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野生大黄鱼
四月的那一次晚宴,我在汉通中央花园酒店饮膳,吃了野生大黄鱼:肉嫩、皮薄、膘肥,其品位为其它产地所不能企及。在我朦胧记忆中,现时是宁波大黄鱼的旺发季节,甬城街头巷尾黄鱼叫卖声不绝于耳,百姓餐餐大啖黄鱼,抱盐清蒸的、红烧的、做羹的,最味美的要数雪菜大汤黄鱼。据说,最早吃这道菜的是明代甬上屈指可数的大食家屠本畯,他的著作《海错通谱》以及《海味索隐》很知名。

旧时四月初至五月初为何旺发渔汛。我考证过:百十年来,黄鱼部落一直遵循着如是规律:四月至六月,它们从深海洄游近海,特别喜欢到北有长江口,南为杭州湾的东海蓬莱洋区产孵索饵生长,秋冬又向深海迁移,因而东海便成了热闹的渔汛潮节。毗邻东海的宁波人自然就享用了这个美好时节。清代甬籍诗人的诗句“最喜年年三四月,沿街叫卖小黄鱼”;“四月石首鱼(即黄鱼),出水如黄金”。即是历史的佐证。周作人的《端午》诗句:“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即黄鱼)得新尝。”也可作印证。
可如今,要觅食野生大黄鱼,非掷重金不可。稀罕哪!大黄鱼洄游到哪里去了?它没有泯灭,肯定是作了战略大迁移。为什么如此,恐怕一是近海污染,二是过度捕捞所致,我想。由此看来,人类再不着手海洋生态修复,再不招引它们重洄近海(东海),恐怕永生永世无缘问津野生大黄鱼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