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岁半上幼儿园开始,牛顿就把幼儿园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那种掏心换肺的热爱,能羞煞所有为想家而流的眼泪和诗篇。但是,从这个春天开始,一说去幼儿园,牛顿就很纠结。原因似乎很广泛,有时是因为想多一点在家看卡通的自由,有时是思念他娘做的鸡蛋饼,有时是因为作业没完成,有时是惧怕一天几遍的《三字经》和《弟子规》。不喜欢也不能放弃,这是成长代价中的一部分,而且还不算是最坏的那一部分呢。他娘如是教导牛顿。牛顿是个好同学,教导之后很容易就豁然开朗。但是“不喜欢”也很容易反复发作。调研之后,牛顿他娘发现了问题根源——此幼儿园的首脑不慎中了蛊,在园内全面推行所谓“国学教育”,偏要把孩子们和老师们的精神生活推回旧社会。赤子牛顿当然就要为此而纠结了。
牛顿不喜欢每天对孔子像集体行三次大礼,牛顿不喜欢每天集体背诵三遍《弟子规》,牛顿还不喜欢在每餐前集体对食物鞠躬表示感谢。不过他喜欢他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幼儿园的包子和蛋炒饭,他可以为了他喜欢的这些而忍受他不喜欢的那些。牛顿他娘问牛顿孔子是谁,牛顿说孔子是个老爷爷。牛顿他娘又问弟子规里说的都是啥,牛顿说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是些啥道理,牛顿说不知道。牛顿他娘放心了:还好,牛顿还小,抗体还在。麻烦多在早晨上学的时候。有一次牛顿死活不去,瘦长的小小身躯几乎粘在地上,拖都拖不动,说是忘了写作业。牛顿他娘现身说法——不怕,你娘我从小就不爱写作业,后来不也长成这么大的个儿!可是牛顿仍然是怕,大眼睛一直被泪泡了整整一个早上。不写作业到底能有啥恶果呢?牛顿说是会被罚。如何罚?牛顿闭口不讲。
头脑简单一根筋的牛顿他娘死活想不通幼儿园想搞啥名堂。保存国粹?光复旧物?激动爱国种性?提升国民道德?满腹经纶就能改造社会拯救中国?念经吃素就能脱胎换骨变个人种?国学和糟粕的区别弄清没有就给娃们胡灌啊?想不通,牛顿他娘就气得直哼哼。
最后解决问题的重担派给了牛顿他爹。但演讲家牛顿他爹回来说败给了幼儿园的首脑,其实根本也没有胜与败,因为牛顿他爹在那儿只有聆听的份儿。此首脑不久前到外地学习之后,不仅中了极深的毒,而且还新晋成为了超级演讲家。无奈就劝牛顿再忍耐几月,夏天毕业,就要做小学生了耶。然而牛顿不再似从前那般向往小学生活了。牛顿反悔说:“上完大班,我也不上小学,我要跟着妈妈玩儿。”也罢,反正不够上学年龄,牛顿他娘决定先带着牛顿当一年野人,肃清流毒再做计较。
因为有着夏天毕业的期待,牛顿的情绪开始抒缓了。牛顿他娘暗地里也有了些“收回失地”的踏实感。但是好景不长。某天晚上牛顿他娘让正在看卡通的牛顿挺直腰,牛顿马上回了一句:“不关己,莫闲管。”牛顿他娘气得差点儿哭出声儿来——此句正出自《弟子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