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济,隐藏在浙西南的进士村(附图)

(2014-01-16 18:44: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五色土·随笔

大济,隐藏在浙西南的进士村

 

多年前我听一位报人说起,自己从山西侯马往运城经过闻喜县时,发现一个古村落与众不同,下车一打听,原来这个村叫裴柏,曾出过五十九个宰相。在诸多神秘和文化力量的感召下,他在这个村子里住了下来,采写出《中国宰相村》一文。文章发表后,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后来村民塑了六十座雕像,其中五十九座是村中走出的宰相,另外一个是采写报道的记者。从这则小故事中可见,在华夏大地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风景,它们或人文或自然,共同守护着生活的秘密。探索和发现这些遗落在山野之间的秘密,当下已成为一场方兴未艾的复古热。与山西裴柏村是宰相村一样,浙江绍兴是幕府之乡,四川眉山是才子之乡,湖北英山是将军之乡……而在浙江偏远西南庆元县城东南两公里处,有一个叫大济的小村,自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至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的二百三十多年间,陆续诞生了二十六名进士,涉足仕途者甚至多达一百余人,被称之为进士村。由于庆元县是名符其实的山区县,交通闭塞,大济进士村也就隐藏在山野之间,不为世人所熟悉,但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物和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却影响着一个地域文明的进程。

大济村的村民绝大多数姓吴,据记载,这支吴姓为会稽山阴(今绍兴)吴氏后裔,先祖吴祎公唐乾宁三年(896)迁居永嘉郡库村,即今天的温州市泰顺县新浦乡境内,生活十年之后,又迁居到隔壁的庆元县渎田、上苍、松源等地,在不断地寻找融合中,直到第五代时,出了一个叫吴崇煦的人,是他最后迁居到今天的大济村,成为庆元大济的肇基始祖。

吴崇煦迁居大济后,开枝散叶,先后生有四子,并繁衍出十六孙、三十六曾孙,六十玄孙……大济吴氏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耕读传家,赫然成为浙西南的名门望族,据当地文化部门考证,今天的庆元大姓吴氏都和这支吴氏有关。今天我们谈起大济村,总是为她的荣光所折服,其实当年吴崇煦将村名称之为大济,早早就包含着子孙经帮济世的愿望。事实也是如此,在大济这个有着一千余年历史的乡村世界中,除了文学上著述颇丰的吴榖、吴毂、吴彦申、吴已巳、吴松龙等人外,还有阐发经义,以捍儒宗自任的吴畀、吴翊兄弟,使金不畏鼎镬,以节概自许的吴枢等。此外,还有两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与大济村的关系非同一般,一位是南宋首任名相李纲,另一位为南宋末代名相文天祥,前者乃大济吴桓的外孙,后者系濠州派许国公吴渊的外甥,与大济吴氏属至近宗亲。李纲为母舅吴彦申(吴桓长子)作墓志铭,文天祥为吴氏撰族谱序,曾传为一时之谈。难怪有人说,是李纲和文天祥这两位大济吴氏外甥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南宋历史。

庆元大济村如此璀璨的文化,在中国乡村史上绝无仅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属罕见。

 

庆元大济村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人文气派,大概与朱熹、王阳明等一代儒学大师有关,因为他们都曾在大济村讲学。大济子孙接纳的是华夏文明最纯正的基因。

据史料记载,朱熹的父亲曾在与庆元一山之隔的福建松溪当县令,因此年轻时期的朱熹受邀到庆元讲学是司空见惯的事。2004年,考古学家在大济发现一扇朱熹撰写的中堂屏风,字迹为:脱去凡近以游高明,勿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志,勿为终身之谋而有天下之虑,勿求人知而求天知,勿求同俗而求同理。见证一代大儒和大济之间的关系。而王阳明则在大济留下了,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游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遗墨。毋庸置疑,如此众多的大儒贤哲聚集到大济一村,自然会给这个村注入无与伦比的文化元素。

除朱熹和王阳明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陆陇其。

陆陇其于明崇祯三年(1630)生于当湖(今浙江平湖),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江南大儒陆世仪并称二陆,死后从祀孔庙,享受着读书人的莫大尊崇。陆陇其早年因生活所迫,以坐馆人家为生计,在其三十七岁时,慕名来到大济村日涉园讲学,次年离去。在大济村,至今还保存着陆陇其留下的《书济川中宅祠堂四箴》手书,为里人相传诵,而后播撒庆元乡间。《四箴》为北宋理学大师程颐所撰,是对孔子非礼毋视,非礼毋听,非礼毋言,非礼毋动四毋说的进一步阐发,内容包括视、听、言、动等,有父子箴、兄弟箴、夫妇箴、朋友箴各五言八句四十字,我甚至在庆元最偏远且几近荒废的西川村的一家祠堂墙壁上读到过写着这《四箴》的条幅,可见陆陇其手书并弘扬的四箴之学在庆元流传之广。

大济村作为陆陇其的坐馆之地,其老百姓对《四箴》的内容更是耳濡目染,深入人心。

对于大济村民来说,四箴与他们所秉持的崇文尚礼、尊儒重教家训是一脉相承的。而大济走出的这么多进士和涉足仕途者,他们总是载负着成长道路上最为充足的理由。

 

这个冬天,我在庆元文联主席范敏姿、作协主席叶树生、作协秘书长吴守全和当地电影公司领导等朋友的陪伴下抵达大济村。那一天的大济安逸而自足,没有受到周边雾霾的侵扰,在我的想象中,一千年前的大济村也应是如此的。此时,我必须感谢这里不发达的交通条件,因为蔽塞,而没有被现代文明所侵蚀和霸占,这对于大济的村民来说也许是不公平的,但对于人类文明的记忆却非常重要。从这层意义上说,大济为所谓的文明做出了牺牲,也找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

在大济村,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卢福神庙。卢福神庙又称扁鹊卢医庙,因扁鹊生在卢国,人称卢医故。据传元太祖崇尚医学,晋封扁鹊为神应王,为便于奉祀,各地纷纷兴建卢医庙,大济卢福神庙也是在那时开始出现的。当然,也有传说卢福神原籍温州,是庆元某夫人的舅父,本为读书人,但没有走科举仕途之路,而以医济世。不管如何传说,宁信神医而不信神鬼,对于当时的大济村来说,已是一项伟大的进步。不过听说许多人来大济,就是奔卢福神来的,因为他们听闻这里的药笺很是灵验。与二十公里外西洋殿供奉的吴三公、吴大公、吴五公等一溜排菇神不同的是,偌大的大济卢福神庙仅供奉着一尊神像。

传说中的卢福神手执古扇,端坐神龛中,大小与常人无异,没有被过分神化,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真实的追求。相对于卢福神,我更震撼于卢福神庙,整座庙宇建筑虽然不大,却处处显示着精致,雕梁画栋、钩心斗角,几分神性气质充斥着庙宇的每一个角落,目光所及,让人的精神不禁为之一振。卢福神庙,堪称宗教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卢福神庙门口,一位十三岁的小男孩拦住我们的脚步,自告奋勇地充当起眼前这个进士村导游的角色。在他娓娓道来的介绍里,大济村的前世今生开始慢慢的展现在我的面前。从吴榖、吴毂兄弟建造的双桂坊廊桥开始,到大理坊宅相坊八行坊鸿胪坊尚义匾别驾第……”我像是走进了一个历史樊笼,而不能逃脱。十三岁孩子的导游词与我的脚步保持着一致的频率,那时候的我们一起靠近着清代、明代,直抵宋代……全程陪同的庆元县文联主席范敏姿告诉我,在大济村,当地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就是大济进士村导游词,几乎每个孩子都可以当导游。看来进士文化已深入每一个大济村民的血液中,他们以自己姓吴,生在大济为豪,孩子则以会背诵导游词为荣。好在导游词正是同行的庆元作协秘书长吴守全先生所撰,一路上,他可以纠正孩子导游过程中的偏差,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济进士村。更何况他也姓吴。

在大济村入口处的一块空地上,我注意到两个洞口,用鹅卵石砌成,宽约米余,可容一人躬身而入。吴守全告诉我,这就是传说中的地道口,在大济村的地下,遍布着纵横交错的古地道,这也是大济村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了。吴守全说,地道的作用可能为躲避战乱或盗匪而设,我想这种说法也只是推测罢了,至于它的本来真面目,至今还是一个谜。我在一幢老房子的灶台下也发现了一个地道口,只是里面积满了水,大概与近年的环境破坏有关,这是当年建地道者所预料不到的。

 

《导游词》撰稿者吴守全堪称大济村的百事通,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大济村某老爷建房子时,每顿只给工人师傅吃粗茶淡饭,省出来的鱼肉准备让他们完工后带回家去。工人师傅事先不知原由,以为老爷吝啬,在施工过程中,偷偷做了一个奇门,诅咒房子在某年某月的某一时刻被烧毁。房子建成后,老爷请工人师傅吃完工酒,并拿出节省下来的鱼肉赠送给他们带回家,工人师傅们有愧于之前的所作所为,临别之际将奇门的秘密告知老爷,并授以破解之法,从此房子相安无事,人畜平安……

故事似乎带有某些迷信色彩,但也折射出大济村淳朴的民风和宽容的胸怀。所谓厚德载物,德不是做作就可以取得,而是融合在日常的人性中,自然的流露。西方人讲贵族气质的培养,东方人注重德性的积累,其实殊途同归,大济村一千年多的行德积善,让它的族人显得安详和平静。 

一个午后的大济之行很快过去,我必然未能穷尽大济村带给我的人文感触,但我始终认为,要了解一个村庄,最好最快捷的的地方应是它的族祠。

大济村吴氏宅祠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元年,在那里,供奉着吴氏的列祖列宗,也悬挂着二十多名及第进士和一百多名涉足仕途的吴氏子弟,从他们的生平介绍里,我读懂了大济吴氏的辉煌。大济吴氏祠堂占地一亩多,祠后是一个达五亩左右的花园,一方半月型池塘守护着一块土丘,土丘上矗立着一棵有千年历史的古樟树,树下埋葬的是吴氏在外做官者的女眷们,或许这棵古障树就是大济吴氏的根。无数大济村的子孙在这棵古樟树的注视里越走越远,开枝散叶到更远的地方。

朝着这棵古樟树仰望,我发现大济村的天空也越发清晰明亮起来。

 

 

2014114日晚




http://s3/mw690/001cdzKfgy6FQ3cpxHs22&690

http://s15/mw690/001cdzKfgy6FQ3cQh0a8e&690

http://s12/mw690/001cdzKfgy6FQ3d9cVlbb&690

http://s16/mw690/001cdzKfgy6FQ3dd14r9f&690

http://s12/mw690/001cdzKfgy6FQ3d5NuHfb&690

http://s14/mw690/001cdzKfgy6FQ3cfNud7d&690

http://s10/mw690/001cdzKfgy6FQ3ciJCN69&690

http://s8/mw690/001cdzKfgy6FQ3cm59l87&690

http://s10/mw690/001cdzKfgy6FQ3csAljb9&690

http://s5/mw690/001cdzKfgy6FQ3cw01S54&690

http://s11/mw690/001cdzKfgy6FQ3czcYa8a&690

http://s3/mw690/001cdzKfgy6FQ3d2Gau12&690

http://s4/mw690/001cdzKfgy6FQ3cK23h43&690

http://s5/mw690/001cdzKfgy6FQ3cN4k444&690

http://s15/mw690/001cdzKfgy6FQ3cGXkq6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