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爱狐狸皮大氅
我爱狐狸皮大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9
  • 关注人气:1,0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解说词

(2022-06-13 22:42:26)
标签:

文化

分类: 随便写写
                             《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解说词

《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

美丽黄山,美好税收,徽州税文化博物馆欢迎您的参观、访问!

提起明代宣德年间,都知道赫赫有名的“宣德炉”。在咱们徽州税文化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份明代宣德年间的宝贝——《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它不是古董,却是非常珍贵的契税完税凭证。这份完税凭证在徽州文书中年代比较早,距今有55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馆藏最早的一件官府文书;其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折射出明代中前期税契制度的大变革。

《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全部文字内容如下:

祁门县税课局今据本县七都程福昇用价棉布折钞陆拾贯,买受到同都蒋仕安名下山土为业,文契赴局印兑,除依例收税外,所有文凭须至出给者。

工本缺,右付本人收执。

宣德十年九月初九日

攒典谢仕权承;直日巡栏叶虎

要读懂这份文书,咱们先了解几个关键概念:

(一)祁门县七都。这是指祁门县的一块区域。明清时期,县以下实行都图制,一个县分为若干个都,一个都又分为若干个图,类似现在的乡和村。明清两代徽州府六县下设都的数量几乎不变:歙县37、休宁33、婺源40、祁门22、黟县12、绩溪15。都图的基层负责人称作“都正”和“图正”,又统称“公正”,主要职责是清丈土地、催收钱粮和救济赈灾。祁门县七都涵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的祁门大坦乡。

(二)棉布折钞。这份文书中提到“用价绵布折钞六十贯”,这就涉及到明代纸币制度。整个明代276年,只发行了一种纸币,就是“大明宝钞”。面额分五种: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这份文书中用了宝钞六十贯,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5312元,比传统京剧《十五贯》整整多了四倍,十五贯,差不多现在一万块钱。

(三)文契赴局印兑。这就涉及到我国古代“税契”制度。“税契”一词与“契税”稍有不同,契税是指一个税种,而“税契”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税收制度。这个制度规定:凡田宅等不动产买卖时,双方签订草契后,须在一定期限内向主管机关呈验契约并缴纳契税和工本费,主管机关在草契上钤印,并颁给完税凭证,粘贴于草契尾部,所以叫“契尾”。以此核准交易,确定产权。报官呈验并缴纳契税的契约,叫“官契”或“赤契”。没有报官呈验、缴纳契税的契约,俗称“草契”或“白契”,除了查出后,要重罚外,今后发生财产纠纷打官司,也不受法律保护。

(四)文凭须至出给者。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的有关规定,土地房产在交易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买方持契约合同等文书,到衙门报官呈验,纳税之后,所有完税凭证都必须开付给契约出示者(也就是买方)。

(五)攒典与巡栏。这份文书最后签署了两个经办人员的名字:“攒典谢仕权承、直日巡栏叶虎”。攒典和巡栏都是差役的名称。攒典是掌管仓库、税务、盐场的差役,巡栏,是负责税收巡回检查的差役。“值日巡栏”就是指当日值班的巡栏。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徽州学专家周绍泉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从目前所见的徽州契尾,多是司吏与直日巡栏同时签字花押。这是因为巡栏害民自明初以来就屡见不鲜……为杜绝巡栏害民,除进行惩治外,《大明律》中明文规定:“凡仓库、务、场官吏、攒栏、库子、斗级,皆得相互觉察”。因此,买卖田宅税契,亦须有县吏与巡栏同时画押签收,攒典与巡栏要同时签字画押,还得从徽州说起。

明洪武十八年(1385)歙县发生一起“巡栏害民”案。明代《御制大诰三编》记载:歙县民吴庆夫,买求本县官吏,充作巡栏。其家父子兄弟于本处乡村所在,上持官府之威,下怀肥己之奸。通俗来说,就是个恶吏滥用收款征收权案例: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到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徽州府歙县有个欺男霸女泼皮吴庆夫,花钱找县衙买了个巡栏(也称巡阑),也就是巡视收税的小吏,相当于片管员。

巡栏虽小吏,却也是个可以仰仗官威摞钱的“好职位”,吴巡栏即花钱买来的,便恨不得一刻捞个盆满钵满,于是黑了心思,“其家父子兄弟于本乡村所在,上持官府之威,下怀肥己之奸”,对所辖乡村乡里乡亲狮子大开口。乡民程保家买两只更牛,吴庆天要二十六贯税钱,二十六贯明初就是二十六两文银,我们来算算账,明初人口锐减,地广人稀,田价很便宜,一二两银子一亩,折算成粮食,价值三四百公斤大米,相当于人民币600元左右,程保家两头更牛要交的税足足可购买二十亩地,换6000-9000斤大米!这两头牛24小时不停下地,按当时的水稻品种及产量(明初亩产300斤),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耕耘出9000斤大米!程保“不敢与抗,遂与之“,吴家父子轻松得手!

吴巡栏没空管乡邻死活,吴家父子兄弟忙着打探、忙着借税勒索,连本家也不放过。他本家盖房,从山里砍了树木,也就是“本处山场土产”,当时的土地税和人口税以黄册和鱼鳞册为征收依据,明初沿用唐宋以来两税法,夏税、秋税,出现了市税,无论哪一种,农民砍山木自用不需要交税,吴庆夫硬是逼迫本家交“税钱”八十贯!这开口,都能买两座山了!《祁门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藏于徽州税文化博物馆)记载了明代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徽州人士程福昇六十贯买山的史实。宣德十年比洪武十八年,整整晚了50年,土地山田早已经不似明初那么便宜。

对本乡本土横征暴敛,又岂会放过外乡人?“贩干鱼客人至于本乡,著要税钱,准干鱼三十斤”,谁来谁倒霉,宰你没商量!

坏事做多了,恶贯乡里,终于被举报到朝廷,给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了,朱元璋一听,火大了,想那徽州府本是我战斗过的地方,深山老岭,行走不便,一个壮汉能肩挑百斤已属超人,一般像朕这种身段,那也就七八十斤,再瘦一点,吃的不好,身体不着,也就挑个五六十斤,这吴氏刁民,竟然要鱼贩交出一半,这与抢夺还有差别么?岂知违法?天理不容!

遂命法司差人,将吴家父子兄弟押到京城审判,判后押发原籍,一个来回,原本横行乡里,横征暴敛,中饱私囊的吴家黑恶势力,成了朱元璋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典型,“本人凌迟,其弟及男同恶害民,皆枭令示众。”即吴庆天本人凌迟,小刀一刀刀刮了处死,弟弟和儿子切了脑袋,一同挂城门楼示众。

朱元璋觉得还不够,是时候出台税吏廉政令了,“今后为巡检者,依恃官威,剥尽民财,罪亦如之。三十分中,定例税一,岂有重叠再取者!今后敢有如此者,虽赦不宥。”看到没,一个老大的死字,“罪亦如之,虽赦不宥“!就连封建社会惯有的“天下大赦”,都别指望免刑!

此案被收入《御制大诰》,成为一项特别法律,对抑制明初官场贪墨,保护民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明代经济的没落,横征暴敛成为政府行为,针对税务巡栏营私贪墨的特别法沉入历史长河。

故事听完了,言归正传,咱们徽州官府文书,历史信息丰富,这份买山文凭涉及的契税是我国一直延续至今的古老税种。有据可查的契税,始征于东晋(317-420),一直延续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里记载一件与契税有关的事儿:万历三十三年(1605),利玛窦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买了处房产(洋教士挺有投资意识),准备改建为天主教堂,但他不知道田宅交易有交契税这回事,他在意大利、葡萄牙、印度等地传教、生活,那些地方都没有“契税”,所以他既不知道有契税这个税种,也没去有关部门办理过税契申报。他的好友徐光启提醒他《大明律》有规定:“凡典买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田宅一半价钱入官。”此等重罚把洋教士吓坏了,于是托人找了户部官员,补缴2%的契税、工本费和一笔可观的滞纳金才算了事。由此可见,契税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古老税种,不像印花税等是外来税种。而这份《明宣德十年祁门县七都程福昇买山文凭》,在已知的各地博物馆藏信息中,几乎是年代最早契税完税凭证,侧面印证了契税发源于我国,且沿用至今。

宣传税文化,做好徽州税文章,今天的税收文书小故事就讲解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支持,徽州税务文化博物馆,随时欢迎您的光临和指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