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h.gov.cn/tjjw/2004-06/29/xin_0006012910476921053311.jpg
春为生命之始,四时之端。春至,则天地初醒,万物复苏。年者,春之节也。旧时过年遂成了人们的重要年俗。浙东地区过年,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多与“吃”有关,办年货,做年糕,有的还要裹粽子、祝福、吃年夜饭,成了主要食事活动。办年货,大体也是买吃的东西,有南北货、白鲞、香菇、木耳、金针菜、红枣、桂圆、明富(目鱼鲞)以及酒等;另置鸡、鸭、鹅、猪肉、鱼、菜、豆制品、水果。个中酒和鸡,猪肉和鱼最为讲究。酒要绍兴黄酒。“绍酒好处在其味鲜”,“过年若无酒,在我就不是过年了”。周作人在《过年的酒》里如是说着。鸡要献鸡(即阉过的公鸡),至少要三只,另外还要一只大公鸡,祭灶神用的。猪肉要中段,连背带肚在猪身中部一段,但只取半边,称“一方”。鱼要鲢鱼,而且是活的,至少三斤以上,要二、三条,买来后养在大水缸里候用。还有宁波海味,除白鲞外,五瓜头鲞、带鱼鳓鲞以至淮鲞,因腌货可以储藏而又杀饭,都要备足。还有一味鲞冻肉是乡下过年必备之品,做法很是简单,只是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重要的是冻了吃而不是吃现煮的。过年的时候,有种种乐事,数第一的是吃的东西特多,食桌上常常用暖锅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桌‘十碗头’里面第一碗必是‘三鲜’,用暖锅时便打这一种装入,大概主要是鱼圆、肉饼子、海参、粉条、白菜垫底,外加鸡蛋糕和笋片”——周作人的《暖锅》描述得很详尽。
浙东过年,要做年糕,就像南京人做发糕,广东人做松糕。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云,“元旦祀神,取麦屑揉糖为圆式,蒸之使起,曰发糕”。广东人的松糕,用白糖的作白色,用黄糖的作黄色,象征金与银。但白面的需略涂一个小红点。浙东人过年的年糕很讲究。多数是到年糕店里去买,或者去年糕店加工。乡下的则要自己做,叫“舂年糕”。年糕分一般的(条状)和花色年糕两种。花色年糕除了大方糕(面上压花,压出“年年如意”等字样),还有如意糕、元宝及“糕五牲”:用年糕做成鸡、鹅、鱼、猪、羊。做年糕师傅手艺都很高超,拿一把剪刀,东捏西捏,不到三分钟就能做好一个,用洋红点红,或盖上红印图案,形态逼真,有趣得很。
浙东有些地方过年还要裹粽子。周作人说:“吃粽子别处都在端午吃,乡下很特别地是在旧历过年的时候,家里自己制造。”其所以在过年时吃,是因为裹粽子与舂年糕对应,取其谐音,即“年年高”(糕)与“宗宗有”(粽)。粽子往往从下午开始煮,一直煮到半夜,这时灶间里的大灶火苗红红的,满屋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此时便令人感受到过年的来临。
过年最隆重的节目要数“祝福”——请祝福菩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众所熟知的,鲁迅在小说《祝福》中这样写着。大抵是来年的家庭吉祥幸福,财运亨通,都与之有关,故尔叫“祝福”。其所有的福礼,都要放上圆形的小红纸,考究的剪成“元宝”或“福”字,可见对来年吉祥企盼的真诚。所谓其“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大概指此。“祝福”用的福礼也与“吃食”有关。小时候记得有好几种:三牲福礼,鸡和肉是熟且热的;鱼是鲢鱼,最好是鲜活的。年糕一盘,堆得高高的。粽子也装一盘,与年糕对称。水果四盘,多为藕、橘、荸荠、梨(或甘蔗)。用的物名,多取吉祥。如黄豆芽叫如意菜,守岁时用红枣、莲子、荸荠、野菱煮粥,谓之洪福齐天。
这里尚需指出的是,浙东人过年吃食,并不一味求肥腻,倒是嗜好腴润,有时还很清爽。如喝汤,奢侈一点的喝白鲞汤,其次是鳘鱼汤,还有一种周作人特爱吃的虾壳笋头干菜汤——用挤了虾仁的大虾壳,砸碎了的笋老头
,再加上干菜而蒸成。此汤其有味就在清淡质素之中。这清爽的汤并不等于枯槁,相反的倒是与其它菜的丰腴相配,而成腴润之美味,清淡而腴润。这是过年吃食至真、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