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3 13:47 杨欣 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上证50ETF权证有望在本月底推出,首推规模将不超过10亿元。而近期已经有机构在囤积上证50ETF,准备借助权证的推出作为一番。
首推规模不超过10亿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证50ETF权证正在各创新类券商内部测试,光大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都已递交上证50ETF权证的发行申请。其中,国泰君安研究的上证50ETF权证实盘测试结果已经出炉。
记者从本地券商处了解到,上证50ETF权证的确“呼之欲出”,最快将在本月底正式推出,行权比例初步设为1∶10,即1份权证可认购10份上证50ETF。首批权证可能创设100亿份,规模将控制在ETF规模的20%,也就是不超过10亿元。
据悉,上证所和一些专家为此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开发,参与研究的国泰君安还就上证50ETF权证产品进行了为时数月的内部测试。届时可能从创新类券商中选出3家推出权证,包括国泰君安等券商在内。
其实从近期上证50ETF的走势上看,已有机构在布局了。近期上证50指数明显强于大盘,从11月16日起呈现底部逐渐抬高迹象,上升通道完好;而上证指数近期曾低于11月23日的低点,一定程度上受垃圾股走弱的拖累。此前已有分析人士提出,这些机构买入50成份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设上证50ETF权证。
机构将会趋之若鹜?
据行内人士介绍,50ETF权证的波动幅度将会大大高于50ETF本身的波动幅度。举例来说,假如50ETF权证的行权价与当前的50ETF价格相同,那么,50ETF的份额价格是0.8元,对应权证的就是0.8×12%=0.096元,如果50ETF上涨5%,权证的价格将可能上涨24%,其涨幅将可能是50ETF正股涨幅的近5倍,波动幅度远远大于正股波动幅度。
有券商人士认为,对于普通散户来说,ETF权证更能体现市场整体的情况,尤其是在有突发性利好的情况下,如果某个ETF权证价格大幅上扬,很可能是有资金先知先觉,投资者可以此判断A股市场的走势。
大盘蓝筹有机会了?
目前权证产品不断扩容,花样百出,而作为宝钢权证、武钢权证热炒的“始作俑者”,游资会不会青睐上证50ETF权证呢?广发证券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ETF的流动性好,本身有套利,如果再加上权证,各种组合的套利都会出来,游资也会被吸引,但可能会选择没有创设,盘子比较小的权证。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证50ETF权证的推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大盘蓝筹股的股价上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能维持多久却不得而知。“如果又像此前炒‘G股’、炒对价、炒权证以及相关正股那样,先炒作者和券商受益,后买者大多被套,那就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证50ETF权证正在各创新类券商内部测试,光大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都已递交上证50ETF权证的发行申请。其中,国泰君安研究的上证50ETF权证实盘测试结果已经出炉。
记者从本地券商处了解到,上证50ETF权证的确“呼之欲出”,最快将在本月底正式推出,行权比例初步设为1∶10,即1份权证可认购10份上证50ETF。首批权证可能创设100亿份,规模将控制在ETF规模的20%,也就是不超过10亿元。
据悉,上证所和一些专家为此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开发,参与研究的国泰君安还就上证50ETF权证产品进行了为时数月的内部测试。届时可能从创新类券商中选出3家推出权证,包括国泰君安等券商在内。
其实从近期上证50ETF的走势上看,已有机构在布局了。近期上证50指数明显强于大盘,从11月16日起呈现底部逐渐抬高迹象,上升通道完好;而上证指数近期曾低于11月23日的低点,一定程度上受垃圾股走弱的拖累。此前已有分析人士提出,这些机构买入50成份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创设上证50ETF权证。
机构将会趋之若鹜?
据行内人士介绍,50ETF权证的波动幅度将会大大高于50ETF本身的波动幅度。举例来说,假如50ETF权证的行权价与当前的50ETF价格相同,那么,50ETF的份额价格是0.8元,对应权证的就是0.8×12%=0.096元,如果50ETF上涨5%,权证的价格将可能上涨24%,其涨幅将可能是50ETF正股涨幅的近5倍,波动幅度远远大于正股波动幅度。
有券商人士认为,对于普通散户来说,ETF权证更能体现市场整体的情况,尤其是在有突发性利好的情况下,如果某个ETF权证价格大幅上扬,很可能是有资金先知先觉,投资者可以此判断A股市场的走势。
大盘蓝筹有机会了?
目前权证产品不断扩容,花样百出,而作为宝钢权证、武钢权证热炒的“始作俑者”,游资会不会青睐上证50ETF权证呢?广发证券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ETF的流动性好,本身有套利,如果再加上权证,各种组合的套利都会出来,游资也会被吸引,但可能会选择没有创设,盘子比较小的权证。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证50ETF权证的推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大盘蓝筹股的股价上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能维持多久却不得而知。“如果又像此前炒‘G股’、炒对价、炒权证以及相关正股那样,先炒作者和券商受益,后买者大多被套,那就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前一篇:基金发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