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幽人空山 过雨采苹
(2011-08-28 18:17:07)
标签:
刘墨程风子张继刚水墨清华杂谈 |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文/如是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刘墨先生说:““笔墨”固然不是衡量中国绘画的唯一标准,“时代”尤其是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数十年,也关非艺术家要面对的唯一的问题。如果一个画家仅仅考虑自己存在的几十年的问题,未免太过于短视了,历史并不一定认账。”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早在六朝时,谢赫就提出绘画有“六法”,其中骨法用笔即是笔墨,这六法也是中国绘画的指导原理,是画家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但是如果只是耽于笔墨,可能是留下了时代的印痕,但是如果笔墨不能反映画家和世界的关系,即画家的内心活动和精神,却未免止于肤浅和世俗。
世间的万物的区别是有等级的,绘画的有法之上是至法,至法是“超以象外,得以环中”、“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画中有物,虚实皆可生发,或充实、或空灵、或幽秀、或万壑。这时笔墨还是笔墨,看庐山不是庐山,只因还在其中,完成自我的超越,是人和时代和世界的位置的转换,当我不再是我,世界不是世界时,那么才能到无法。
到了无法时,始能明心见性。这时笔墨不是规则,不是秩序,不是程式,不是我,而是超我,超自然,超世界,不单单是骨法用笔,它就是你所画的物:如荷花,如幽鸟,它是心灵的直抵,是灵魂的倾诉,到了无法时,就是绘画的妙境了,如“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如“吹皱一池春水”,如“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历史是重复的,人是可以进步的,那么如果能做到这样,笔墨只是一个载体了,它所反应的是画家的心性和思想,那么这笔墨应该是好的。
秋初的天气是这样的,云彩一堆堆的在天空如棉花垛一样,天气变得轻薄,阳光更加清晰了,早晚有一些凉爽,只有中午,人才会出一些薄汗。这样的日子里适合做很多事情,喝茶,会友,观景。那么如果有好看的画展,会是更另人愉悦的事情!所以这一天带着一份期待的心走进了水墨清华暨程风子、刘墨、张继刚书画展。
刘墨,学者,不高,一身书卷气,看着即充满清气:温文尔雅,清朗俊雅,朋友说:“他已经快成仙了”,这话有几分道理。刘墨以学养入画,画面逸气生生,或稚拙,或幽秀,或灵动,或简约,或天真烂漫。墨色空灵,淡雅,清新,虚实相生,无画处亦是妙境,观之有曲径通幽之感,亦有“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时的“白云初晴,幽鸟相逐”之境。
程风子,身材颀长,胖瘦适中,话语不多,如小说中的白面书生,虽然艺不分界,但是唱歌的经历还是在他身上留有浓厚的气息,画坛的大腕却像乐坛的天王。稍微有一些内敛,这是给我的初始印象,内敛的人的内心是充满激情的,天生就有一中爆发力,这在他的画中看的很充分。他以金石、书法入画,画面大胆奇崛,淋漓畅快,计白当黑,自是画出“万窍怒呺,激謞叱吸,叫号宎咬,调调刁刁”不可图而图之之境。
张继刚,看着比照片上帅气,诗书画,如天然的化妆品一样,是养人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是这道理,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不明显,看他的人,在看他的画,也就知道画如其人的道理了。张继刚的幽秀之笔,是从宋元古意中脱胎,自得化工之外的灵气。真是如燕舞飞花,载瞻载止;亦如美人横波微睇,摄魂荡魄。
有一种啸:“时幽散而将绝,中矫厉而慷慨。徐婉约而优游,纷繁骛而激扬。情既思而能反,心虽哀而不伤”。只觉四面来清风,八荒生油云,让人为之动容,让人为之长叹,让人只觉流连,看了三位画家的画,让我深感是如此:真是不知此身生在何处了,只是想做画中的人,在水之影,阳之春,变成花花草草的,在时间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