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善特色菜——“熏拉丝(熏蛤蟆)”

(2018-09-08 08:42:25)
标签:

风土人情

   如果没有频繁进出的客人,生客是很难在嘉善体育路上找到这家名为“悦顺餐厅”的小餐馆的,因为它看上去太普通了。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店算得上是嘉善最早一家制作和出售“熏拉丝”的餐馆了。

  “拉丝”,即癞蛤蟆,学名蟾蜍,如今正是一年中品尝“拉丝”的黄金季节。老板费玉顺很低调,用手伸出两个手指来,意思是一天能卖200斤,也就是1000多只癞蛤蟆。不过,根据记者的调查,这绝对是一个保守数字。  

      每天能卖200多斤蛤蟆

  “30只拉丝,打包!”昨天下午4点30分左右,在嘉善陶庄镇上做铁皮生意的万晴涛一走进店里,就冲着老板喊,“我今天来这么早,算不算得上是最早的啊?”实际上,记者粗粗一数,他已经是餐馆的第三批客人了。

  “我们不经常到县城来,但每次一到县城,肯定要打包这里的‘熏拉丝’回去的,味道很正,是下酒的好菜。”万晴涛笑着说,最近已经有段时间没吃这里的“熏拉丝”了,怪想念的,所以早早就过来了,就怕一耽搁买不到。

  4点50分左右,餐馆来了两个客人,先是大声地问,还有没有能容七八个人的包厢?老板娘笑了笑说,总共才6个包厢,早在4点30分之前就订完了,要不就把一楼靠墙的长桌挪出来,这样挤挤可以坐6个人。“其他2个人先不要叫了?今天我们就6个人聚下好了。”两人小声地议论着。最后的结果是,果然只来了6个人。

  费玉顺一边掌着勺,一边笑着说,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算不上稀奇的,“一天要卖200多斤蛤蟆。”记者粗粗算了下,按一斤5只的话,起码也要卖1000多只蛤蟆,而在其他的店里,能卖300只已经很不错了。

  

http://imgcorp.sodao.com/tieba/200909/07/07112811_77ec350b-b1cf-4d80-a1ce-ee1e9b9b230a.jpg

 

  在枫泾取经练成“绝活”

  实际上,“熏拉丝”是上海枫泾镇上的一道招牌菜,也是该地区引以为豪的特色旅游产品。

  1999年,费玉顺在师傅的指派下,去上海枫泾镇上的一家餐馆帮厨,因为一开始是不能学做“熏拉丝”这道特色菜的。后来,老板想留住他,就让人帮忙教他。“在上海枫泾镇,人人都会做‘熏拉丝’,但每个人的做法都不同,这里的诀窍也有很多,需要自己慢慢体会,才能学到真本领。”费玉顺说。

  学做“熏拉丝”第三年,枫泾“丁蹄”公司的老板吃了他做的“熏拉丝”后直叫:“你是我们镇上,做这道菜最差的一位师傅了。”两年过去后,这位老板又来店里吃饭,再次品尝“熏拉丝”后,赞美声不断,“这位师傅在枫泾镇上肯定排得上号了。”

  如今,不仅嘉兴、海宁等地的客人慕名而来,就是杭州的客人也常常驱车赶来品尝。“他们杭州那边来打包带回家品尝的客人非常多,一次打包就要两三百只。”费玉顺说。

 买菜做菜啥都亲力亲为

  费玉顺讲起了自己的生意经。“早上6点多,我就得去菜场买菜,这一定要自己挑,才能有保证。”费玉顺说,基本上什么都要亲自做才放心,因为经营小店没有什么捷径,讲的就是一个特色,“我就是最大的特色了,我不来做,就没啥特色可言了”。

  此时,费玉顺开始做特色菜——“熏拉丝”,只见他把刚刚送过来、已经处理好的蛤蟆放进一个锅子里煮。“里面太热了,你先出去吧!”费玉顺笑着拒绝了记者的进一步探察,估计是怕“特色”外露吧!几分钟后,记者偷偷望进去,只见旁边的一个炉子上已经架起了一个圆鼓鼓的锅。

  很多熟悉做法的人告诉记者,“熏拉丝”的所有味道都是慢慢熏出来的。“有些地方的做法是,特制的锅里有蒸笼,蒸笼下面是一些香料和调味品,上面再放蛤蟆,然后通过小火慢慢熏制。”

  “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每次忙下来,他的衣服和裤子都会湿透,常常连鞋子里都是水。”该餐馆的老板娘说,以前店里还做夜宵的,因为生意好,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最后不得不放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