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鲁孙舌尖上的“宁波味”

(2013-03-23 17:17:00)
标签:

唐鲁孙

宁波味

分类: 〓饮食文化〓

唐鲁孙舌尖上的“宁波味”

 

文/朱惠民

 

唐鲁孙,台湾美食家。他以文字形容美食的味道,在中国洵可谓第一人,其文饭小品风靡华人世界,被美食作家奉为宗师。各地均以他舌尖上有自己吃食为荣耀,被誉为最美图书的《吃在扬州》,选唐文三篇《扬州炒饭伊府面》、《扬州各地蜂糖糕》、《冰糖煨猪头》,以此炫示淮扬美食的好吃。泰州人写《唐鲁孙谈吃——活色生香》云,唐鲁孙对自己的民国泰州生活,着墨最多的,自是谈“泰州吃”,《天下味》中的两则记述,可谓对“泰州吃”的两个“天下之最”定了调子。那两篇的文题为《蟹话》与《脆鳝·干丝》。

那么,唐鲁孙舌尖上的“宁波味”,到底又有哪些呢?不妨做个疏理来看个究竟,首先,唐公对宁波菜的总体评价非常精准。他说:所谓的上海菜,在台湾已经跟宁波菜混淆不清了。事实上真正的上海菜应当以浦东、南翔、真茹一带菜式为主体,口味浓郁,大盆大碗,讲究实惠不重外貌,乡土气息才算是地道的上海菜。宁波菜因为地理上靠近舟山群岛,海产丰富,就地取材,所以大部分以海鲜为主,渔罟所获,以盐防腐保鲜,因此,一般来说宁波比较咸。他把宁波菜与上海菜划为一目。可见同属海派饮食门下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表明一个菜系与另一个菜系饮食习惯相近,会发生饮食文化圈重叠与融合。亦表明宁波菜与上海菜在海派饮食文化风格、文化精神的召唤下的共生共荣,毋庸置疑。

宁波年糕之全国闻名、与唐鲁孙的赞许与推介密不可分。他写道:宁波年糕很出名,它是不加糖的,所以要吃的时候可以随心所欲。爱吃甜的用猪油和白糖来煮;爱吃咸的,花样就更多了,咸菜肉丝、黄芽菜肉丝,或者是菠菜;在宁波还有两种特产——油菜和塌棵菜,都是炒年糕的好材料;另外,喜欢吃汤的,有汤年糕;喜欢吃干的,有炒年糕;一样年糕,随个人口味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吃法,滋味亦各不相同。宁波年糕切成薄片,用高汤雪里蕻冬笋丝煮汤年糕,比吃山西刀削面还来得爽滑适口。有一年在太原,适逢春节,赵戴文(次泷)先生请我去他家吃汤年糕。我心里想,山西朋友做宁波汤年糕,恐怕未见得高明,谁知端上来碧玉熔浆,柔香巽人,色香已列上选,吃到嘴里才知道是酸菠菜泥烩的,糕薄泥腴,太羹醇液,其味弥永。虽然事隔多年,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其味醰醰呢!

君有所不知,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推宁波年糕,乃缘于台湾海声文化编著的《宁波年糕》,使宁波年糕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而海声文化对于宁波年糕的知晓,则得益于唐鲁孙的赞赏。

唐公对宁波海鲜情有独钟。他对宁波蚶子特嗜好。在《杨花滚滚吃新蚶》中写道:“从杭州湾到大陈岛一带都出产蚶子,据说以宁波蚶子最为鲜嫩肥美。上海绍兴餐馆所卖的蚶子,都说是宁波来的,凡是宁波出产的蚶子,贝壳上的瓦楞,不多不少恰恰是十八条,如果是冒牌货,瓦楞条数,或多或少就不一定了。”唐特别欣赏宁波大黄鱼,1947在台湾老正兴餐馆啖宁波运来的新鲜大黄鱼,发现此前在北方所吃的黄鱼,远不及宁波大黄鱼细嫩滑美。

唐公游历各地,吃遍天下美食。他旅居武汉时,在宁波人开的一家名叫“沁园”的饭店聚餐,特地点了一道红烧牛鞭,一大盘牛鞭,筋柔皮烂,其凝如脂,膏润甘肥,腴美可口。他称赞宁波厨师治馔精湛:这道菜一共炖了十多个小时,有入口欲化的感觉才算到家。他说,后来在宁沪都曾吃过这道菜,好像赶不上“沁园”做得好。

民国时期,上海南京路口有一家晋隆饭店,专做中国式的西菜。唐鲁孙说,饭店的宁波厨师头脑灵活,对菜肴能够花样翻新。拿现在的话讲,能传承创新。有一道名曰“金必多”浓汤,是拿鱼翅鸡茸做的。这汤汤面浓稠,汤色金黄。勺子轻轻一拨,飘出来的皆是宝贝:鸡丝、鲜鲍片、鱼翅、虾米子、竹荪、胡萝卜、南瓜……这汤的汤底用了黄焖老鸡汤,荤素搭配,极富营养。金必多汤是上海滩的一道老汤,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风行一时,也被看成“海派西餐”的代表之一。“金必多”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说音译自“Capital soup”的,也有说源自“Comprador”(买办)的。无论哪种,“金必多”三字,皆是极好的彩头。考据者得出的结论是,此汤应是国人的原创。换言之,西人的“Capital soup”——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与罚》里写过的那道救穷人性命的“隔夜汤”也好,查尔斯·狄更斯在其杂志《一年四季》里提及的那道勾起印度回忆的“热情似火”的咖喱汤也罢——都与它不是一个事物。唯一相似的地方是,不论是鸡丝、鱼翅熬制的“金必多浓汤”,还是“一把咖喱养活一口人的“Capital soup”,都是灿烂的黄金色,喝这汤的人——不论贫富,应该都是满心欢喜的。

据唐氏云,这家饭店宁波厨师做时菜——忌司炸蟹盖也不错。把大闸蟹蒸好,剔出膏肉,放在蟹盖里,撒上一层厚厚的忌司粉,放进烤箱里烤熟了吃,不但省了自己动手剥剔,而蟹的鲜味又保存完好。唐说,晋隆的炸蟹盖,是当年袁世凯二公子亲自指点研发出来的,果真不凡。

北京烤鸭,唐鲁孙以为京都老便宜坊最为出色。在台湾吃烤鸭,他特别推崇宁波人开的状元楼,说虽然是以浙江宁波口味来号召,然他家烤出来的鸭子不错,很有几分便宜坊的味道。那位宁波女厨师鸭子片得尤其有尺寸,皮肉分割,颇中规矩。想不到在台湾吃北京烤鸭要光顾江浙馆子,真是绝了。状元楼让这位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心中留下这么美好的记忆,这应该是宁波人做餐饮之敬业的荣光。

在现行的有关美食的文字中,唐鲁孙之谈堪为经典之辞。这是因为著者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尝遍各地美味,加之以对饮馔有独特的见解。故而所成文字宛如一盘盘色香形器俱佳的菜肴,读之如同品鉴佳馔。能得到这位“中国美食第一达人”的赞誉,这个地方吃食肯定是其城市的一张金名片。由此不难理解,扬州与泰州等城市推介美食文化为何要打唐鲁孙品牌了。这篇拙文的本意,也来学打唐鲁孙牌,让宁波美食及其蕴含的文化远播于海内外,以使更多人得悉“宁波美丽”之外,还有“美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