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06-25 20:42:25)

2015-2016学年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31女娲补天

主备者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  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2、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3、揭题,释题。
  二、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娲、窟、窿、冶、炼、炼”
    3、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意。
    轰隆隆、塌下、窟窿、山冈、洪水、熄灭、纯青石、五彩石、冶炼  

4、指名读文,正音。
  四、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朗读课文。www.xkb1.com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 、引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齐读课文,总结全文。
  八、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教后反思:

不足之处: 1、整节课我让学生读得少: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塌下一大块后是什么情景,应该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我也让学生读了,(齐读自读)但是读得不到位,没有读出难过的心情;在指导学生朗读女娲找五彩石和补天的几句重点句时,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谈感受,没有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读的乐趣,在读中感悟,没有欣赏读的过程,整堂课下来,课显得过于疏松。
    2
、缺少老师范读: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读书时并不能读出感情,大多数都是唱读,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老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特别是配乐朗读和女娲找石、炼石时,老师如果范读,那学生一定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