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2011-09-28 10:05:35)
标签:

地缘看世界

大中亚地区

伊朗高原

兴都库什山脉

军事

分类: 【地缘政治·深度解读】

  在分析伊朗之前我希望大家能够对“大西亚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已多有涉及,但并没有在一张图上系统的标出过。


  那么现在我们就看一看整个亚洲西部地区的地理结构。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大中亚地区由于高山阻隔,基本是属于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不过相比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还是可以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尤其是在伊朗高原上面还诞生过“波斯文明”,波斯帝国亦曾经称霸一时。


  当然伊朗高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气候条件比青藏高原要好。事实上他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迁移过程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一方面必须正视山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山脉所提供的保护。这使得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

  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山系)。

  让我们先看看欧洲,整个欧洲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平原地区。只是在他的北、东、南方向各有一条山脉(山系)将它保护起来。分别是:

  北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这条山脉位于文明的边缘,由于山的那边并没有陆地了,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欧洲大陆遮挡北冰洋的冷空气。
  
  东面——乌拉尔山脉。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的一条山脉,他与南面的里海共同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而二者之间的那个缺口,就成为了欧亚游牧民族进出的主要通道。在有些时候它也起着传播文明的作用。
  
  南面——阿尔卑斯山系。这是一条决定欧洲历史的重要山系。它的南面就是地中海,生活在这里的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背山靠海”。既然有着如此优越的环境,那么在这里诞生了欧洲最初的文明也就不足为怪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山系,从巴尔干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在其中还向北向南分出了一些旁支。由于它太过于零散,以至于其中的很多段都有其他的名字。而中间最主要的一段就被称作“阿尔卑斯山”。

  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这咱特点,它又被地质学家们称作“阿尔卑斯褶皱带)。

  现在说说非洲吧。

  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不过这条山脉一般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系在非洲的延伸。

  另外一处独特的地理构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东非大裂谷。这也是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大裂谷的北段被注入了海水,现在被称作“红海”,出于航运的需要,人类把亚非两地仅有的那一点陆地联系挖断。这条地峡目前叫作“苏伊士运河”。

  之所以要关注“东非大裂谷”并不仅仅因为它割裂了亚非大陆。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正是从这里诞生的原始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最后一次走出的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即使未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你也能一眼看出,从这条大裂谷走出的人类在向北迁移时,他们所需要经过的第一块高地就是“伊朗高原”。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东方,如果说在这片被麦金斯称之为“世界岛”的大陆上,北、西、南都各自只有一条显著的地理特征的话。那么在他的东面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在这一方向仅从山脉的角度我们大致就可以找到五条明显的山脉。包括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根据这些山脉之间的关系,我们大致又可以分成三组主要山系,包括天山——阿尔泰山系;昆仑——祁连山系;喜马拉雅山系。这三组东西向的山系也将与之相邻的地区分割成了四个部分,即南亚次大陆——青藏高原——西域盆地地带——蒙古高原。(其实还有一条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系,不过被湮没在青藏高原上,作用不那么明显罢了)。

  这些山系可以找到共同的源头,那就是伊朗高原西侧的“帕米尔高原”。虽然同为高原,但这个由多个山系汇集而成的高原可比伊朗高原要高的多。前者的海拔有4000米~7700米,而后者的海拔只有海拔1000~1500米。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伊朗高原能够诞生足够灿烂的文明,而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更多的是做为一个极限之地留在人们的印象中。

  事实上做为欧亚文明的另类——东亚文明,在与西亚文明进行沟通时,其陆上的路线也正是延着这三条山系。虽然路径艰难,千百年来东西方的沟通并没有断绝过。而在地球另一边的美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人类为啥是只是从非洲走出来的,而不是从别的大洲?2、非洲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3、为啥黑人没出来?(贩卖黑奴之前,黑人是否就没出来过?)】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了,我从地缘的角度解释一下吧。人类为什么从非洲出来也许仅仅是因为纬度吧!你打开地图可以看到,在整个欧亚非大陆上非洲的中部纬度是最低的(在赤道上),也就是说温度最高。从新成代谢的角度来看,温度越高新成代谢就越快,也就是说成熟期就越短。物种在进化时在同一时间内繁殖的代数越多,进化速度也就越快。因此人类率先在非洲大陆完成进化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其他赤道附近地区有没有在同时期出现类似人类,我没有研究过。不过欧亚非大陆最终提供的广阔空间是造成人类最终成为地球的主人的因素这一。

  另外走出非洲的人类只是一小部分(根据遗传学的研究应该是200人左右)。还是有留在非洲的人类,其中一部分就成为现在黑人的祖先。

  研究人类迁移时要注意一点,就是一般情况下人类都是向四面不同的方向迁移的,包括也有可能在当地留下一部分。千万不要认为一走就走光了。
  至于黑人在贩奴之前有没有走出去,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最起码在南亚地区有他们的影子。
 
  【乌拉尔山好像不高,我看任正非的文章是这么说的,在咱们中国人眼中就像是小土包。窃以为,如果山脉不高或者不长,对文明的影响不是很大,很容易绕过去的。】
  
  乌拉尔山脉成为分界线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它的东面的西伯利亚平原是一个冻土沼泽地带(在东亚部分有分析过)。因此来往于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并不会选择翻越这个小山岗,而是会经由乌拉尔山和里海中间的那个缺口进出(那个缺口有一条河完成欧亚大陆最后的划界工作,这条河就叫“乌拉尔河”。不过对于人类来说,这条河流并不会成为迁移中的障碍)。
 
  分析完欧亚非大陆四个方向的山脉走势后,我们自然的会把目光集中在这四大“龙脉”的汇集点。你看得没错,它就是“伊朗高原”。

  我们可以看到在伊朗高原的北侧是欧亚游牧民族的必经之地——图兰低地(也就是政治上的“中亚”);南侧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两河平原(现大部属伊拉克);西面是欧亚古典文明的交汇地——安那托利亚高原(现基本为土耳其占据);东面则是东方各大山系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现大部为塔吉克斯坦)。

  基于伊朗高原如此重要的位置,将它称为欧亚非大陆的枢纽地区并不为过。我们还可以将它与上述四个地区合在一起,一同看作欧亚非大陆的腹地。

“伊朗高原能够诞生足够灿烂的文明”,指的是波斯文明。最早的文明诞生于它的南面(两河流域)。波斯是伊朗的古称,一直到1935年国际上才将之改称为“伊朗” 。
 
  做完《欧亚(北非)大陆地理结构图》我突然发现,这些显著的地理特征如果顺时针翻转90度,竟然有点象〈中国印〉。这只是一种巧合吧。不过也的确可以把这些地区的关系看作一个“大”字形的人,由于亚洲地区的地形复杂多变,使得这个形状没有变成“十”字。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保持了东亚文化的独特性。

  把“中国印”的图贴出来,就当轻松一下。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单从这些显著的地理特征也许并不能让人信服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毕竟世界是由人来创造的。不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处的自然环境。

  那就让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片高原的战略地位吧!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古典时期,伊朗高原处在“欧洲基督教文明区”,“北非阿拉伯文明区”,“南亚印度教文明区”,“北亚游牧区”,四股力量中间。这使得这片高原上也诞生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波斯文明”。


  蒙古在中俄之间的地位类似于西藏在中印之间的地位,目前在中间做缓冲国从地缘上中国可以接受(民族感情另说)。只要蒙古不完全倒向俄国,本身并不会造成威协。如果它足够聪明的话,在两个大国中间保持平衡是最好的选择。

 
  接着说伊朗高原。
  从那张《古典文明地缘结构图》中我们发现波斯文明处在文明的包围之中,也就是说这些文明之间要开展交流很大程度要通过这个枢纽地区(其实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地区也可以划出个“佛教文化区”,而这一文化区也在这一枢纽地区边上)。

  唯一不与伊朗高原不相邻的就剩下独处于东方的“东亚文明”了。但这并不表示“东亚文明”就不会与伊朗高原发生关系了。事实上在这一地区在东西方交流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东亚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独立发展的,但这并不表明它不需要与西方诸文明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这种交流的典范。

  实际上丝绸之路并不止一条路线,最起码传统中认定的从西安出发的那条路线就可以分为三个支路。这三条支路在西域就是沿着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前进的。也可以理解为绕着那两个盆地前行。

  丝绸之路的这三条支线在走出西域后,实际上又分成了三路。除了北线走的是游牧民族一直在走的欧亚大陆的通道外(乌拉尔河),其他的两条都要需要通过伊朗高原。

  事实上“丝绸之路”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标签。这并不代表东西方在开展以丝绸为主的贸易时,这些路线就不存在。可以说从人类走出非洲向东亚进发时,这些路线就有可能存在了。在天空和海洋被人类征服之前,人类在陆地上也并未出现太大的技术突破。

  基于以前的“黄河文明中心论”,东亚其他地区业已存在的沟通路线并不为中国的专家们所重视。不过随着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中国的南方地区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也浮出了水面。这一点很好理解,那么灿烂而又明显与黄河文明有着差异的文明,你不能想象它没有一条独立与其他文明沟通的途径。

  这条从成都平原出发,经云贵高原入缅甸,到达印度的路线,实际上并不见得比北方的那些路径更加艰险。当然你可以选择到了印度就不再前进,不过如果还还想继续西进的话,那么伊朗高原就是你必须跨越的障碍。其实伊朗高原本身在商人的眼中并不会是一个障碍,而是另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

  鉴于“丝绸之路”的名声实在太响。这条南方的东西方大通道也被贴上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标签。

  现在让我们在图上画出这四条决定东西方历史的通道。简单的数学算法也会让我们得出波斯掌握了75%的东西方交流命脉的结论(由于北线掌握在游牧民族手中,这一比例也许会更高)。当然这一结论是不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下,不过即使在海上,波斯人也起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所以你并不应该为唐代长安城与广州城里住着那么多的波斯商人而感到惊讶,这一切都是地缘的选择。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分析完了伊朗高原的在欧亚非大陆的战略地位。我们现在需要将镜头拉近一点,具体看看这片高原和与之相邻的那几块多事之地。在这里你将看到在国际新闻中出镜率很高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开伯尔山口、瓦罕走廊、帕米尔高原。。。。当然还有那让美国挥之不去的恶梦——塔利班。

  先上张《伊朗高原地缘结构图》大家仔细看看这块地方的地形情况。
 
地缘看世界17: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位置与兴都库什山脉

  我们前面说过,伊朗高原的东面是帕米尔高原。我们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但最起码在当地人心目中帕米尔高原才是真正的“世界屋脊”(帕米尔就是塔吉克语“世界屋脊”之意)做为东方几大山脉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的确当的起这一称号。

  其实帕米尔高原除了向东延伸出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几条重要山脉外,它向西也长出了一条山脉。这就是“兴都库什山脉”,正是这条横亘在阿富汗境内的山脉将帕米尔高原、克什米尔地区、伊朗高原连接在一起。也使得这三个地区最终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区。
 
  兴都库什山脉有时会被当做“帕米尔”的一部分;而由于它的地形过于复杂,难以确定边界,有时也会跟伊朗高原放在一起研究。不过更多的时候它是做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我们在分析印度的地缘情况时说过,古印度印度的西面有一系列的高山做为屏障,这其中南面的部分属于伊朗高原边缘的山地,而北面的部分就是兴都库什山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