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埌东”、“埌西”的读音

(2013-09-09 16:40:35)
标签:

南宁

埌东

读音

壮族

语言

分类: 我的活动


 


南宁市的“埌东”、“埌西”究竟该怎么读?我们很多播音员、主持人都读作“làng东”、“làng西”。的确,查阅字典、词典,“埌”只有“làng”的读音。如2012年6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775页,“埌”字只是简单地注了一个“làng”的读音,释义见757页【圹埌】。翻到该词典第757页“圹埌”的释义,也只有简单的解释:“形容原野空旷辽阔,一望无际。”。但我们发现,很多南宁市市民,尤其是土生土长的老南宁,都将“埌东”、“埌西”读成“lǎng东”、“ lǎng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读错了吗?笔者试图结合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对此做一个解读。

谈到“埌”字,不得不从南湖说起。不少人认为,南湖是南宁现存最古老的古迹,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唐代以前,这里并没有湖,仅有一邕溪水(即茅桥溪)流经此地注入邕江(也有人认为,南湖原本就是一条干涸了的古河道)。每逢邕江水涨,洪水往往从邕溪倒灌,淹漫州城,民不胜其苦。或者,每遇暴雨,洪水排山倒海般涌来,邕溪排泄不及,洪水便泛滥两岸,淹没农田作物,老百姓受害不浅。唐景云年间(公元710711年),邕州司马吕仁,征集民工,筑坝修堤,蓄水成湖,以减轻洪水给州城带来的灾害。这便有了今天南湖的雏形。

南湖虽然是南宁现存最古老的古迹,但在古时候它并非名胜,现在想找到一首清代甚或之前描写它的诗词都十分困难。这除了南湖一直是个荒芜之地的缘故外,恐怕还与它在历史上没有具体的名字有关。历史上,人们一直把南湖称为,旧时南湖边上的一个村子就被叫做埌边村。据1937年编纂的《邕宁县志地理志》明确记载:埌边村(东)18甲,190埌边村(西)16甲,106户。直至1965四清运动时,埌边村才分为埌东”、“埌西两个村。至于南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改称为南湖的?这就连许多埌边村人也说不清楚。人们只大体知道,现在南湖公园的前身为南湖苗圃和南湖鱼场。20世纪60年代中期,南湖苗圃与南湖鱼场合并为南湖风景区,尔后于70年代初定名为南湖公园,并沿用至今。

那么,为什么南湖会被称为“埌”呢?根据著名历史学家、壮学研究先驱”徐松石先生考证,“埌”字源于壮语langx意思是低洼积水的大塘或小湖最早居住在这里的壮族先民就是这样称呼这片水域的。到了宋代,中央政府派驻戍边的军民即讲平话的汉人的祖先来到这个地方,他们按照当地土著居民的读音,也将这里称为“lang(阳上,次浊)”。近一、二百年来,不少广东人为了经商沿西江而上,也来到了南宁定居,他们将这个地方的读音按自己的音类处理成了long(阳上,次浊)”。

历史上,壮族长期生活在汉字文化圈中,因为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壮语地名也是用汉字来记录的,记录的方式就是以汉字作为记音符号来给壮语标音。但是汉字具有超方言性,有时候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当地的地名读音。如“埌”,本地的壮语、平话、白话都是读阳上,次浊,按对应规律折合为普通话应该读上声的“lăng。南宁人说普通话的时候就是按对应规律读作lăng的。其实,我们把视线放远一点,这个意思的地名用字,常在两广出现,广东通常写做塱、浅析“埌东”、“埌西”的读音,在广西多写做”,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编著的《广西乡镇街道全书》(1998年,8页)就写的是。广西除了南宁的埌东、埌西之外,藤县有埌南,北流有西埌塱、浅析“埌东”、“埌西”的读音”等字就是壮语langx的记音汉字。

普通话是上世纪50-60年代才开始进入广西的,历史很短。当不明就里的人看到当地的汉字去翻阅字典时,字典里标注的普通话字音往往无法跟当地的土音对应。中国总体上是北方文化为正统、主流,字典里收的字很多都是北方地区里用的,音也是北方地区的读音,广西很多土俗地名的字音无法在字典里得到反映。如我们提到的字典里的“埌”字,源于《广韵·宕韵》中“埌,冢也”;《释名》“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就是坟墓的意思。跟南宁的埌东、埌西的“埌”不仅音类不合,意思更不合。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按人名、地名“名从主人”的原则,“埌东”、“埌西”的“埌”字读“lăng”才是准确的。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字典、词典中已经有了“埌”字的读音,按照字典的规定读就是了,何必还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笔者认为,地名中的读音,往往承载着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等诸多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工作人员,播音员、主持人对于字的读音,是具有示范作用的。为本地播音员、主持人在对待这些地名时不应简单地照本宣科、搞“本本主义”,人为地割裂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

(感谢广西大学文学院覃凤余教授对本文写作的大力支持。)

 

注释:

     《南宁地名中的“埌”字考》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872893/ 

    ②传说是1053年北宋将领狄青征讨广南西路蛮首侬智高时所率领的军队带入的。据史籍记载,侬智高平定以后,这支军队的一部分就留驻当地,不再北归。

作者:广西电视台 周静  广西人民广播电台 黄春平 

原文登载于2013年第9期《视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