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府古城

标签:
广府古城太极拳曲梁武禹襄杂谈 |
分类: 行万里路 |
出邢台向南35公里到永年县城,向东21公里便到了“北方乌镇”-------广府古城。
广府古城犹如一位安详而从容的老人,静静地、微笑着迎接这我们这些游客。
广府古城 ,虽无法与山西平遥古城相媲美,但这里胜在有水,城外四周长5公里的护城河静静地环绕着这座历史古城。有了水的古城便显得灵气。 广府古城因有护城河而成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护城河为代表的明清古城。墙高10米,厚8米。河深3.5米,宽100多米,四个完好的城门、角楼,东西两座瓮城。 广府古城四周的环水,碧波荡漾,孤城耸立,其势可赞。
走进广府古城,厚厚的城墙不难让人想像古人的伟绩。城门的铁钉已然锈蚀,城墙上的一颗苍劲的古树让人浮想联翩,也许是一只小鸟的杰作,或者是不经意间一场风的结果,一粒种子经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磨砺后,幻化成一根大树,顽强地从墙体上长起,仿佛要探出那一四方的蓝天。穿行于狭窄的长长小道,阳光洒在头顶的墙。被岁月消磨了的古城墙,其状却如峰。走上斜斜的上马道,仿佛可以听到战马的铁蹄声。
广府古城距今2600多年,春秋时期已为曲梁侯国曲梁城,其时为土筑,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在此创建大夏国,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明代将土城改为砖城。古城进可攻,退可守,演绎着几多开朝立国的梦想,经风雨沧桑,历战火硝烟。
古城之内有很多历史遗存,文庙大殿遗址、武氏故居、状元楼、太和堂等占据半城,老街纵横,可想像曾经的繁华。暗淡了残阳如血,远去了战鼓声碎。繁花落尽,一切已成了过眼烟云。
古老的建筑基本已破坏殆尽,能保留下来的仅有这座古城墙,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依然可以说是慰为壮观。被岁月消磨了的古城墙,其状如峰,沿斜斜的上马道而上,战马的铁蹄声也似乎一路而来。行走在古城厚厚的城墙上,阳光洒在头顶,闭上眼睛,想象着她曾经的辉煌,想象着她曾经历过的战火,对于她来说,我只是看客,或许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伫立城头,远见滏阳河水蜿蜒逶迤,近看碧波荡漾。滏阳河绕城一周,形成了北方罕见的没有断流的护城河,河内浅植芦苇,四周垂柳婆娑。
古城护城河外则是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的永年洼。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洼内有荷花公园、太极迷宫、万亩芦荡、湿地森林。观览处,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古城边,城河萦绕,扁舟摇曳,渔歌唱晚,金鳞跳纵;大堤旁,垂柳婆娑,蛙鼓喧夕,阡陌纵横,稻引千畦。广府自古有“北国江南”之美誉,历代文人墨客,名篇佳句枚不胜举。
城东还有与赵州桥齐名的泓济桥,是赵州桥的姊妹桥,和赵州桥有着相同的规模和形制,传说是鲁班的妹妹和鲁班比赛时所修。桥面已然被风霜雕刻,深深的车辙诉说着曾经的铅华。 大量古生代奥陶纪时期的角石类、三叶虫等化石,使千年古建具备了另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深远和美丽。桥面有一块长达一米多的玉石,据说属中国唯一。桥正上方有“弘济桥”三个大字,栏板上的狮猴等兽,形象逼真,桥两边对刻二龙戏珠及飞龙、飞凤,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值得一看!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在普遍的干旱北方大地这块湿地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福址,孕育了太极文化。古城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杨式太极拳宗师扬露禅、武式太极拳宗师武禹襄均诞生于古城,从而奠定了古城在海内外太极拳界的历史地位,成为闻名遐尔的太极圣城。离古城南关的一处灰砖青瓦庭院,是杨氏太极拳的诞生地。太极动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古城东门内武禹襄故居保留着旧时的模样,院子很大,建筑也极讲究,一看便知是个名门望族。但是寂寥无人的院落,历经沧桑的房屋,却让人平添一种斯人已逝的感慨,时过境迁的悲凉。
广府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北方水乡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太极文化,成为令人神往的“古城、水城,太极城”。来到广府,就会闻到一种文化的芳香,体现到一种文化的浓烈,优美的自然环境、厚重的人文底蕴、鲜活的现代城市,会让每一个人经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洗礼和心灵震颤。走进广府,你就走进了一种文化,走进广府,你就走进了一种境界。
广府古城就像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值得去品味、去观赏、去思考的东西实在很多,一天的时间,还没来得及将古老的广府尽收眼底,便又将踏上返回的归途。此时此刻,似乎格外留恋,留恋广府古城的古朴秀丽,同时夹杂着离别前的愁绪。脑海中突然想起这样一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古城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