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当阳峪窑绞胎瓷  转载

(2016-06-19 23:06:05)
标签:

转载

分类: 陶瓷文化

当阳峪窑绞胎瓷






  (1)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宋   绞胎罐(故宫藏)

 

     高9cm,口径3.6cm,足径5.1cm。

    罐小口,丰肩,鼓腹,平底。口、底部施白釉,罐身以褐、白两色泥料揉绞出有如羽毛样花纹,新颖奇特。

    此罐花纹与修武窑所出标本极为相似,而且口施白釉的做法在修武窑也很常见,因此推断此罐可能为修武窑制品。



  绞胎工艺始于唐代,借鉴漆器犀毗工艺,以不同颜色的胎土绞成各种图案,如羽毛纹、树叶纹、木纹、云朵纹等。由于绞胎工艺复杂,因此,目前所见器物一般均为小件器,常见的有盘、碗、小罐、小壶、枕等。宋代烧造绞胎产品的瓷窑较多,目前已知有河南郏县窑、登封窑、宝丰窑、新安窑、修武窑及山东淄博窑等。传世品有碗、钵、罐、壶等。




 

当阳峪窑绞胎小罐




    当阳峪窑绞胎小罐,宋,高9cm,口径3.6cm,底径5.1cm。

    罐圆口,短颈,鼓腹,平底。颈部施白釉,外腹部釉色为褐白两色,纹饰呈羽毛状。

    绞胎是唐、宋时期北方地区许多窑口经常使用的一种工艺手法,它以深浅两种颜色的胎土相互绞合成型,或用两种颜色的胎泥绞出不同的纹理贴塑在器物上,使器物的颜色和图案都有一种变化的美感,纹饰有羽毛纹、树叶纹、木纹、朵云纹等。绞胎工艺非常复杂,烧制难度很大,因此目前所见器物一般均为小件器。常见的有盘、碗、小罐、小壶、枕等。陕西地区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骑马人绞胎俑,是目前所见保存较完整、器形较大的绞胎作品。唐代与宋代的绞胎器除造型不同外,两者的胎釉也有区别,唐代绞胎器的胎釉以黄、褐色调为主,宋代绞胎器的胎釉以褐、白色调为主。绞胎器一般罩透明釉烧成,也有罩绿釉烧制的,别有一番情趣。

    从此罐绞出的花纹看与河南修武当阳峪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极为相似,因此有可能是修武窑的器物。


 



絞胎瓷
  古代陶瓷品種。亦稱「攪胎瓷」、「透花瓷」。用白、褐兩種色調的瓷土相間揉和在一起,然後拉坯成形,胎上即具有類似木紋的紋理,最後上釉入窯焙燒而成。陝西、河南的唐墓曾出土有絞胎杯、碗、三足小盤、長方形小枕等。1972年陝西乾縣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絞胎騎馬俑,是目前僅有的一件絞胎瓷塑。絞胎瓷始於唐,宋靖康之變後燒制中斷。1981年。修武縣當陽峪陶瓷廠經過數百次試驗,又成功地仿制了絞胎瓷。

        


2.宋代当阳峪窑绞胎瓷碗。当阳峪窑址出土,现藏焦作市博物馆,高5.6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4.2厘米。敛口,圆腹,平底。口沿施白釉,器身内外为褐白两色泥胎相绞,并罩以透明釉,纹理如同海水翻腾。

.................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焦作博物馆藏)


 焦作馆藏的宋代绞胎纹瓷罐,直口、丰肩、圆腹、矮圈足,胎质坚硬细腻,口沿为白釉,其余部分用棕白两色瓷土,糅合成棕白相间的孔雀羽毛纹样。罐体为上下两段拼接而成,致使上下两部分图案互相交错,富有变化,极为别致。这种工艺复杂、风格别具的绞胎瓷器是当阳峪窑的独特装饰手法。

 

 焦作市博物馆馆长罗火金

  “所处时代:宋代器物规格:高8.7厘米 口径4.7厘米底径5.2厘米腹围31厘米来 源:公安移交

  藏 馆:焦作市博物馆

 

宋代当阳峪窑绞胎瓷罐。现藏焦作市博物馆,高8.7厘米,口径4.7厘米,底径5.2厘米。此罐体直口,丰肩,圆腹,矮圈足,胎质坚硬细腻,口沿和圈足皆为白胎白釉,其余部分用褐白两色瓷土糅合绞结成褐白相间的孔雀羽毛纹样。此罐体为上下两段拼接而成,致使上下两部分图案互相交错,富有变化,极为别致。






   (3).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笔者珍藏的这件北宋绞胎全本,历尽艰辛保存如此品相令众多古陶瓷鉴定大家为之惊叹,愈显珍贵。其瓷化程度很高,胎质坚硬,质地细腻。器物成型规整,制作精细,器壁较薄,胎土为白、褐两色相绞,纹理横竖交织,十分独特。器物为满釉支烧,底部有三个钉痕,有专家认为是北宋当阳峪窑中的极品,国内孤品,有专家认为是焦作矿山窑的东西。我们知道焦作矿山窑也在当阳峪窑系列中。


    (4).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陈北朝藏品


。。。。。。。。。。。。。。

。。。。。。。。。。。。。。。


北宋绞胎瓷罐,高21厘米,口径8.3厘米,磨口、圆肩、深腹,胎质坚细,白、褐两色的绞胎,在透明釉的笼罩下显现出如同大理石般晶莹美丽的花纹,绞饰间千变万化,犹如行云流水、山川日月,又加怪兽奔腾、异鸟高飞,将绞胎纹饰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至,让人在观赏时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绞胎工艺始创于唐代床时继续烧制,宋以后则十分少见。将白、褐两色胎泥揉合在一起,拉胚成型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火焙烧,烧成后器物的纹饰富于变化,或如本理,或如团花,或如乌羽,具有一种流动、变幻的美感。由于绞胎器的制作比一般色釉器更加复杂,所以多为小型器。有时为了节省绞胎胚料,一些绞胎p的瓷胎以白胎为主,仅在白胎外全部或部分地包贴一层绞胎泥,可见绞胎器是颇为珍贵的,吉林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绞胎瓷罐,是目前所发现的绞胎器中罕见的大型器。




。。。。。。。。。。。。

。。。。。。。。。。。



   (5).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另一件属绞胎类的器物,为瓷盖盒。盖盒造型小巧玲珑,高4厘米、盖直径8厘米,器与益作子母扣合,下承矮圈足。纹饰由盖中心旋转展开,层层延伸的花纹,如同正在开屏的孔雀,华羽尽现,美不胜收。在宋代,中原地区有些瓷窑生产一种特别的绞胎类器物,即在瓷胎上施一层白、褐两色相纹的类似化妆土的物质,仍罩以透明釉,烧成器物的纹饰效果与绞胎相似。这件瓷盒绞花纹饰施于盒、盖的外部及内底,而器物的口沿和内壁均为坚密细致的白胎,外罩透明釉烧成,其制作。艺应属“绞化妆土”一类。此盒于1953年出土于吉林省农安县一座辽代古塔内,塔的建筑年代为辽圣宗太平三年至太平十年(1023——1030年)。从与此盒同时出土的铜佛、香炉等物来看,这只盖盒是用于供佛的器具之一。




。。。。。。。。。。。。。。。


    (6).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宋代当阳峪窑绞胎瓷枕。(图一)此器现藏河南博物院,高10.5厘米,纵16.3厘米,横23厘米。此枕大体为椭圆形,枕面前低后高,后侧面有一小孔,通体为褐白两色胎质相绞,纹理如行云流水。
    



  ................
  (7).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焦作东焦作窑绞胎瓷残件(其中有我转让的标本)

    这件瓷器胎质细腻、坚硬、较薄,瓷化较佳,制作精良,器形规整。少见整器绞胎,圈足、口沿及壶流等以白胎粘接。其工艺之精,为全国其他同期绞胎窑口所不及。




。。。。。。。。。。。。

    (8)。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当阳峪窑址出土宋代绞胎壶残件标本


      这件河南焦作修武当阳峪窑址出土宋代绞胎壶残件,与东焦作窑(矿山窑)壶、碗等同类标本基本相同。



。。。。。。。。。。。。。

       (9)。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宋绞胎水注

       这件是英国拉克夫人收藏的一件完整绞胎水注。高10.8,水注为羽毛状纹,而器流、柄、足以及颈、口均为素胎粘接。该水注与当阳峪窑、东焦作窑(矿山)、出土宋代绞胎壶残件标本吻合,可确定为当阳峪窑群的制品。


。。。。。。。。。。。。。
       (10)。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宋绞胎钵
     高5.9,口径12CM,直口内敛,弧圆底。口沿一周为素白胎,碗身绞黑白二色胎,纹理清晰,色调对比明朗,施透明釉。据说,其白泥口沿似有银扣漆器之典雅华贵艺术效果。焦作当阳峪窑群多处窑场均烧制此类作品。传世甚多。。。



。。。。。。。。。。。。
     (11)。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宋绞胎碗
    高8.8,口径16CM,敛口、弧壁、深底、圈足,碗身均用二色瓷泥绞合而成,成羽毛状,圈足素胎盘曲接胎修成。除口沿未见素白胎外,其他均与当阳峪诸窑同类制品相似,应为当阳峪窑群金元时期的制品。。。
         

..............
(12).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  金绞釉双耳瓶


      高20.8CM,瓶为玉壶春造型,颈肩处左右各附泥条耳,底设二层圆梯形圈足,涩胎无釉。河南焦作柏山窑产品。

   。。。。。。。。。。。。。

     (13)。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宋绞釉花口瓶

     尺寸不详,梯形小口,矮颈内束,溜肩,弧腹斜收,平底足。这种梯形小口瓶有纪年的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嘉泰三年”(1203年)款白底黑花瓶。因此,可确信这件瓶约为金泰和三年前后时期产品。

     。。。。。。。。。。。。。。。
   (14)。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金绞釉三足炉
     高8.9,折沿上跷,直筒颈,扁圆腹,下承三乳足。日本“x山龙泉堂”藏品,此种制品焦作地区近几年来出土甚多。。。多为施黄釉,棕黄釉等。。。应为焦作王封窑的制品。。
       

(15).
..............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绞釉花口瓶(原雪辉资料)

当阳峪绞釉花口瓶,金,口径 2.5 cm 花口外撇,长径,球形腹渐收之略粗于径时又逐渐外扩成喇叭状,施褐黄两色绞釉,釉不及底,釉色晶莹,胎体细白,绞釉幻化成了凤鸟,自然流畅,洒丽天成。此器型在当阳峪窑中并不多见,如此酣畅的绞釉器弥足珍贵。
(原雪辉资料)


。。。。。。。。。。。。。。
 (16)。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 绞釉碗    (原雪辉资料)

相关链接: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藏北宋

      。。。。。。。。。。。
   (17)。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图:绿釉绞胎钵(原雪辉资料)
。。。。。。。。。。。。。。



。。。。。。。。。。。。。
   (18)。据原雪辉资料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19.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0.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1.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2.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3.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4.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5.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6.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7.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8.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29).当阳峪窑考古发掘出土绞胎标本(赵志文资料)。




   (30)。国外收藏的绞胎



    (31)。其他收藏的绞胎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2.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3.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4.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5.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6.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37.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
38.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
 
39.
品鉴当阳峪窑绞胎瓷
。。。。。。。。。。。。。。。。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