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瓠山才子说文解字:吾生常叹“吾衰矣”

(2022-12-09 07:39:49)
标签:

历史

情感

时尚

文化

娱乐

分类: 瓠山才子杂文随笔
瓠山才子说文解字:吾生常叹“吾衰矣”

从教育部门退休的老乡琮,被一家机关单位返聘为杂志编辑。某日,老乡琮看到我的词作《沁园春:国庆抒怀》,问我想不想发表到他负责的杂志上?我回答:“当然愿意。”原词如下:——

华表腾龙,金钮蹲狮,旭日吐丹。
看长城万里,江山殊胜;雄关百代,锦绣连绵。
艳艳徽光,飏飏旗帜,十月秋风碧玉天。
吾华夏,正雄鸡骄唱,世界喧阗。

喧阗诤论无边,但发展时机要抢先。
要和谐社会,民心应足;平衡利益,德律当全。
硕果芬芳,时遭虫蛀,举剑凭谁诛佞奸?
吾衰矣,盼终生际遇,清吏廉官。

老乡琮问道:“本首词中的‘吾衰矣’可否修改?青年才俊何出此言?”
我一想,那杂志属于机关部门,杜绝颓废思想及相关词语。于是将“吾衰矣”改为“吾侪辈”,而后他才满意。然而,我觉得“吾衰矣”韵味更好,更贴合我的身份和心境。

“吾衰矣”出自《论语:述而第七》: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细味此话,貌似孔子伤叹老大无成,实则是无可奈何之余对于惨酷现实和污浊社会的嘲讽和讥刺。说这话时,孔子年龄虽然偏高,但不至于有“人生迟暮”的感觉。因此,孔子此叹实际是在说反话。在他内心深处,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种强烈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这就是孔子的初心,作为君子的千古典范,初心不渝是基本的道德修养,牢记使命是永恒的信念追求。他不可能“不复梦见周公”,也不可能“甚矣衰也”,因为他的梦想之光从未熄灭过,即使走向暮年,那光芒愈发耀眼而灼人。

南宋辛弃疾在《贺新郎》词中慨叹:“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辛弃疾写此词时并不衰老,这种慨叹显然是满腹牢骚的潇洒宣泄。辛弃疾虽然壮年时为朝廷立下一些功劳,但因为他是武将出身,不是单纯的文士,所以一直遭到排挤和冷落,以至于闲置二十多年,最后抑郁而终。虽然他的词写得非常豪放,但细细品味,其中总是暗含着深沉而凝郁的怨艾之气。

然而,我词中“吾衰矣”并没有孔子和辛弃疾的“微言大意”,只是语言游戏而已。但也不仅如此,“游戏”中不乏人生的睿智。试想,当一个强者混迹于平庸者之中,默默无闻地攻读自己的学术,扎扎实实地钻研自己的学问,不动声色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在此过程中,时不时哭穷喊累,甚至叹老嗟卑,这难道不就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境界吗?

回看身边,却有截然相反的情形。有未老先衰者强装年轻气盛,处处与年轻人“争先创优”;有亚健康者因汲汲于名利而身心疲惫,不知退却收敛;有清贫如洗者“打肿脸充胖子”,人前炫豪晒富,暗地里为巨额贷款忧心如焚。各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闹剧,你方演罢我登场。都说中国人喜欢“内卷”,而相互竞赛,盲目攀比是“内卷”之中最强劲的一股邪气。现在的人,好多都感慨活得很累,其实他本来并不累,而是因为总是与别人比较,自己折磨自己,所以产生一种无可救药的“疲惫感”和“劳累感”,中医将这种心理疾病叫作“内战”,就是人们常说的“自己搞自己”,可谓恰如其分。

常叹“吾衰矣”的人,往往是积极进取,厚积薄发,雄心强劲的人。那些表面“强盛”内心虚弱的人,根本就不懂得“装衰”的好处。“装衰”的老祖宗就是老子,其“柔弱胜刚强”的思想,正是受到“水利善万物而不争”这种“装衰”姿态的直接启发。

话说回来,如果真是“吾衰矣”,我就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首能量满满、元气勃勃的《沁园春》来。

吾生常叹“吾衰矣”,就这样默默无闻、含光混世于“强者”群体中,装傻示弱,逍遥自在,不亦乐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