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动作技能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遵循学生动作技能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体育课结构化教学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创编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学主要是教学生学会运动,而不仅仅是学会单个技术,体育课的学练内容应更多地融于活动和比赛情境中进行。掌握完整动作,使之学会迁移,提高学生在课外自主锻炼的过程中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体育课围绕运动技术,把一个结构化的运动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各个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同年龄阶段身体形态方面的生理特征表现出差异性,且心理特征也表现出不稳定性,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也处于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由单一到复合的发展过程中。
小学阶段,学生的体育课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以此来锻炼学生对身体活动的基本认知,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简单的结构化组合技能教学活动来练习和发展身体的基本能力,提升与周围同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学生形成健康、安全、积极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建立,这个时段以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和知识为主,体育课的开设把握活动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做出健康行为的决策,通过身体活动展示或比赛等较复杂的结构化组合技能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个性化的自我意识明显,以专项运动技能学练为主,在课程内容设计的过程中,以学生已有的运动经验为基点,创设复杂的情境教学环境,改进技术动作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专项化运动技能加以应用,体验到完成技术动作的获得感,享受运动乐趣,为终身体育锻炼行为奠定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