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贰负”的故事

(2016-08-18 02:31:22)
分类: 瓠山才子杂撰资料
说说“贰负”的故事

——顺便纠正一下对林公《出嘉峪关感赋》之三诗意的误解
    “贰负”何许人也?是《山海经》记载的一个大逆不道的神。据该书说,“人面蛇身”的“贰负”与他的臣下“危”联合杀死了“窫窳”,黄帝为了惩罚“危”,就把他用脚镣锁在疏属山(今陕西省绥德县境内)。《山海经·海内西经》又说“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据文章看,“贰负”与下属杀了自己的同类,有可能是犯上作乱,因此“贰负之臣”受到惩罚,并变成了一具干尸。“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海内北经”)“鬼国在贰负之尸北。”(同上)
    所谓“蛇身人面”,指的是龙族,黄帝之后,往往被称为“龙的传人”。“窫窳”应该也是一个原始部落首领,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说:“窫窳无罪,见害贰负。帝命群巫,操药夹守。遂沦溺渊,变为龙首。”
    《夜航船》卷十八“荒唐部”之“贰负之骸”讲述了一个更为神奇的故事,后人都说是出于附会,说的正是“贰负之尸”:
    《山海经》:“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接两手与发,系石。”汉宣帝时,尝发疏属山,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因问群臣,莫能晓。刘向按此言之。帝不信,谓其妖言,收向系狱。向子歆自出救父,云:“以七岁女子乳饮之,即复活。”帝令女子乳之,复活,能言语应对,如向言。帝大悦,拜向为中大夫、歆为宗正。
    由上可知,黄帝惩罚贰负之臣,让他变成僵尸,这是一种以文明手段教化野蛮风气的正义之举。清人诗云:“窜渠伏冥诛,械献贰负尸。七图及蒙固,缚之如连鸡。”( 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一百·志七十五)可知“贰负”是叛乱分子的代名词;还有:“虮肺蜣肱自不支,亲离众叛欲何之?轻刀砍阵蹂轻骑,又报分张贰负尸。”(同上)清人在诗文中多处引用这一典故,绝非偶然,是为了把统治阶级与其他少数民族区别开来,这个不宜多论。
    闲话少述,且先欣赏林公原诗: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后,疆拓匈奴断臂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出嘉峪关感赋》之三)
    关于“威宣贰负陈尸后”这一句,我曾在一本书中,也在网站上见到过这样一种令人大跌眼镜的解释:
    虽然,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兵败后,汉朝的天威才在大漠远宣。……汉武帝不因李广利伐大宛、取“天马”、“尸首枕籍”,损失惨重而改变开疆宣威的初衷,终于实现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短匈奴右臂”的统一西域的计划。
    看来,这位解诗者把“贰负”一词解释成了“贰师将军李广利”,这是只翻了《汉书》的原故。这一解释,首先有违诗律的规则。七律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整,如此联中“贰负陈尸”与“匈奴断臂”,堪称绝妙!“贰负”这个词怎么也不应该与“贰师将军”发生联想。“威宣贰负陈尸后”,这句通过追述历史的源头,歌颂了华夏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除暴安良这种“神武”的壮举,是从黄帝开始的。据我看《汉书》,好像汉武帝的“拓边”之举不能令人十分服膺。当然,历史发展的事实正是“疆拓匈奴断臂前”,这也是匈奴自食恶果,林公此句读来,确然大快人心。从这句还可看出林公是个非常果断的人。至于“贰师将军李广利”为了夺取“天马”而“陈尸”西域,是一件并不光彩的事,有损汉武形象。
    林公诗尾联道:“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此处“神武”并不是指汉武帝。所谓“神武”,就是“圣武”,正是《周易》上所说:“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朱熹说过:“武虽是杀人的事,圣人却存此神武而不杀也。”这就说明“神武”者必“不杀”,就如黄帝只是象征性地拘缚了贰负。林公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西域之地,如果不是自古以来所有“神武”圣人(当然也包括清代统治者)的精心治理和果断戡定,什么时候才能缓解边防呢?林公分明是说,朝廷如果不用我这样忠心耿耿、有勇有谋的武将来参与治理国家,想要求得边防的稳固,是不可能的。表面上是在赞美,实则充满了牢骚。读林公此诗者,若读不出此味,算是白读。
    再看第二联:“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入尧天。”意思很清楚,是贬抑“汉地”而褒扬“尧天”,而“尧天”象征的正是清代广阔的疆域。谁要说这首诗中有赞美汉武帝的意思,也是白读。
    现在有好多不读书的人勉强著书,不懂诗的人牵强说诗,不善选择的读者,读了他们的书也是白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