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闲家乡秋
标签:
人文高云this红薯style杂谈 |
分类: 生活杂谈 |




时入九月,家乡的秋色 染上一片错错落落深深浅浅的黄色,“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慨”。往昔庭院围墙上紫梅豆,在这个时节花开的最浓,紫色的藤蔓向四周攀延着,纤细的须子跟舞女凝白的手背一般舒展着,仍带着勃勃生机。菜园子里的南瓜也在枯黄的枝叶间涌出了第二春,一时间绿叶繁茂,黄色的花朵紧簇,秋南瓜像刚出锅的馒头一样可人。
记得林语堂的文章里曾经写到:“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此时农人的慰藉和希望稀释在秋日疏朗明净的空气中。
秋天的原野是寂寥的,白杨与梧桐的树叶哗啦啦在秋风中旋舞着落下,铺成一片金黄。寥廓霜天,蓝汪汪水样的天空连接着极目天边大地的苍黄。我们那时不识愁滋味,毫无忧虑的雀跃在田头,听秋虫唧唧、嗅桂香幽漫、看纤云弄巧,捕捉秋后的蚂蚱和豆叶下的蟋蟀,在一起追逐嬉戏,一时间兴致来了,还会跟着铁蛋偷偷的掘出他家田里的红薯,一窝蜂似的跑到河沟岸边生火烤红薯。那时的红薯如果够火候,在烟熏火燎的气味中带着甜蜜的味道十分的受用。但是多数半情况下会被半路杀出的大人们制止,他们怕在秋风中引起燎原的大火,烧去了甜美的梦想。“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花和月,大家常少年。”多希望穿皎洁的秋月再做回那个和花和月的少年啊。
乡村的秋天接收了春的绚丽多姿,领略了夏的繁花似锦,以她特有的风韵展现无尽地魅力,意境十分的悠远,可惜乡亲们只会用疲惫而安祥的笑意表达对大自然纯朴的谢意。淡淡的碧云天,厚厚的黄叶地,听笛声幽韵隐约,看大雁成行南飞。凭高目断,远方的游子,思念着年迈的父母;琴韵悠悠,白霜满地,万里外的伴侣,独倚楼前,把相思遥寄。萧瑟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秋天是季节的升华,是人生的诠释。她有哲学家一样理智和明悟,远远胜过春与夏的浮躁和喧腾。让我们体会到了寂寞中的宁静。季节的宁静让心情高远,使思想和反省从容的挂上清醒的额头。生命每一处景物都是一个阅读的符号,何时我又走过一个结尾,何时我又站在一个开端面前?用晦涩的笔锋掂量这季的来往,所有的悲喜如月光,梦幻而飘忽。
从绿叶到黄叶,从发芽到结果,冬天的孕育,春天的分娩,夏天的哺乳,每一个生命的演变过程都深含着人生的哲理,都记载着非凡的毅力和深切的感悟。
想起家乡的秋,就发现自己像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村谣声中,进入了又一个无声无息无梦无呓的秋夜之眠。
后一篇:地球上最怪异10座大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