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清乾隆,高4.8cm,口径14.1cm,足径7cm。清宫旧藏
碗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壁饰花叶纹,独具特色的是枝叶由金片嵌饰而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有阴文楷书乾隆帝御制诗一首,全文为: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制作者的审美取向相关,在白如凝脂的玉上错以黄金,镶嵌红色宝石,显得格外豪华富丽。本器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风格,通过器物外在的华美体现出西部民族特有的热情奔放的性格特色。正因此碗具有独特的艺术神韵且仿制功力精湛,所以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制成后始终为乾隆皇帝所珍爱,甚至在庆典活动时还被当作御殿赐茶的用具。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玛瑙桃形小水丞,清,高3.5cm,口径2.4-3.2cm。清宫旧藏
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
巧做也称俏色,最早见于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质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设计加工。此水丞匠心独具,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白玉雕竹形臂搁,清,长13.1cm,最宽4.6cm,厚1.3cm。清宫旧藏
臂搁青白玉质,稍有瑕疵,竹节造型。凸面琢一只牵牛虫伏于竹上,并出廓雕小竹一枝,凹面对应浮雕7道竹节。所配木座亦为竹节造型。
清宫中的臂搁品种颇多,有漆、竹、木、象牙、玉等制品,而玉臂搁为等级最高的一种。此臂搁造型生动,颇富自然之趣,润洁的玉质白中透青,清雅宜人。

青玉竹节小镇纸,清,长6.9cm,宽3.9cm。清宫旧藏
镇纸青玉质,有玉皮。竹节造型,正面凸雕竹节和枝叶、蜻蜓,背面似竹节被纵向剖开状。
此镇纸雕刻精致生动,由于是带皮雕做,竹节的造型更加逼真,以温润的青玉雕作竹节,愈显清新雅致。

青玉双龙纹水丞,清,高6.9cm,长13.1cm,宽11.7cm,口径4.1cm。清宫旧藏
水丞青玉质,圆形,口内空。器腹外浮雕云纹和双龙戏珠,二龙首皆伏于器口外沿。器外底阴刻隶书乾隆御制诗一首:
攻肖周人雅,形摹韩氏辞。云疑旉叆叇,龙亦作之而。
抚手欲生润,澄怀足养怡。还如应真钵,祝可现莲蕤。
款署:乾隆甲子仲春,御题。后附阴刻篆书“古香”、阳刻篆书“太朴”二闲章。
此水丞为宫中书案上专用以盛水的器皿,因研墨用水量小,故器体也小巧玲珑。水丞的玉质纯净光润,云龙的雕琢生动传神,皆与盈盈水意相应合。

青玉卷书式墨床,清,高1.6cm,长7.2cm,宽3.3cm。清宫旧藏
墨床青玉质,有皮色,书卷式造型,两边足一外卷,一内收,其边沿折角亦一方一圆,皆便于湿墨倚靠。床面镂雕4蝠,中央饰勾莲花纹。配紫檀木座。
此墨床之形制规整中有变化,简练而不乏情趣,纹饰寓意吉祥。宫中墨床多有青玉之作,置墨之时,玉、墨两相映衬,玉床愈显清爽莹润。

白玉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白玉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