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50)
标签:
河北保定 |
分类: 华北游记 |

















































1、古莲花池水心亭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
这副楹联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书写,1804年书赠僧友的。邓石如(1743—1805)字怀远,号完白山人,安徽怀远人。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水心亭以此为联,十分贴切。莲池北塘如海,高芬轩正面有真龙天子康熙书写的擘窠大字——龙飞,这不是龙的世界吗?莲池十二景有“鹤柴”,鹤群栖息,声声传达着唳天之志,岂非鹤之家乡?建国以后,齐白石曾书此联将“天”改成了“云”,为毛主席祝贺60寿辰。
2、君子长生馆内柱联:堂开绿野,园辟华林,俯仰千秋留胜迹;池接瑯环,山邻宛委,师承百世启人文。
此联为阳春李景明作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绿野,唐代宰相裴度有私人别墅“绿野堂”。华林,东汉、三国有华林园,为宫苑。莲池为元代张柔开凿,后为张柔副将乔维忠的私人园邸,清代曾做皇帝的行宫。“留胜迹”非常准确。下联瑯環,指“瑯環福地”,那里是神仙洞府,见张华《瑯環记》。宛委,指宛委山,会稽山的一峰。《吴越春秋》说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下联说,莲池是学子福地,文明渊薮,培养文人学者的好地方。联语用典准确,恰到好处,对仗严整。
3、君子长生馆外柱联:花落闲庭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
此联为如皋朱焕彪所作隶书联。园林因多年军阀混战遭毁坏,1931年,时任河北省长的王树常集资修缮莲池,9月完工,对联是修缮后写上去的。上联写庭花凋落,园景空阔,只能寻访往日的名胜地了。下联写莲池依旧,但“弦歌何处”?点明莲池书院不存在了(1904年莲池书院停办),更叫人发思古之幽情。此联情调低沉落寞,透露出作者对莲池往日繁盛的思念和对时事危难的忧虑。
4、花神小祠联:独秀清静莲为佛;暂供香花吏亦僧。
花神小祠在莲池君子长生馆南。旧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神生日,这一天人们要祭祀花神,人称“花朝”。由于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保定有花神庙会,每年4月28日在舟止舫头街举办。十二个月每月令有代表的花和司花的神。分别是:正月梅花,寿阳公主;二月杏花,杨贵妃;三月桃花,息夫人;四月牡丹,李白;五月石榴,钟馗;六月莲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白居易;十二月水仙,娥皇与女英。
5、濯锦亭联:天边月到平台迥;林际花藏曲坞深。
濯锦亭,位于莲池大门入口处春午坡与北塘连接冲要之地,是莲池之“眼”。由此远望,莲池十二景一览无遗。大门到此亭,有两座假山,两山之间有林木蓊郁、花团锦簇的狭谷幽道。各景观之间,原有雕栏维护的凌空复道相勾连,复道上是平台,下是画廊。上联写“平台”有“天边月”照临,迥,迥元。下联写“曲坞”有“林际花”堆藏。“迥”“深”又突出了园林夏夜的奇幽。月色融融,花木幽深,充满诗情画意。从内容的上下、明暗,到语言词性、平仄,对仗工稳贴切。
6、高芬轩联:林荫晴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
此联为清代江苏丹徒(今镇江)王文治撰写。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西湖长,清代乾隆二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会试同考官。文学家、书画家。有《梦楼诗集》、《赏雨轩题跋》等。高芬轩,坐落在莲池北塘北岸中间部位,“高芬”源于《晋书》“高芬远映”之句,高芬即高洁的节操。此轩原为两层高阁,为《莲池十二景》之一,轩旁有翠柏高槐,紫藤竹林。轩前有池水,轩后有莲池书院。“兰言”,语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兰言指书院莘莘学子切磋品格、砥砺志向的肺腑之言。此联极富意境,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时空转换,韵味无穷。王文治书法清俊飘逸,极具风神。书法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说法,就分别指刘墉和王文治书法而言。
7、小方壶联: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此联为清代成亲王永瑆所撰。成亲王是乾隆第十一子,号少庵、治晋斋主人等。小方壶为君子长生馆南配房,这里清雅幽静。方壶,即方丈,传说为海上三仙岛之一。上联写其静。竹静,好像可听到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下联写其寒。松寒,冷清得要去傍绿荷。寂静和冷清正是仙岛的环境,也与小方壶相合。联为行书,既有赵孟頫的秀整,又有欧阳询的劲健,是书法精品。
8、响琴榭联:两忘琴意与己意;四顾山光与水光。
此联为清代江西新城陈希祖所撰。陈希祖(1765—1820),江西新城人。字敦一,号玉方,乾隆进士,官至浙江道观察御史。著名书法家,清代齐学裘《见闻随笔》称:“国朝书家自张得天司寇(张照)、刘石庵相国(刘墉)而外,无有伦比。”响琴榭在君子长生馆北侧,下有响琴涧,鸡水即由此注入莲池北塘。有响琴桥横卧在响琴涧上,与榭相望,涧中流水叮咚成韵,如响琴奏鸣,悦耳怡情。联语写尽了四顾山水,忘情两意的陶醉。此联为行书,流丽端庄。
9、郑板桥联:何心定访戴安道;但愿一识韩荆州。
郑板桥(1693—1765),即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樗散人,乾隆元年进士。诗书画俱佳。戴安道,名逵,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韩荆州,唐代玄宗时期靖州刺史韩朝宗,善于发现人才,喜揽人才。李白曾经写《上韩荆州书》以自荐。
10、君子长生馆联:莲香入座清,笔底当描成这般花样;湖水连天静,眼前可悟到斯道源头。
此联为欧阳凝祉所撰,欧阳凝祉(1786—1869),谱名安黎,原名鳌,字柱六,号沧溟,又号福田,湖南衡阳人。当地著名私塾先生,曾国藩的老师,曾国藩是他的得意门生,又是高门女婿。曾国藩当官后,为感谢岳父对自己的培养,出面为其谋得莲湖书院山长一职。由于欧阳凝祉确有才干,连任山长十余年。欧阳凝祉去世时,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得知岳父的死讯,悲痛不已,特为岳父题写挽联:“梁案尚齐晖,庆洽孙曾,世泽长垂湘水;莲湖曾侍坐,宦游南北,遥天痛说岳云。”以表达对岳父的哀思。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到保定任直隶总督,妻子欧阳氏入住直隶总督署上房(四堂)。欧阳凝祉的对联是否这期间来保定所书,不得而知。
11、洒然亭联:清似钓船闻夜雨;皎如霁月在秋潭。
此联为陈希祖所撰。陈希祖,见“响琴榭联”注释。上联,以“钓船闻夜雨”写其“清”,下联,以“霁月在秋潭”写其“皎”。赏读此联,洒然亭月夜下的诗情画意,境界全出。
12、洒然亭联:丹花绿树锦绣谷;清澜白石玻璃江。
此联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撰。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等职。著有《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驳正》、《东州草堂诗文抄》等。道光二十年在京城翰林院供职,其父何凌汉(曾任吏部尚书)病故。扶柩南行,入秋返京。应朋友之邀,在保定小住。到南司署访封茕生,到总督署访方铁珊,在朋友陪同下优游莲池书院,在洒然亭挥毫写下这副楹联。“丹花绿树”和“清澜白石”是莲池的写实,“锦绣谷”和“玻璃江”是写实基础上的比喻与升华,楹联写得有声有色,对仗工稳,堪称佳对。
13、莲池书院讲堂联:学有真源,不劈开义利一关何从问路;文无定价,须认得是非二字方许操觚。
此联为清代薛田玉所撰。此联语讲为学之道。“学”的入门应该首先撇开“义利”二字,“文”须从认得“是非”开始,剖析深入,这是至理名言。觚,古代写文章的木板,操觚,指写文章。
14、莲池书院讲堂联:三年滇海归来,爱莲更洗看花眼;一鉴方塘开处,临池试与问源头。
此联为清代李嘉端所撰。李嘉端,字吉臣,号铁梅,直隶大兴(北京)人。早年就读莲池书院,道光进士,累官至安徽巡抚。一生正直,无所依附,人称“铁大人”。同治四年至十三年(1865—1874年)任莲池书院院长。他认为:“讲席之位,风气所关,若草草了事,必致贻误众生。”治学施教极为认真。联语当于莲池书院任职时所撰。
15、莲池图书馆联:千年松柏犹留守;万卷图书复旧观。
此联为近代保定人樊榕所撰,作者介绍见“樊榕大慈阁联”注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