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凑一把科研讨论的热闹

(2012-11-24 19:03:30)
标签:

杂谈

社会

分类: 轨迹

    最近科研的话题讨论地沸沸扬扬,可能因为我的同学大都是理科生,因此打开人人网,通篇都是关于程代展老师的文章及相关回复和评论的转发。大家从没这么关心过科研,现在却都在讨论博士去当中学老师是不是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以及怎么才能留住科研人才。

    作为一个理工科毕业、转专业工作的、女硕士研究生,我觉得不在科研讨论时说两句话很对不起自己七年兢兢业业的学习和实验。人才无法得到合理分配的问题又岂止博士当中学老师这一例啊。

    (一)

    由于性别造成的人才分配问题说得太多了。

    就业时到底有没有性别歧视?

    记得《职来职往》某一期节目上,有个女性求职者转专业求职,达人问其原因,回答他们专业就业时用人单位不要女生,这时有达人说,企业这样做是不合法的,并且说正规的企业都不会这样。

    但是事实是,在我找工作到时候,某些来学校招聘的单位,研发岗位会明确注明“限男生”;某国有大型垄断国企在学校专场招聘时,广州分公司的招聘人员对我们这些去投简历的女生说:“你们读研究生干吗啊,又找不到工作。本科毕业赶紧结婚是正经。”;也有单位说“我们是看能力选拔人才”,但是笔试过后,有资格去面试的全部是男生。

    当然,性别歧视的问题,不是说女生肯定无法找到和男生一样的工作,我只是想表达,不同性别的人面对的工作机会是不平等的。同样的工作,计划招聘的男生和女生数量本就不同;或者同等水平的男生和女生应聘,企业会优先选择男生。

    为什么会有性别歧视?

    我考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有些工作的保护措施不健全,因此从健康的角度考虑,不适合承担哺育任务的女性做。比如需要下矿井的、要到远海或荒无人烟的地方长期工作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这些工作女性也不一定想去做,就算做了也不一定做得久。反而是男生有养家糊口的责任,不会那么挑三拣四。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变这些工作的状态,提高这类工作人员的待遇,比如更完善的保护措施,更人性化的轮岗制度,国家对个人及单位的相应补贴,给从业人员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第二,女性的生育势必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虽然国家一再强调,不能因为生育问题歧视女性。但是女性生育期间,工作的安排、多付出的人力成本以及生育回来的女性是否还有心思继续做个好员工等,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毕竟没有哪个企业希望自己单位70个女人同时去生孩子,等招聘新人补充岗位需求后,又面临如何安排70个回来的女人的工作问题。而我听说,有事业单位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的,并且70个女人全部妥善安排了。所以,女性生育的问题多是有盈利压力的企业会考虑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只有国家扶持,才能了却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解决女性的就业尴尬。

    回到人才分配的问题上来,工作性质是一个客观事实摆在那儿,那么如果这个工作根本不适合女生做,为什么学校专业招生时要收女生呢?如果这个专业的研发不适合女生做,为什么硕士和博士的研究生要收女生呢?为什么没有性别的限制呢?这势必造成就业阶段的人才浪费。

    (二)

    其次我想说说硕士这个尴尬的学历。

    之所以博士的就业问题会引来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许多人觉得完全放弃10年的所学和经历,实在可惜。但是我想说,用7年读完硕士,再去做一个不用这么高学历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难道不是浪费吗?之所以会出现学了没用、大材小用的现象,最终原因是因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不完善。而人才培养计划不完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分工不明确。

    通过招聘,我认识到研发类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需要研发出新的东西,需要创新,这样的工作,企业偏向于招博士毕业生,因为他们的实验经验创新思维更有优势;另一种是基础的研发,在研发团队中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在高一级研发人员的指导下做小课题,这样的工作,企业大多觉得本科生做就足够了。硕士生的定位很尴尬。

    有些单位在招聘时,根本不考虑实际工作的需求,而是按照学历高低进行筛选。有些工作,其实硕士生就可以做,但由于博士生太多了,因此只能招聘博士。恶性循环的是,为了求得这样一份职位,学子们就必须读到更高的学历。这样一来,不但国家浪费了大量资本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年轻人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读书,仅仅为了考取一个学历。

    另外,从整个社会认知来看,人们并不认为博士是一种专门性人才,并不认为像职业有适合从事的人一样,博士也是只有部分适合的人才能读。人们单纯追求更高的学位,只是看中了它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如果以后,博士不再仅仅代表一种社会地位、不再只是享受入职的高起点,那么人们就会更理智地看待博士这个学历,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挤破脑袋进去,单纯为了混一个文凭而读书了。而如果获得了必须的专业技能学生们就有资格入职,那将节省多少国家的培养成本以及学生的青春成本啊。

    国家的人才培养如火如荼,现在已经达到了“博士生抖一抖,硕士生像条狗,本科生满街走”的状况。而事实上我们的确需要这么多有这些头衔的人吗?我们花7年读完硕士,花10年读完博士,却发现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到。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理性,让所学与工作需求更加匹配,就不会出现读书只是为了“抖一抖”,就不会再有读书无用的论调了。   

    不论是性别的问题,还是学历的问题,最终都反应了人才培养计划的不完善。从性别、学历等多种角度考虑各个专业的用人需求,再进行理性的人才培养,才能保证各种人才合理分配,各司其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