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分类: 电路原理实验 |
实验四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加深对RLC串联电路谐振特点的理解。
2.学习测定RLC串联电路电流谐振曲线的方法。
3.熟悉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http://s7/middle/416ec1ect89d88e6869d6&690
图1
1.在图l所示的RLC串联电路中,改变正弦交流信号Ui的频率f时,电路中的感抗、容抗随之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也随f而改变。在保持Ui幅度不变时,改变Ui的频率f,在不同频率的作用下,测出R两端电压U0,则I=,然后以f为横坐标,以I为纵坐标,绘出光滑的曲线,即为RLC电路的幅频特性,也称为电流谐振曲线,如图2所示。
2、在http://s13/middle/416ec1ect89d8887af2ac&690
幅频特性曲线尖峰所在的频率点,该频率点称为谐振频率,此时电路呈纯阻性,电路总阻抗最小Z=R,在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I0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理论上,此时UL0=UC0=QUi。
式中Q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即http://s6/middle/416ec1ect89d89125e485&690
当L、C一定时,Q值由电路中的总电阻决定,电阻R越小,品质因数Q越大。
3.电路品质因数Q值的两种测量方法。
(1)根据公式http://s2/middle/416ec1ect742f421b4571&690
http://s2/middle/416ec1ect89d8a0da0af1&690
图2 电流谐振曲线
(2)通过测量谐振曲线的通频带宽度再根据求出Q值,式中http://s5/middle/416ec1ect89d8a870e9f4&690
三、实验仪器
1.函数信号发生器(FG -7002C)
2.台式万用表(DM-441B)
3双踪示波器(OS-5040A)
4.KHDL-3实验箱
(注:本实验中L约为30mH)
http://s10/middle/416ec1ect89d8ba77e8e9&69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按图3电路接线,取R=200Ω,C=0.1uf,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一个1V的正弦信号(DM-441B的AC 2V 挡测得),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Ui=1V幅值不变。
1、
表1:RLC串联电路谐振点状态测试记录
R(Ω) |
测 |
计 算 值 |
||||
f0(KHZ) |
U0(V) |
UL0(V) |
UC0(V) |
I0(mA) |
Q |
|
200 |
|
|
|
|
|
|
1000 |
|
|
|
|
|
|
2、测定电流谐振曲线。在谐振点两侧,应先测出 和 相应的U0值,然后逐点测出不同频率下U0值,记录在表2中
表2:RLC串联电路电流谐振曲线测试记录
R= 200Ω |
测量数据 |
f(KHZ) |
|
|
|
|
fL |
f0 |
fH |
|
|
|
|
U0(V) |
|
|
|
|
|
|
|
|
|
|
|
||
计算值 |
I(mA) |
|
|
|
|
|
|
|
|
|
|
|
|
R= 1KΩ |
测量数据 |
f(KHZ) |
|
|
|
|
|
|
|
|
|
|
|
U0(V) |
|
|
|
|
|
|
|
|
|
|
|
||
计算值 |
I(mA) |
|
|
|
|
|
|
|
|
|
|
|
3、取R=1KΩ,重复步骤1、2的测量。
五、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两种R参数下的幅频特性(在同一坐标轴中绘出,若实验报告纸不够,可另附白纸)
六、实验预习
1、根据实验电路给出的元件参数值(L=30mH,C=0.1uF),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估算两种R参数下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
2、如何判别电路是否发生谐振?
3、电路发生串联谐振时,为什么输入电压不能太大?如果信号源电压1V,电路谐振时,用数字万用表测UL和UC,应该选择多大的量程?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测量电压时,注意万用表的当前状态应设置为交流电压
2.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Ui电压值为1V不变,特别是改变频率时尤其要注意。
3.在测量UC0和UL0数值前,应根据实验前估算的数值及时更换万用表的量程,在测量UC0和UL0时,万用表的“红表笔”端接C与L的公共点,其黑表笔分别触及L和C的另外一端。
附:DM-441B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档在不同量程和频率范围内的精度
功能 |
量程 |
频率 |
精度 |
AC |
2V |
45Hz~1KHz |
±0.5% |
1KHz~10KHz |
±0.8% |
||
10KHz~20KHz |
±1.0% |
||
20KHz~50KHz |
±3.0% |
||
20V |
45Hz~1KHz |
±0.5% |
|
1KHz~10KHz |
±1.5% |
||
10KHz~20KHz |
±2.5% |
||
20KHz~50KHz |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