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进士登科录对地方文化研究的影响
——以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李谅家状为例
明代进士登科录是明代历次科举考试的原始记录资料,里面记载了参加殿试的人员名单,以及中式后的三甲进士的名次、家状,一些著名人物的考卷也记录其中,它对于研究明史、明代科举制度等有着其他历史文献无法代替的作用和意义。那么,明代进士登科录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国内一些明史、科举学者和研究者肯定做过相关的研究论述,笔者从今年7月份才开始接触进士登科录,了解未深,所以不敢说是研究,只敢说是接触到明代进士登科录之后的一个心得体会。本文以明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中进士李谅的家状为例,展开对李谅生平经历、家族背景等的研究,从而反映出明代进士登科录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
一、进士登科录对于地方科举人物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科举史是漫长的,从隋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到清末废除,科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历代科举人物名录的整理,从行为主体来看,主要有官方和民间两方面,官方有乡试录、会试录、进士登科录、进士题名录等,民间有进士同年录、同年便览、类姓登科录等;从地域划分来看,主要有国家和地方,历年的进士登科录就是国家统一整理的,地方的科举人物名录整理主要体现在方志中,方志中的选举都记录了当地历朝举人、进士、贡士等的名录。
进士登科录属于官方整理的国家性科举名录,由于其对进士的详细记载,特别是家状,对于地方科举人物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弥补地方志选举篇以及人物篇中对地域内科举人物资料记载不足的缺陷。
李谅作为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在晋城地方文献《泽州志》、《泽州府志》、《凤台县志》中都只是简单的记载其为“成化八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翻遍方志也找不到李谅的更多资料。从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中却可以看到李谅相当丰富的资料。
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三甲名录记载:“李谅,山西泽州民籍。国子生,习《诗经》。字友信,行一,年三十四, 二月廿三日生。曾祖得源。祖振。父纶,医学典科。母张氏,具庆下。弟记、誌。娶冯氏。山西乡试六十名,会试二百四十二名,殿试三甲九十四名。”
根据李谅的登科录资料,我们可以获取从方志中得不到的丰富信息,李谅的役籍是民籍,身份是国子生,擅长《诗经》,其出生日期、乡试、会试、殿试的名次全都一目了然。
二、进士登科录对地方氏族背景研究的影响
进士登科录中对进士家族主要人物的记录,通常称之为家状,虽然有明一代不是所有的进士登科录都有家状,或者记载并不详实,但总体来看,还是非常完整的。家状通常会记载进士的父系三代以及兄弟的名讳、字号、官职,以及母亲姓氏,生死情况等。
由此,我们根据进士的家状,再结合其墓志铭、家谱等文献,完全可以解开一个地方望族的家族背景,清楚的了解其家族史。
李谅籍贯为山西泽州凤台县河西里渠头村人,其家族唐末由关中方迁至渠头,始祖为唐帝后裔,在当地是豪门望族,家族人员中举为官者非常多。笔者在编著《金渠头》一书的最后时刻在村中发现了李谅的改葬墓志铭,根据李氏其他家族成员的墓志铭以及方志记载、家谱记载(说明一下,李谅家族的家谱已不存在,这里所说的家谱记载是指明初从其家族迁到河南济源和新乡的后代保存的当地家谱,其序文也是简单的提到了始祖),笔者复原了李氏家族的族谱世系。
在看到进士登科录的李谅家状后,发现所整理的族谱世系多有纰漏,如果当时能够参阅进士登科录,重新整理的族谱世系可能更准确和完善,对李氏家族的了解和研究也可能更深入和详尽。
三、进士登科录对地方文献的补充和校对作用
李谅的改葬墓志铭为《明故承务郎前陕西静宁州知州李公改葬墓志铭》,发现时碑面已断为两截且多有漫涣不清的地方,导致所拓碑文和抄录文字中多有缺漏。在看到李谅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中的家状后,发现很多缺漏文字都可以根据其家状得到解决。
这是李谅改葬墓志铭中的原始文章,“讳谅,字有信,□李氏,世为泽州塸头人,族属蕃富,为州大□,□祖□源祖□□纶,封承务郎,户部山东司主事。母张氏,赠宜人。以正统己未二月二十□日生,公□显敏,游学江浙间归,登成化己酉山西乡试,壬辰登进士,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奉命陕西犒军,□通州妆粮会部委入辽府交纳,□官索不□,遂诬奏,下锦衣□,既归,奉命江南督税,谋书计处,□合事不数月,逮至京,己亥封承务郎,配冯氏,封宜人,□赠父母,寻升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
成化八年进士登科录李谅家状记载:“李谅,山西泽州民籍。国子生,习《诗经》。字友信,行一,年三十四,二月廿三日生。曾祖得源。祖振。父纶,医学典科。母张氏,具庆下。弟记、誌。娶冯氏。山西乡试六十名,会试二百四十二名,殿试三甲九十四名。”
墓志铭所缺文字用方框代替,当时抄录时特别留意缺字的个数,结合家状,空缺的几处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补充,墓志铭中标黑的方框和用家状中标黑的文字补充,我们可以得到“曾祖得源。祖振。父纶,封承务郎,户部山东司主事。母张氏,赠宜人。以正统己未二月二十三日生”。
明代进士登科录对于地方文献的补充和校对作用一目了然。地方的碑刻以及人物墓志铭往往会存在缺字等现象,如果在父系、兄弟名讳、出生年月等方便出现缺漏,我们完全可以根据登科录将其完善和校对。
明代进士登科录对于地方文化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刻的,地方文化学者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进士登科录,可能会在地方科举人物和其家族背景研究上获得更丰富更全面更完善的信息,会更好的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工作。
(作者:景安斋/孔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