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茶牛店“峣阳茶行”被查说起

标签:
大陸茶混充台灣茶!「嶢陽茶行台湾茶台湾高山茶 |
分类: 胡说八道 |
http://s8/mw690/001cfWsDzy6LVyXTppZ27&690
从“峣阳茶行”被查说起
台湾历史上相当有名的百年老店峣阳茶行最近被曝光(具体内容我会贴在博客的下面),这个店,在台湾,不可谓不具有知名度,但就是这样的大店,为了利润,也不惜从内地进口乌龙茶,辗转几个国家最后到达台湾,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比如混装拼茶等,出售牟利,据说所赚利润相当丰厚——大家可以想象,据东森新闻报道,台湾人在内地买茶以30-60元一公斤的价格。然后处理后,发售到台湾各个营销点。
其实,有的人会问:台湾人喝不出假来吗?
我想问大家:如果把茶叶放到最低层面的喝茶者(对茶叶不研究,也不讲究)上,他们是不会在乎这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阿里山茶或者杉林溪茶,能喝就好。就像我们所见到的太多普罗大众到茶叶市场买一斤花茶喝喝,根本也不会在乎是不是茉莉熏制或者喷洒香精所致。这样理解,这种混杂茶就有了市场。再退一步,最多的老百姓家中喝的西湖龙井有几个是真正出自杭州西湖龙井产区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上周回老家过中秋,父亲执意让我品下别人送他的西湖龙井,说是三舅姥爷专门买给他的。我一喝就明白这是夏茶,与西湖龙井的口感不沾边,可是父亲仍打算继续喝,扔掉感到可惜。而这种夏茶龙井,产量巨大,价格低廉——举这样一个例子,你就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拼装茶在台湾为什么会有市场。就像混乱的铁观音的市场一样,我所在的城市,最低价位的铁观音有30元一斤的,据说利润100%。
说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喝茶的人都能分辨处茶叶的好坏,并不是所有喝茶的人都能分辨出茶叶品质高低,并不是说有的人都能一针见血指出茶叶产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茶叶价位有一个大概准确的评判——即便你在台湾,你喝的是台湾茶。换句话,你在铁观音的产区喝铁观音,你又能如何分辨?我见过很多花冤枉钱买黄金桂当铁观音的,也见多了拿四季春当高档铁观音卖的茶叶铺子,利润高达400%——没错,就是我们店的四季春被人换马甲后,4两800元的价格出售!你当真以为所有人都能分辨?
利润之下,几乎所有的丑态都可以看得到。峣阳茶行牛,大家如果到过它们在香港的店就会发现,相当高大上,那绝对给人一种“不可能出售假货”的感觉,然而,也许只是一种错觉。这次老巢被查,说明了很多。据说这个茶行在上海也有了分店。
我们中国人向来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样的观点——以为台湾那么大牌子的茶店怎么会有问题?尤其是一些到了内地的茶店,俨然一副老子的茶就是要高高在上的姿态。其实,呵呵,不过如此。茶是要喝过才能发言的!但我能告诉大家的是,不出事的茶店,不一定没问题。台湾茶商在商业化上比内地聪明很多,这个不用多说。出了事情的是峣阳茶行,那不出事情的就一定是好的?这个未必。其实如果你是一个资深的台湾茶爱好者,你会发现那些打着台湾茶旗帜到处开店的,里面啥都有的,多半里面的台湾茶是靠不住的。实在不信,可以喝喝看。因为台湾茶就那点产量,它不可能巨大销量的前提下还会保证真品与够等级。这种店很容易找,但我想这种店也是忽悠人害人最多的。还有就是繁华地段的,你一进去,几个MM立刻招呼伺候的,里面的茶叶你也要小心,因为你花了钱买到的极有可能是垃圾货。台湾人不笨,他选择繁华地段开店就是让你买到有面子。他租金不花钱?他雇人不花钱?他没有营业税?所以,你要比他聪明。你在这个地方买200元的茶换个地方就可能只出售20元——当然,我这样写,你们是不会认可的,因为太多人喜欢面子工程。我有个茶友,在上海某繁华地段的高大上台湾茶叶店买了一个40年冻顶老茶,结果喝出霉味,幸好发票没丢,此人还有个亲戚在晚报工作,于是他投诉这个店,说不处理就登报。结果,这个店派了店长买了礼品,到他家里慰问,且退了买茶叶的钱,还额外给了600元。这个茶友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很遗憾。首先这个40年冻顶老茶我就怀疑。他说,买来买去,你这里的茶还是靠得住。我说那你为什么还会去那家茶店买?他说,人不都有好奇心嘛!那冻顶老茶,明明就是新造的,妈的不赔我钱我真捅娄子给它。其实,据我所知,很多的台湾茶内地店面的茶,大多都不靠谱。有一家的老板脑子很灵光,进入内地2年后就全部内地化了。什么意思?就是茶叶来自内地(比如福建漳平“阿里山”),包装内地制造,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娶了内地媳妇。
台湾茶的铺子不都是卖假茶,也有很多是真茶。但毋庸置疑,只做真茶很辛苦,利润也没有想象中高,否则不会连峣阳茶行那样的大腕也会作假。而具体到内地,只做真茶的台湾茶铺子几乎是凤毛麟角!实体店我想不说也罢,大家可看网店,那种几十元半斤包邮还有什么赠送紫砂壶的,都占据着最好的位置,没办法,它们有利润购买流量,有钱可砸。因为茶叶本身不值钱呀。而像我们,即使投放广告,也会精打细算。很遗憾,淘宝中出现的台湾茶不敢说90%不靠谱,80%是一定的!因为你可以算得出,那种价格如何从台湾拿到茶呢?但即使这样,也不耽误销量,因为买的人,不在乎是不是真假,有的根本就是买包装送人……呜呼哀哉,坏了台湾茶的好名声呀!
我六年前在济南一家台湾茶店里喝阿里山茶,发现前两泡口感虽然不太像正宗的阿里山滋味,尤其韵感,差一些,但香气非常不错。台湾老板说,好不好了这茶?台湾最好的阿里山茶了。一面说一面让我看干茶颗粒,说心里话,我从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颗粒,粒粒饱满而且均匀,如同专门挑拣过。我说,这颗粒太好了。台湾老板说,你卖卖看吧,这个茶很好的,价位也好。那个时候我已经意识到,这个茶一定不是台湾货。报价远远低于台湾的采茶以及做茶的人工费用。我与这老板混的也算熟(这个老板曾经代理过如今大陆很有名的一个台湾牌子,抱歉不能说出来),说,你这茶真的阿里山茶?怎么带着铁观音味道?他愣了一下,然后说,还是瞒不过你李老板呀。来来,泡一壶好茶给你喝。这次泡的是梨山,真正的梨山.。他说,你也是做茶叶的了,利润要不要?要利润,其它不要讲了。我有台湾公版的罐子,装进去没人喝的出来……
可悲的是,这样的假货茶,平地茶,混装茶……却一直是内地台湾茶市场的主流!
不仅实体店,更有数不清的网店!
劣币驱逐了良币,可悲!
正是如此,到我手上的茶,我都质疑——我不会管你名气多大,我都要品过才会决定进货。正是因为此,我已经与至少十个品牌说再见。只是再见也无遗憾——太多的人喜欢利润而降低品质,到了最后就是只为利润而没有品质。我不质疑茶,你就没有好滋味品。我为你把关,只为你喝到开心。你想不到有多少花招出在茶里,你看不透多少茶店仓有猫腻,而我20年来只对付台湾茶,我有足够的经验。你可以说我忽悠,但你敢这样忽悠吗?你能分辨出金萱冒充的梨山吗?
即使明天依然不好做,但我还是愿意努力坚持,像堂吉诃德,面对着风车,仍然一往直前。没什么,我只是让你买到后不失望。我还是愿意让你与我一起分享台湾茶的美妙。而利润多少,则是次要的考虑。不可能没有利润,否则我吃什么?
说白了,像我们这样一个凭兴趣而经营,在夹缝里生存的网店,能生存下来只有靠品质。至于价格,你能接受你就购买,不接受我也无能为力。物美何曾价廉过?我不骗你,你何必骗自己?我让你买到放心,你才可安心来品。你要高品质,还要低价位,我做不到。我针对的只是小众中的精英:懂台湾茶,对台湾茶挑剔,懂得如何冲泡,也懂得如何去尊重经营者。
黑心茶集團 赫見嶢陽百年老店
2014-09-06
進口低價中國茶 混充台灣高檔茶
〔記者金仁晧/台北報導〕百年老店嶢陽茶行竟捲入假茶風暴!日前海關人員獲報,有不肖廠商進口低價中國茶葉混充台灣高檔茶葉,轉手交七家茶行,販售給消費者,包含綠茶、烏龍茶及花茶皆淪陷!
士林地檢署昨傳喚主導貨櫃轉運的貿易公司業者孟榮杰、嶢陽茶行老闆王端鎧、春茗實業老闆葉步真、儒昌茶行老闆王銘鏞等十多人到案,訊後孟榮杰以一百萬元交保,其餘七家業者分別以廿萬至五十萬元不等交保,兩家業者則因涉案較輕,訊後請回。
運至泰國改產地證明 4年削上億
檢方發現,因台灣對於中國茶葉進口限制嚴格,三鼎貿易公司及惠康食品公司負責人孟榮杰,在泰國人脈豐厚,至少從九十九年起,就從中國購入低價茶葉,運至新加坡,再轉運到泰國,取得緬甸茶葉的產地證明, 將「中國茶」變為「緬甸茶」,循正常管道進入台灣,一個月約進口一、兩個貨櫃,四年下來,獲利恐達上億元。
檢方搜索時,查扣帳冊及茶葉樣本,並將樣本送交農改所檢驗,確定是中國茶,又循線查出,是從中國寧波一間茶廠產出,該茶廠疑由六間台灣茶商合資設立,可說從生產、運輸到販賣,皆由涉案業者一手掌握。
辦案人員初估,目前至少有一百二十萬公斤的中國茶葉流入台灣,恐遭不肖業者以台灣茶混中國茶,以一比十的比例混和販賣,但偵訊時,業者唯恐「生意做不下去」,對於販售方式及管道多三緘其口,仍待追查。
應訊時,僅四間茶商承認「知道進口的是大陸茶」,但卻也抱怨「都是政府害我們的」,目前台灣茶葉需求量大,但台灣對於種茶有管制,逼得他們只好出此下策。
嶢陽茶行名氣響 觀光局選禮送福山雅治
本次涉案茶商中的嶢陽茶行,自清代就創立,號稱「百年老店」,在台北一○一及多家百貨設有門市,老闆王端鎧是第六代傳人,曾擔任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在同行間頗具名氣,日前日本明星福山雅治擔任台灣觀光親善大使,觀光局就選擇嶢陽的禮盒送給福山雅治當禮物。據了解,孟榮杰在關稅協會擔任要職,去年有海關人員察覺進口的茶葉貨櫃有異狀,打算舉報,孟榮杰還請人施壓,該海關人員不願配合,只能請辭,全案才曝光。
▲嶢陽茶行爆假茶疑雲,茶葉照賣沒下架。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全台11家茶商涉嫌從大陸進口低價茶葉混充台灣茶葉出售,士林地檢署9月5日展開搜索行動。台北市知名茶行負責人也涉嫌此案。台北市士林地檢署約談12人到案,訊後8人交保。其中,百年茶行「嶢陽茶行」負責人王端鎧訊後被檢察官依違反懲治走私條例,諭令以30萬元交保。另一名葉姓業者被諭令50萬元交保。
檢警接獲檢舉表示,台北巿及苗栗縣等11家茶商,從民國99年至103年間,涉嫌以每公斤約30元至60元不等價格,向大陸茶商購買茶葉後,交由孟姓男子的貿易公司,以不實文件報關規避稽查。士檢指出,這些茶葉從大陸出口運往泰國、新加坡等第三地再以轉運方式,私運管制進口的大陸綠茶、 花茶及烏龍茶等等到台灣。
檢方指出,每次輸入茶葉數量為一至二大貨櫃, 每貨櫃重約2萬公斤,已清查出私運近50次,總重約100萬至200萬公斤的茶葉,總計金額約6000萬元至7000萬元。
士檢指揮檢察事務官、海巡署機動查緝隊及台北巿士林警分局幹員,兵分21路搜查,約談12人到案, 全案朝違反懲治走私條例等罪嫌偵辦。
原文網址: 大陸茶混充台灣茶!「嶢陽茶行」與10茶商獲利逾7千萬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906/398199.htm#ixzz3Cs9S7mN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