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足策略的理解与应用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2012-03-31 20:08:16)
标签:
合肥三十八中学教学随笔饮水思源教育 |
分类: 教学随笔 |
跛足策略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故事
在一次吃饭中,我听到一位家长说了他孩子的一个故事:开头说,现在做家长的真辛苦,也是现在孩子有时真搞不懂。有一次,孩子告诉他,让他晚上两点种起床,看欧冠足球比赛。他本身不喜欢足球,不知就里。孩子告诉他,你只要看了,做好比赛记录,明天早晨向我汇报即可。因为孩子已经初三了,马上就要参加中考,这时候也得罪不起,家长只好按交代的做。第二天早晨,他叫孩子起床,孩子便洗漱,吃早饭,边看着他做的记录,边听着家长的描述。吃完饭,手里还在边走边复习,可谓认真极了。快到学校,孩子收起笔记。不远处遇到一位同班同学,他马上打起精神,主动迎了上去,绘声绘色地描述昨晚的欧冠足球比赛情况,非常骄傲,非常自如,好似亲临现场,好似亲眼目睹,讲得同学目瞪口呆,反问道:怎么你家里这时候还让你深夜看足球?下次,我回家跟家长说,同学家长都允许。到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孩子让他深夜看球的目的。就是想在同学面前显摆显摆。
当时,我们在座老师听完,就是觉得太离奇,孩子太奇怪,没有往深处想。今天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才知道这是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我们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不知不觉的用到,就是不知其所以然,只有生活的经验。
故事原理:
柏格拉斯(Berglas)曾经做过一个“作业表现与药品选择”的实验。他先告诉受试者有两种药丸可以选择,红色药丸可以增强自己的能力,蓝色药丸则会降低自己的能力,然后请他们完成一些工作。实验结果发现,若是受试者被要求的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多数人会选择蓝色药丸(降低能力);反之,若是简单的工作,多数人则选择红色药丸(增强能力)。这个结果和我们的想象很不一样。
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正常人不太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所以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故意设下一些障碍,如果还是成功了,那么表示自己的能力果然很好;万一失败了,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所设下的障碍,避免直接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在上述实验中,当面对一项困难的工作时,受试者可能预期他不会成功,所以选了蓝色药丸,如此他等一下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受到药丸的拖累。而面对简单的工作时,因为工作本身就已经简单了,万一失败不就更糗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还是吃个红色药丸好了。
教育引导和运用
“如果当事人忘了使用某项策略的目的,那么很容易让策略本身变成目的。”举例来说,学生面对考试最有意义的做法当然是要多用功,但是有些学生太迷恋上述的策略,结果完全不打算认真读书,反而在考试前就先认定自己一定会考差,然后在事前就先准备好所有可以准备的借口,像这样的心态当然是很不健康而不可取。
总而言之,自我设障的表现方式可能是在行为上设下真正的障碍;也可能只是在口头报告的时候,虚构一些不相关的情节,目的都是为了替自己主要的工作表现做掩护。它本身没什么不好,其实是一种心理的防卫机制,保护自己的自尊不至于受伤太多(运气好还可以为自己赢得多一点的自尊)。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往往会变得过于依赖,反而限制了成长的动力。要知道“失败为成功之母”,但若是一直逃避失败,成功也就变得遥遥无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