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2008-10-15 21:08:39)
标签:

杂谈

分类: 编导手记

    对于马未都老师的第一印象,是源自《百家讲坛》:一个花白头发的中年学者,操着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说着一件件老物件中的典故,讲着他身边朋友走眼、花冤钱的糗事。当时我就特佩服马老师,因为每次听完马老师一集节目,我不仅记住了他那些朋友们的倒霉经历,同事也记住了某样家具、某个青花瓷中的那段历史。于是决定请他来做我们《非常接触》的嘉宾。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采访地点约在了马老师的观复博物馆,走进观复的第一感觉就是古朴、典雅、静谧。置身于那些千百年前的老物件中,仿佛时间也会在你凝视某个瓷瓶、某个老家具时逆流而去,带您回到它们诞生的年代。在片刻的浏览之后,我随着工作人员走进了同样古朴、典雅的办公区。谁知刚走上台阶不久,我忽然眼神一晃、心头一紧,马上收脚仔细一瞧,原来我险些踩到了正在台阶上,呼呼大睡的黑包包!(它与“花肥肥”“黄枪枪”“白拖拖”并成“观复四宝”)。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迈过黑包包就进到了观复的会客室,不一会马老师穿着一件咖啡色的中式上衣走了进来,寒暄过后马老师问的第一句就出乎我的意料。马老师:“你是二哥(侯老师)那个节目吧?我跟二哥熟着呢,那会二哥老说我在‘东单三洋’(北京很早的一个信托公司)窗根儿地下晒太阳……”

    我:“那您跟侯老师认识的可真够早的,到时候您可得敞开了聊啊。”

    马老师:“你放心!准成双口相声。”

    我:“那太好了,不过咱也得讲讲您的成长经历,来点有揭幕性的故事。”

    马老师:“我明白,不就想让这个节目好玩点、知识趣味性强点、品位高点、再爆点料什么?”

    我(感动中):“对对,您太了解了!我们就是要这个!”

    马老师(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编导可不好干了,我接触了不少都特辛苦。一会你给她拿一套书(《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瓷器上和瓷器下),好让她回去做本子。”马老师转过头继续对我说:“那上面有好多收藏的故事,你看看哪些能用。咱今天就先说点书上没有的故事吧……”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大伙想知道我到底采访到了哪些书上没有,别的节目都没说聊的猛料吗?想看看马老师和侯老师两位老熟人如何过招吗?那就不要错过本期《马未都·不怨不乐》。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Ps:巧遇“观复四宝”按时间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①:采访前在楼梯上偶遇睡觉中的黑包包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②:采访中在会客厅里,瞥见前来淘气的白拖拖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③:采访结束后在会客厅外的桌子上,摸到了气质极佳的花肥肥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④:临走前在办公区玻璃外,看到了飞驰而过的黄枪枪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附赠花肥肥和白拖拖合影一张

 

                  编导手记:《百家讲坛》下的马未都

 

      ps2:本文中“观复四宝”照片均来自马未都老师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