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加爱=非常的爱 -----写在2.14情人节时

(2009-02-12 21:33:40)
标签:

等于号

情人节

节日

巧克力

爱加

中国

分类: 生活杂谈

爱加爱=非常的爱 <wbr>-----写在2.14情人节时

    情人节临近,一位尚在军中效力的朋友给我发来一条耐人寻味的短信:“爱加爱=非常的爱,爱减爱=爱的起点,爱乘爱=无限的爱,爱除爱=爱的唯一。祝你情人节快乐!”

   我知道,在清一色的男儿阵营中,想过个浪漫的情人节确实也只是个奢望,任凭想像在要好的朋友之间发发信息倒也是件乐事。节不节的我确实没有在意,但对这一个“爱”字的加减乘除和一串等于号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无法探究这条短信的原创作者,但不可否认作者独到的思考和信息本身蕴含的哲理,同时也映射了广大人民群众存在的聪明智慧和对浪漫情感生活的向往。

    在我的记忆中,关于爱情的佳句诗词在我国老早就有,其中不泛经典名句,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等。然而最早提出“情人”一词的恐怕是唐代大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但彼情人并不等于此情人,我看见的解释都是指思念的远方亲人,勉强到最大限度的也只有把情人等于到恋人,范围小得可怜。

    情人节未在我国流行前,国人对“情人”的角色认知和概念理解应该是比较狭隘、欲说还羞的。情人等于什么?大致有三种等于式:情人=恋爱男女、婚姻主角;情人=婚外恋情、暧昧关系;情人=偷偷摸摸、羞羞答答。再往早些时候清算,还有更难听的代名词,情人大约等于情妇、情夫,更有甚者被称为下三滥、流氓坯、狗男女、有一腿、小白脸、不要脸……呵呵,应有尽有。即便是当今,就连有着非婚恋关系的正宗情人,也在回避情人这个称呼,基本上自称为“朋友”关系。

     情人节在中国的快速演进并流行也就是上个世纪末的事,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洋玩艺儿确实推进了国人两性观念的变化,情人一词的意义变得非常宽泛了,等于另一个温馨的概念——爱人,再扩大一点就等于有感情的人、很熟悉的人。人们从此可以大胆使用“情人”这一丰富的词汇,能够大方地开展活动,有些单位干脆给为数不多的女士集体放个小假、订束鲜花,同事好友之间互发信息公开问候等等。总之,当今社会,无论构不构得成情人关系的、不管够不够得着情人条件的,都能情人节一把。要是搁在过去,哪个男人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敢在心仪的女士面前十足底气地喊出情人二字,那你真算得上个十足的流氓,你脸上不落五个凤爪印才是十足的怪事。呵呵,绝对不是夸张。

    关于西方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 St. Valentine's Day)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受先入为主的习惯性思维影响,我比较接受认同最初起源于古代罗马,因为罗马演译的版本与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的情人节最为吻合,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情人节不但是表达情意的最好机会,也是向自己心爱的人求婚的最佳时机。大概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关于情人节来历的诠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动人故事,每个人都是故事的A角,至少也是个B角。与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我没有经过调查,估计也有很大一部分中年人和少数老头老太太也参与其中了。按我的逻辑,这个洋节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被众多人所接受,应该是也代表了一种节日文化的前进方向吧。

    当西方情人节势不可挡地在中国普及时,学者们赶紧声称“我们中国早就有了情人节”,并拿出了确凿的证据:农历元宵节和七月七。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的说法,能够从元宵灯会上找出点痕迹,因为在古代的传统社会中,这一活动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说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也不为过,但仅仅局限于未婚男女谈对象。关于七月初七是中国式情人节的说法也是有印象的。小时候在农村,每逢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大人们就讲这是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但那时绝对没有“中国情人节”这个概念,也许是受接受知识面的限制,直到前几年才对这一概念上升到了某个高度,理解成为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其实这两大证据我也相信,只不过是我们没有给富有传统特色的节日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以没有优势占领这一文化阵地,更不能代表这一文化的前进方向了。

   本人如今抵近不惑之年,罗曼蒂克的活性因子正在逐年减少,但我知道这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排斥新鲜空气和时代潮流。不管这洋节与我有无关系,权当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所以在撰文前进行了一番关于情人节的资料链接,也了解到关于情人节礼物寓意的“等于号”。据说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诸如红玫瑰=热情真爱;黄玫瑰=珍重祝福;紫玫瑰=浪漫真情和珍贵独特;白玫瑰=纯洁天真;橘红玫瑰=青春美丽;蓝玫瑰=敦厚善良。巧克力的含义:榛子巧克力=忠贞;果仁巧克力=可人;酒心巧克力=与你共醉;奶香巧克力=甜蜜宝贝。除了送玫瑰花之外,还可以借助其它鲜花营造浪漫甜蜜气氛,更具体地表达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爱人的祝福:蔷薇=求爱;满天星=爱怜;百合=百年好合;向日葵=爱慕;合欢=欢乐;金盏花=迷恋;红豆=相思;石斛兰=任性美人;红菊=我爱;郁金香=爱的寓言;紫萝兰=永恒之美。近几年我也赶了赶潮流,每逢“214”都要给老婆整点玫瑰、巧克力什么的。

    除此之外,还有用阿拉伯数字(谐音)组成的有趣爱情密语可以表达,比如:520=我爱你;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02825=你爱不爱我;1314920=一生一世就爱你;20184=爱你一辈子;360=思念你;460=想念你;521=我愿意;609=到永久;73807=情深怕缘浅;8013=伴你一生;9213=钟爱一生……额滴个神呀,排列组合中除了没有“250”,那简直是应有尽有了。早些时候我在西北战区服役时曾专攻过用阿拉伯数字编辑的军事密语专业,也没体会到数字这么神奇的。

   当然,对于住在围城里边的人士讲,想在情人节那天随心所欲对外划等于号的也非易事。老婆=老公的情人,老公=老婆的情人,夫妻互为情人。老公不送老婆玫瑰,老婆可能会收别人的玫瑰,老婆不陪老公,老公说不定会陪别人去了,尤其是作为男子汉大豆腐应该实实在在做点感动自己和老婆这个第一情人的举动。实在被某个人看管严实了、脱不开身的,怎么样也得给“=”发个信息打个电话什么的,上面这组密码估计比较实用。

   条件允许的,借助情人节划等于号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倘若不嫌俗套,送只钢笔、写封情书、看回电影什么的,未尝不可;约相好的一起点个蜡烛、喝个红酒、吃个西餐、跳个探戈、散个小步、唱个情歌什么的,近距离亲密接触一下,我看也行;如果条件再再允许一些,比如那些个“不差钱”的,买款新车、弄个钻戒、搞栋别墅作礼物,更显大气,“=”的含金量就更高了,就看你丫的舍不舍得花银子,呵呵。玩笑归玩笑,情能醉人亦能伤人,无论如何,用情必须真诚和慎重。

    窃以为,情人是个浪漫温馨的称呼,情人节是个充满浪漫温馨的节日,情人=知心爱人,情人节=天下有情人的节日。最主要的是能通过这一机会集中凝聚和释放一下丰富的情感。我相信,只要用对了“=”,你永远是快乐的!

   相爱时真情以待,拥有时倍加珍惜。祝所有博友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能够大大的享受快乐!从此让爱你的人更爱你,你爱的人更懂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