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将投入九千亿为低收入家庭圆住房梦
(2008-11-12 23:22:20)
标签:
财经 |
2008-11-12 20:0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12日对新华社记者表示,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要求,2009至2011年,将增加200多万套的廉租住房、400多万套的经济适用住房,另外还有220多万户林业、农垦、矿区的棚户区的改造,这样总的投资可能达到9000亿,平均下来每年有3000多个亿的投入。如果把上下游的产业加在一起,每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将带动投资近6000亿元。
齐骥介绍,按照规划提出的工作目标,三年解决747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上目前已解决的住房困难的20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全国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提出并建立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的住房保障体系。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今年前三季度,投入资金180亿元,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2万套。为了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今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加大了投资力度。今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已补助了68亿元廉租住房资金,各地累计筹集的资金已将近400亿。
在加快廉租住房建设的同时,各地加大了另一类保障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目前,全国新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套数已超过90万套,预计到年底达到120万套。这也是近年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最大的一年。
齐骥提出,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抓紧再组织一大批廉租住房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开工建设80万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累计达到287万户,基本实现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
业内人士指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经济的需求。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关心的民生问题,解决了中国百姓住房的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廉租住房的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将拉动建筑业的发展,可以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可以使得更多低收入的家庭,特别是低保家庭能够得到实物配租,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今天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尽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决策部署,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准入审批制度,积极探索多种保障方式,加大力度改善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
今年各地根据低收入家庭的需要,保持了一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今年前三季度,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八十五万套、完成投资八百六十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全国可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一百一十万套,明年预计建设一百三十万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要充分考虑低收入家庭生活、就业、子女上学等因素,合理布局,优先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或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要同步做好小区内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供水、供电、供暖、燃气、电信等设施达到使用要求。(中国新闻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今天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房源,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完善保障性住房准入审批制度,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探索发展经济租赁住房、农民工公寓等多种保障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三十二万套,廉租住房资金投入一百八十亿元人民币,接近去年全年投入的两倍,分别是一九九八至二00六年累计筹集资金和筹集廉租住房房源的一点三二倍、一点三六倍。
齐骥指出,今年四季度以来,各地加快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根据中央关于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的要求,年底前还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再开工一批廉租住房建设项目。预计全年开工廉租住房可以达到八十万套以上,租赁补贴户数累计达到二百八十七万户,基本实现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