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我受益匪浅的专家评课

(2013-06-10 17:21:15)
标签:

评课

分类: 教学感受

对我受益匪浅的专家评课

 

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是每所学校促进青年教师成的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在每个学期的展示过程中都会增加技能、提升理念。对待每次的公开课我和大家一样都会在认真的准备同时追求创新。在备课中我总会绞尽脑汁地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环节,合理使用和加工教材,重视课堂中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由于平时教研组都是一团和气的评课,缺少批判的眼光,所以我一直都淡化课堂反思的环节。此次上课与以往不同,由于时间紧我并没赋予此课额外的价值和功能,我本着比常态课严谨一点的态度进行准备,想听一听专家对常态课的建议,通过专家的一番评课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专家评课都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实事求是,他们既会把优点说够给人鼓舞,又会把问题说透给人启迪。这次我执教的课题为三角函数的图象,准备了大约一天半的时间,为我评课的是市教研室数学室申铁主任、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数学特级教师。通过专家的指导我不但对如何上好此课有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还总结出平时上课的一些不足原因,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如何使用教材

我使用教材前一般先学习课标,然后理解教材想怎样体现课标的要求,也就熟悉了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合理地使用教材。对于本节课,课标要求学生能画出正余弦函数的图象,非常简单的一个目标,如果我们只关注结果也许只用4分钟就能实现这一目标,不过我们都知道新课改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必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带着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就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让学生从富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感知图象到经历图象的形成,再到对图象的强化和应用的过程。据此分析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教材编写主线为抓手,利用增、删、换、合、立的策略处理教材。

首先,教材中简谐振动的物理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初次感知图象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教材的提示我演示了此实验,专家指出,此实验演示不到位,很多同学没有看见图,应该想一个更好的方法进行展示,才能实现其目的。过后我咨询了物理老师,还真有类似的教具达到此目的,今后对学科的交汇知识,我一定要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弥补不足。

其次,教材对图象的形成过程采用了描12个点后连线的方法,由于新课改的强调信息技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利用几何画板可以实现作出更多个点的效果,这样学生不但感到数学的严密性而且对图形的形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只有“心中有图”才能画出简图数学学习过程,而这一过程学生初中是遇到过的,只不过没有形成这样的高度,为此我设计了类比探究的环节,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之后,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五点法作图提前,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探索的理念,以学生在“做中学”为基本操作方法,学生自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专家指出,数学就应是在“做中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搭设平台,在交给学生任务后,多给学生动眼看的机会、动手做的机会、动脑想的机会和动口说的机会。

接下来,正弦曲线的形成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三角函数周期性产生初步的认识。专家指出,图象应落在板书上,为学生后继解题提供方便。还指出我没做到此时应用图象来解释课前的实验,也就出现了有头无尾的现象。专家的建议让我豁然开朗,学生刚刚接触的知识毕竞不熟悉,上课时应适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方便,为学生应用知识解题铺路搭桥,这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余弦函数图象的处理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我增加了动手制作、动手平移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去经历平移的过程。专家听课时,开始感到对教学设计有些质疑,后来逐渐理解了我的意图,还特意寻问了几位同学动手操作的收获与感受,对我的设计还是比较肯定的。而对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先前没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好像是在摆花架子。通过专家的指引,我才感到用铁丝做图学生有兴趣,把做好的图形放入坐标系中是学生难点,调动学生思维,而最关键的作用还在于学生亲身体会到正余弦函数图象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效果要好于辅以课件的讲授式教学。

二、如何进行学习评价

课堂教学中离不开评价,也可以说教学即评价,对教学过程一般我会设计一整套的问题链,在课堂的生成中会根椐对学生的评价调整问题。在上此堂课时,我经历了学生很不给力的回答过程。开始时我耐心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及时调整着问题,后来我一直担心课堂进度,总想听到我想要的答案,也就总在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出现抢学生话的、牵着学生思维回答问题的现象。通过专家的指导,今后我要运用好评价这一工具,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突出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在为学生设计评价任务方面,我感到自身能力缺乏,在对问题导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不明确或不知道该如何提问的现象。例如,在本节课中,我试着让学生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于是就提出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学生有些莫名其妙,学生的答案并非是我所想听到的,我反复提问必然没有意义。此时如果我能发挥学习评价的功能就会打破课堂上出现的僵局。于是我想对于这些问题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准备几个预设方案,根椐学生的回答进行层次性的评价。

在这次活动中,我真正体会到上课者因评课而茅塞顿开,听课者因专业的评课而豁然开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班主任寄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