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势父母,弱势孩子——育儿反思(一)

(2009-10-31 14:43:21)
标签:

育儿

教育

弱势

强势

教育反思

强势父母,弱势孩子——育儿反思

强势父母,弱势孩子——育儿反思(一)

 

小儿逐渐长大(两岁半),越来越活跃。主动热情、豪爽的性格成为小区“小名人”,他过于主动也招来了很多的“麻烦”。

“你的玩具我玩一玩”于是他就拿着玩了,

“你的车我骑一下”于是就骑上了,

别人对他叫或是别人惹着他,他就学恐龙吼,如同真的一般,吓坏了其他的小孩。

别的小孩推他一下,他就推两下,嘴里还嘟囔好一阵。

小儿有时还会“欺负”比他大的孩子。

种种举止,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行为。

这样的行为让很多家长嫉妒和不爽,他们纷纷强势面对,做自己孩子的保护神。凡是出现上述现象时他们会推开小儿,大叫着“那家的孩子,这么能这样,没有教养”,有时很生气的对自己的孩子一顿臭骂“你太差劲了,让一个比小的孩子欺负”,甚至说“他打你,你也打他”。让人苦笑不得,我们只有陪着笑脸说“对不起”了。小儿见别人不高兴也很灵光,“对不起”一个接一个。

我不知道现在的父母如何想,特别是城里的年轻父母们如此保护孩子。幼儿在一起玩耍嬉闹,推拉跌撞,甚至“大打出手”都是很正常的,娃娃嘛,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更不懂事。你指望孩子相互谦让,有礼有节,文质彬彬——那就大错特错了。

原因大追查

▲追查一:孩子的“自我中心”,我行我素

专家指出:三岁左右的孩子是典型的自我为中心,“江湖任我行”。他们到处乱串,看到听到好奇的事物就会凑近。

在生命降生之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大约8个月左右时,生理自我开始萌芽,1月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一周岁以后,幼儿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的感觉。2对左右可以用“我”来代表自己,3岁左右,自己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但仍然以自己的好恶为主,占有欲和嫉妒感很典型,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占有,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如果父母关心和喜爱别的孩子就表现出强烈的嫉妒感。

由此,这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要让孩子自由释放,不要横加干涉。

▲追查二:6岁以前孩子“无道德”,有他律没有自律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6岁以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他们在游戏中没有合作,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神圣不可改的,是绝对权威的。这时的儿童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于服从的关系,认为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儿童的思维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于他人区分开来,常把成人说得混同于自己想的。他们往往是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从行为动机来判断行为的责任。

综合以上,孩子父母不要反应过敏,强势的表现只能造就弱势的孩子,成人的思维阻断了孩子的天性,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力,不利于个性的发展。

强势父母,弱势孩子——育儿反思(一)

 

这里有几点建议分享:

一、让孩子在你安全的视线范围内,满足他好奇的心理;

二、与其他孩子相处,不要有身体伤害就行,不要阻止孩子间的游戏;

三、小孩的事情,大人不要干预,上纲上线;

四、不要在自己孩子目前说伤害别的孩子的话,更不能谩骂;

五、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自己承担“后果”。

 

☆☆☆☆☆☆☆☆☆☆☆☆☆☆☆☆☆☆☆☆☆☆☆☆☆☆☆☆☆☆☆☆☆☆☆☆☆☆

链接:皮亚杰——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