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随笔升格》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7-01-21 15:19:3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类 |
《“老物件”随笔升格》教学实录
(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 淮安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 2016年12月10日,大家完成了以“老物件”为话题的随笔训练,我发现许多同学写得富有生活气息,我选择了朱艺璇同学的随笔,打印出来,期待着大家共同努力,把她的随笔升格为一篇考场作文。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学会用中考的评卷标准点评同学随笔。
二、展示随笔,师生点评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篇随笔,同学们认真聆听,动笔圈画,从中考作文评分角度进行评价,友情提醒,中考作文从选材、立意、构思、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那时候,阳光很暖,从树叶间的缝隙洒落,被交错的树枝剪了一地的斑驳碎影。院里,树下有我,有奶奶。她的手中是我的衣褂。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银针在她的手中翩飞,她的脚边,放着她心爱的针线盒。
轻风恣意浮动,空气里是铺散开的柔情,她轻声道:“你喜欢什么颜色?”“红色。”儿时的自己以为花都应该是红色。“好!”她拧开盒盖,取出红色线条,迎光,眯眼,熟练地将线条穿过针口,系上一个结。罢了,便向我挑了挑眉,引起我肆意的笑。
阳光给院子笼上金纱,银针闪着迷人的光泽。她展开我的衣褂,铺在她的腿上,提起袖口,将银针轻盈浮动,红色线条在空际绘出一道动人的波痕。她的十指来回穿梭如扑朔的蝶,掠过袖口,我的心湖荡开层层涟漪。
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轻柔体贴万物,如细雨的滋润。微风带动着细线,在空中舞着,美着。点点红色缀在袖间,像是一片片花瓣,正绽放于奶奶的指间。耀眼的阳光,落在她的手上,像是一只金色的蝴蝶。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她的指间染织成一片金色。一穿,一拉,她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像是一位不凡的诗人在书写着华美篇章。
(屏显,生有感情朗读。师板书:选材、立意、结构、语言)
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有感情,下面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六人一组,讨论交流。)
师:交流时间结束,下面请小组代表谈谈。
生:选材方面,这篇随笔选取了生活中大家都很熟悉的针线盒,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贴近我们的生活,拉近了我们和这篇随笔的距离,我在家也经常看见奶奶的针线盒,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她展开我的衣褂,铺在她的腿上,提起袖口,将银针轻盈浮动,红色线条在空际绘出一道动人的波痕。”写奶奶缝补衣服,动作自然娴熟,富有生活气息。
师:刚刚这位同学从选材角度进行评价,体现生活的才是最美好的。说的很好,还有哪位同学能从其他角度进行评价呢?
生:立意方面,这篇随笔通过对奶奶缝补衣服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她对“我”的爱,浓浓的祖孙情。但是文中并没有直接点明中心。
师:这位同学不仅谈了优点,还指出了不足。
生:结构方面,这篇随笔描写在院里树下,奶奶打开心爱的针线盒,为“我”缝补衣褂,其间和“我”会心地交流,情节流畅,自然熨贴。
生:语言方面,这篇随笔语言生动优美,注重人物的细节描写,巧用修辞,写出了奶奶为我缝补衣服时的专注 。文中“罢了,便向我挑了挑眉,引起我肆意的笑。”“挑”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奶奶看我时的神态,流露出对“我”无限的爱意。“她的十指来回穿梭如扑朔的蝶,掠过袖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为“我”缝补袖口是的认真和动作娴熟,表达出“我”对奶奶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三、定点升格:巧立意
生:立意、特征、点题……
师:大家认为在这些点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生:立意。
师:看了这篇随笔你的第一感觉,它的立意应该是什么呢?
生:奶奶对“我”的爱,浓浓的祖孙情。
师:作为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同学来说是不是浅了些?如何提升作文的立意呢?下面我们看这位学生是怎么写的。
作文:《留香》
(屏显,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由熬酱迁移到熬生活,这种写法叫做巧妙迁移。(师板书:巧妙迁移)
同学们细看会发现,酱材料简单,日子清贫平淡;酱香味醇厚,日子有滋有味。这种写法叫做类比升格。(师板书:类比升格)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说说另一位同学是怎么写的呢。
作文:《背后》
生:这位同学由美味慢慢做迁移到日子也要慢慢过,这种写法叫做巧妙迁移。蹄髈炖的过程很慢,日子也要慢慢过;蹄髈香味浓郁,日子更美,更暖,更长。这种写法叫做类比升格。
师:说的很精彩。同学们根据刚才两位同学提升立意的方法,说说这篇“老物件”随笔可以想到的立意有哪些呢?
生:由回忆奶奶绣针线盒,表现她对从前乡村生活的眷念;
师:乡村是农人的根,是农人心灵的家园。 立意有了,直接加在随笔的结尾就可以了吗?
生:不行。
师: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把这篇随笔提升为一篇考场作文呢?
生:我准备从搬进城里后奶奶的落寞入手,她抱着老旧的针线盒,要写出针线盒的斑驳和岁月的痕迹,引出缝补衣服这件事,对随笔进行修改,场景设置在老屋前的大槐树下,写一些带有乡村气息的内容,后来又回到眼前的针线盒上,进而点明作文的中心:对从前乡村生活的眷念。
师:说的很精彩,立意确定后,我们不仅要添加开头结尾,还需要由现实引出回忆,找到切入点。根据立意,随笔的内容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为其服务。最后还是由眼前的针线盒,引出中心,水到渠成。还有哪位同学能想到新的立意呢?
生:由奶奶在阳光下悠然地缝补衣服,想到人应该静心,获得心灵的宁静,守住心灵的家园,守住心灵的根。
师:很妙。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藏在记忆中,就那么静静地在时光深处等着你,慢慢地,慢慢地,晕出一片美好。
师:那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把这篇随笔提升为一篇考场作文呢?
生:开头由现实的生活单调烦躁,目光触及老旧的针线盒,引出对奶奶缝补衣服的回忆,对随笔里面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改,添加一下表现奶奶的悠然,时光慢下来,关于静谧美好的描写。随笔结尾添加思绪回到现在,引出中心。
师:很好。老师期待你修改后的作文。其他同学有新的立意吗?由于时间关系,只要说出立意就可以了。
生:对过去美好生活的依恋,时光流逝,依然保存记忆中的那份美好。
师:很好。历经似水流年,还有一个人,一份情,一份美好的记忆,他坚定如山的存在,是生命中不可抹灭的印记,就那么默默地在记忆深处注视着你,悠远淡然。
生:奶奶的简朴的品质让质朴的生活开出美丽的花。
师:破旧的衣袖上可以绣出美丽的花朵,质朴的生活可以活出精彩。巧妙迁移,类比升格。
生:奶奶的心思细腻、手艺精巧让那段艰苦的岁月富有诗意。
师:如果生活不够慷慨,就给心灵留白,普通到尘埃里的生活也会绽放出精彩,诗意美好,芳香宜人。
生:奶奶看似简单的生活方式背后是不简单的生活态度:珍惜身边的事物,日子才温馨美好。
师:时间在变,事物在变,不变的是记忆中那份美好。
四、升格练笔
师:由大槐树下缝补衣服,想到乡村生活。由奶奶在我破旧的衣袖上绣出画,想到清贫的、质朴的生活也富有诗意。由奶奶缝衣袖的状态想到人需静心生活。其实,由生活还可以想到生命,想到其间蕴含的哲理。巧妙迁移,类比升格,可以巧立意。同时,还需要同学们根据立意的需要,修改、调整随笔的内容。请根据你们确定的立意(每组确定一种),按小组讨论一下如何修改、调整随笔内容。
(小组讨论5分钟)
师:请同学们修改这篇随笔,老师打印的时候在这篇随笔的旁边画有批注的横线,请在随笔旁边进行增删调补即可。
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修改后的文章。
生:我修改后的立意是表现奶奶对于故乡的眷念。
老物件
(生鼓掌。)
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可以看出这篇随笔修改后的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点评。
生:这篇随笔修改后立意深刻,选材和语言的组织紧扣中心,表现了奶奶对乡村的眷念,乡村就是奶奶精神的家园。以针线盒串联全篇,很好!
师:还有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修改成果?
生:我修改后的立意是人应该静心,获得心灵的宁静,守住心灵的家园,守住心灵的根。
下面我为大家朗读一遍。
老物件
(生鼓掌)
师:匠心独运,很精彩。下面请一位同学点评。
生:这篇修改后的考场作文立意很新颖,经过裁剪,详略得当由奶奶在阳光下悠然地缝补衣服,想到人应该静心,获得心灵的宁静,守住心灵的家园,守住心灵的根。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篇随笔升格为一篇考场作文,紧扣立意这个点进行升格训练,巧妙迁移,类比升格。课后请同学们按照今天所学方法把自己的随笔升格为考场作文,下节课交流。
师:随笔的内容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写的是真情实感、真诚灵动 。用心升格,便是一篇精彩的作文。随笔不随意,愿我们做文字虔诚的膜拜者,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点
岁末(2016年12月27日),淮安市随笔写作教学研究课展评活动暨江苏省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随笔生态写作的实践研究”推广会在我校举行。“随笔生态写作的实践研究”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赵道夫领衔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作为“随笔生态写作的实践研究”的受益校、基地校,我校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随笔生态写作特色课程建设研究》作为“随笔生态写作的实践研究”的后续和深化,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已被立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
我校梁亚峰老师展示的是一节“随笔升格成文课”,旨在探讨如何将学生的随笔升格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为什么绝大多数考场作文真情缺失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选材虚假而造成的。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选材真实性问题?随笔就是一个好抓手。因为随笔回归“我笔录我口,我手写我心”,让学生“获得完美的原料”。 我校坚持初三学生的作文从自己曾经所写的随笔中找“米”。每位进入我校的学生,入学后都会领到统一印制的随笔写作本,一学期一本,初一第一学期注重学生写作时态的随机性、写作内容的自由性,到了初一第二学期就有了系统的训练内容(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写作),但内容必须真实,情感真诚。本着想写、敢写、肯写、能写、会写、写好的渐近原则,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节课就是以学生开学初的随笔《老物件》为蓝本,进行打磨升格。这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有着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写起来自然会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随笔不等同于作文,优秀的随笔同样不能等同于优秀的作文。作文是学生根据考试要求而写出来的产物,必须符合考场作文标准。不符合考场作文标准的所有文章,都不能得到好的分数。所以,随笔升格必须围绕中考作文“选材、立意、构思、语言”这四个评分标准而进行。其实,这也为学生如何进行评价指明了方向。长期训练,必将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随笔升格可进行的教学内容却是多样丰富的。选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选点,永远是我们的课堂价值追求。针对《老物件》这篇随笔,执教者抓住“立意”这个“牛鼻子”,我认为“切中肯綮”。一是随笔没有点明中心,但考场作文不能这样做(虽然这样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二是随笔表现的主题笼统、宽泛。我们讲,一篇考场作文的主题要具体、明确、深刻,就这篇表现奶奶爱的随笔来说,同样是奶奶的爱,但要写出这是奶奶怎样的爱,是奶奶什么方面的爱。三是立意变了,文章的开头、结尾切入点要变,对老物件描写的侧重点要变,训练一点而谋全局,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方面下功夫。
面对“针线盒”,能否挖掘除了“爱”以外其他的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水平和巧妙的教学策略,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积淀,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觉得这一点梁教师做的特别好。一是平时注重积累,将学生作文中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记录、保存,随时为自己教学服务。《留香》、《背后》两篇优秀作文立意的呈现,一下子激活学生的回忆,同时为他们打开了发现问题的另一外思维角度。什么是备课,不是精心备这节课,而是用心备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二是给予方法的提炼和角度的总结。教师要学会给学生搭知识的“手架脚”。语文不是教给学生内容,而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学习语文。这样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我以为,梁老师真认真地践行着这一教育思想。
综观这次4节随笔展示课,也有着深深的遗憾。正如赵道夫老师所说,随笔教学课型丰富(情景随笔课、随笔赏析评改课、读书随笔写作指导课、随笔升格成文课、《随笔周刊》评议交流课、随笔考场转化课、随笔展评课、读书交流课等),但4节课都围绕着随笔升格成文课,这意味着,关于中学随笔写作教学的比较重要的实践探索,还是没有冲破“功利”的藩篱。可见我们的随笔教学“定位低、地位低”,最终的指向却是“应试文”。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不禁要追问,在书写性灵的文字中,能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培育出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吗?随笔本身有巨大的课程价值,我们必须站在课程建设、核心素养的高度以课程的标准去规划设计,在随笔生态写作教学实施中,始终坚守“生活性、生长性、生本性”的“三生”原则,才能保证其不跑偏、走调、变样,才能保证其始终走在最美的“生态”之路上,才能打通随笔教学与命题作文的壁垒,让学生从随意性写作变成有意识写作,让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由而有章法地流淌,从而让随笔写作教学由配角变为主角、由附庸成主体,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达成学生作文新境界。
这才是中学实施随笔教学的真实要义!
点评:王春勤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实验初级中学(盱眙县宣化街3号)
邮编:211700
手机:13815454664
邮箱:13815454664@163.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