线

 

天河之水,源自上游天边的莲花、安福、永新而来的禾河。浩浩荡荡的禾河水浩浩荡荡穿天河而过,古人将吉安这道天堑称之为天河。这里地处庐陵古县域西南部,地势形同斜“8”字,南北宽长,东西狭小,西北高,东南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盛产杉木、毛竹、樟树、罗汉树、生姜、竹笋、木耳等。清代以前,天河属庐陵县宣化乡。解放后发展成为吉安县西南部重镇。

天河,依山傍水,层峰叠峦、竹木葱茏、湖光山色、风景旖旎。罗霄山脉蜿蜒至此为止。境内龙山是吉安县海拔最高山。而流经此地的禾水河是古代连接西南的主要黄金水道。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主席曾在天河村洋子坝调研时,盛赞“天河是个好地方”。

天河,由一个十里村寨发展成为一个繁华乡镇,其背后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忆和片断故事。

19299月,红五军在天河休整,同年,彭德怀、刘作述率部收复天河,成立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次年,彭德怀在天河龙家过完春节,即率部联合赤卫队在天河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当时,他得知敌人来围剿红军,破坏苏维埃政权,就在敌人必经之路的西山顶设下埋伏,利用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筑起了一道“滚木石”阵,这个阵势,把白军被逼到河边无路可逃,只好举手投降。为庆祝这场天河反围剿的胜利,百姓编了一首打油诗,称此“飞来石”,现存红五军战斗遗址。至今,龙家村仍保留着文物单位——彭德怀元帅生活战斗过的旧居。19314月,红七军在天河胜利会师。次年11月初,红八军军部在天河成立。红军在天河的这些举动,巩固和发展了湘赣苏区,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作战。

1935年,成立天河乡。1950年,成立天河乡人民政府。19588月,改称天河公社。1959年元月,并入敖城公社。19603月,恢复天河公社。198410日,改称天河镇。

新中国成立后,重建天河乡。从此,天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毗邻吉安县城50公里,吉永公路横穿而过。现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井冈山机场、火车站和吉安南站离境也不过40-50公里。

天河,曾经的驻镇江西省属煤矿、吉安地区隶属电厂以及原军工企业811即“一矿二厂”见证了昔日天河的辉煌。

“一矿”指天河煤矿。这是一个百年老矿,明末清初就有人开采,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在江西开办的第一个地方公营煤矿。新中国成立后,昔日的天河煤矿发展成为赣中南最大的工业用煤生产基地。现在的天河煤矿现隶属于江西能源集团公司。天河煤矿过去矿区由东区、西区、洲平、分路牌、铁林府、天河6个居民生活区组成。从井口煤仓至天河煤场建有762毫米轨距的铁路专用线,全长7.5公里。矿区公路与吉永(吉安至永新)公路在天河镇对接。往西22公里是分文(分宜至永新文竹)铁路永新厚溪火车站,向东是60公里是赣粤高速公路,交通较为便利。据了解,天河煤矿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主要业务为原煤生产以及煤炭的洗选加工。产品有原煤、筛分煤、洗动力煤、精煤等,供应吉安、赣州等煤炭市场。在探索多种经营上,天河煤矿先后兴办了机电制造厂、印刷厂、丝织厂、鞭炮厂、小煤矿、精细化工厂和商业网点,天河煤矿已初步形成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的格局。

如今,天河煤矿面临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及煤炭去产能的双重压力,加上煤炭资源日渐枯竭,如何“立足煤炭做大做强,跳出主业做精做优”,依托强势主业,进军电力业,延伸煤炭产业链,由生产型运营企业向资本运营型企业的转变就摆到了决策者面前。

“二厂”指天河811(国防工办军工厂)、651(江西天河电厂)。在那个“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火红年代。当时的江西省领导根据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依托天河煤矿,在天河境内及其附近区域开办了天河811、天河651、安塘658等三线厂,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事业单位。为了服务吉安县境内的三线企(事)业单位,还专门建立了103后方医院。建院之初,当年的江西省副省长白栋材,刘俊峰副书记等专程对103后方医院的选址进行勘察,他们步行沿天河街以北3公里,绕过几道沟壑,在地名“十八弯”的山谷里作了布置。三线建设指挥部于196512月命令开工建设,次年4月竣工。分别建有医务办公楼、门诊部、住院部、电影院(兼礼堂)、干部、职工宿舍、食堂及健身休闲场地等设施。5月,由来自江西省附属医院的骨干医师及江西医学院分配的大学生组建103后方医院的医疗队伍,当年,阵容之大,医务人员多达65人,床位80张。后来,三线军工单位纷纷组建自己的医院,103后方医院为支援新成立的医院、诊所的医疗队伍,部分医务人员抽调到各医院充当业务骨干。至1990年,811103后方医院陆续外迁。

过去,天河就印记在我脑海里。我依稀看到天河之水天上来,天河之水养一方;天河之煤养电厂,天河之电照四方。现在我知道,天河的来历。除此之外,更清楚了天河因煤资源丰富而走红的境况。

初识天河,源于我小时候的经历。那时,夏夜,一家人在户外躺着乘凉,父亲指着天上的银河,给我们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时,我就想,天上还有那么好的地方。仙女住的仙界,街市一定很美。河边青青草,定让牛郎放牛留恋忘返吧。可是,每当我转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总把“银河”说成“天河”。

后来,披星戴月在山上割草,我们总喜欢坐在山顶眺望井冈山大桥上的灯光。每逢春节,总想着去赣江边上的亲戚家拜年,期间无非是看那里的河流和帆船。这些童趣都来源于小时候对天河的敬仰!然而,我至今都没有看到天河电厂和天河煤矿造就的天河美丽街景。只有在媒体图片和人们的文字里找到了些许安慰。

“天河”,当我步入写诗行列时,曾经一度让我着迷郭沫若先生《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曾经,天河镇因煤矿和周边的工厂红红火火,天河两岸,车流滚滚,灯亮如昼。那时,吉安这个地方,在大地睡沉沉的夜色里,只有天河会象天上的街市那样畅亮,那里的灯光,好象就是闪在天上的无数明星。银河,竟与这地上的天河紧紧的连在了一起。据说,当年的天河镇,就是吉安的“小香港”。繁荣与开放的模样至少表现在深夜,天河镇街上仍能看到夜摊满座,一排排明亮的路灯下,有男男女女小年轻人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大声的吼着歌曲从路旁闪过。

参加工作以后,业余喜欢读史。偶尔得知,天河附近的“敖城”是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子孙封地。而我原来所在单位的化肥生产,需要电,需要煤,因而天河电厂、天河煤矿就往往充满耳际。从那时起,我更是产生了对天河那方宝地的向往。几次到达天河邻近的安塘和敖城驻地工厂检查工作时,茶余饭后,我多会念叨到天河这个地方。而后终于有次机会,我踏上了这片从小就念叨的土地。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随分管工业的肖县长去考察了811军工厂。当时,县域内的一些三线厂纷纷移迁外地,地方财政吃紧,地方领导能不着急么?故而设想挽留或至少能够接收部分产业。然而,那时,地方穷呀,再有廉价的产品生产线也都接管不了。

我在那里虽然只考察两天,然对这个军工企业的成就感到由衷敬佩。厂房是那样的结实固,车间是那样的明亮通透,工人是那样的爱岗敬业,礼堂和食堂是那样的干净畅亮。近旁的溪水和周围的山林优美环境,一下子就把我怔住了。我想,要是能在这样的地方学习、工作和生活,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啊。能够以此作为镇治驻地或办个学校也是多么好的事情。后来,这里真的成为了天河镇政府所在地。据说,解放前,这里原本只是敖城乡的一个天河村。现在,这里由驻镇原军工企业811搬迁后留下的闲置条件改造成为了天河镇的十里寨生态村。如今的十里山寨风云迭起、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四季宜人,可谓名胜古迹、人文景观、旅游休闲溶为一体。可与革命摇篮井冈山相媲美。

这些天,听我所在的单位卷烟厂领导说,我们同天河有对接的事情。我想,什么时候,我们相约去趟天河,也算了却我的一个心愿。如有这个机会,这回,我一定要再好好看看天河,记录一下我梦中的天河。

我想,天河,曾经因煤矿发达而充满传奇与神话,如今又因煤矿萎缩而衰退。这里,近些年,大批的工人转岗离职,天河镇也陷入历史上的低潮。当年的小香港也慢慢淡出人的视线,人们再提起天河,没有了当年的向往,也没有了期待,更多的是一些落寞与无奈。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何况是天河。有山有河,便能靠山靠水。天河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许许多多的牛郎织女还盼望着重温呢。织女的工业与牛郎的农业结合可否另辟蹊径?天河的旅游业是否可以依此兴起与发展呢?

我相信,扬在脸上那份自信的天河人,郭老先生《天上的街市》兴许还能奏响:“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