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密禹王封地考

(2014-08-17 00:13:02)
标签:

高密

大禹

莫言

封国

三贤

分类: 杂文随笔散文

自从老家高密出了中国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高密这个胶东半岛上普通县级市的名称便传遍了九州大地乃至全球。

http://s5/mw690/001c9Y6tzy6Lw7MnkCE94&690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原本对于高密,只是知道是自己的家乡,如此而已。今年暑期乘坐和谐号回到高密,从火车站的地道穿行,抬头发现有十二个字的高密市宣传语吸引了我的眼球:"大禹封地,三贤故里,莫言家乡"。

莫言家乡不难理解,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老家人自然会以此为骄傲,把莫言乃至红高粱作为宣传高密的品牌。我家住在县城南部的柴沟镇,柴北村的文化活动广场有一副莫言用左手书写的对联,上联是"调风雨和阴阳五龙正脉",下联是"兴桑梓安社稷礼仪之乡"。据说是当地一位才子所撰,请求莫言先生亲手书写的,为这个广场增色不少。我曾经在火车上听到两位高密人在闲聊,其中一人说道,当年自己跑销售全国各地跑,见到外乡人介绍自己的时候,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总是要么说自己是潍坊的,要么讲自己是青岛附近的,很少好意思说自己是高密的。现在不同了,别人问自己是哪里人的时候,会毫不迟疑的告诉对方自己是高密人,好像莫言得了诺贝尔奖,自己脸上也感觉有光的样子。这可能就是典型的山东人的特点吧,讲义气,喜欢与别人分享物质和快乐,正如论语中所讲的,与人乐乐更乐吧。莫言的成功对高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他方面不用讲了,对于高密县城房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现在由于高密的知名度高了,来高密投资购房的人也更多了,高密的房价直线上升,每平方米的价格达到了4000到6000元,跟青岛市有些地方的房价都有些接近了。看来名人效应中的经济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http://s2/mw690/001c9Y6tzy6Lw7z1fQRd1&690
有莫言左书对联的文化活动中心牌坊

 

三贤故里也很有些意思。三贤是指历史上高密曾经出过的三位贤人: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以及清代大学士刘墉,后人将他们并称为"高密三贤"。对于晏婴有很多典故,晏子使楚是广为人知的故事。晏婴的人格很高尚,但是处理事情很灵活,这是后世崇尚他的主要原因,后来孔子和司马迁都对他给予和很高的评价。郑玄是高密郑公村人,研究经学的水平很高,包括刘备等很多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都是他的学生。郑公村旁边有一座郑公祠,这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祠中有一颗已经干枯多年但是屹立不倒的柏树,正是因为有这棵树,加上郑公的庇护,保护这个村子多年来没有大灾大难。刘墉的老家是逄各庄(原属于诸城),是清朝的清官,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以后,刘墉可谓家喻户晓,一度成为高密人的代名词。

http://s4/mw690/001c9Y6tzy6Lw7YfDrl23&690

春秋晏婴像

http://s8/mw690/001c9Y6tzy6Lw860vsz47&690     http://s14/mw690/001c9Y6tzy6Lw8dtgYZ6d&690
东汉大司农郑玄像                                       郑公祠与郑柏

 

http://s15/mw690/001c9Y6tzy6Lw8qFr8W6e&690
清宰相刘墉像

 

说高密是大禹封地也是有据可查的。山东省情网"大禹与高密"一文有这样的记载:唐司马贞《史记索引》曰:"《世本》:鲧娶有莘氏女,谓之女志,是生高密。宋忠云:高密,禹所封国。"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曰:"《帝王纪》:(禹)父鲧,妻修己……而生禹,名文命,字密……本西夷人也。"新编《中国通史》曰:"禹,字高密。"以上所引可见,高密这个专有名词在文献里最早出现,与大禹有关。按此来认识今高密一名之由来,谁也不会产生疑义。

http://s13/mw690/001c9Y6tzy6Lw8CN3FG7c&690
大禹治水

 

《史记·禹本纪》曰:"禹之父鲧,鲧之父颛顼……禹黄帝玄孙,颛顼之孙。"《汉书·律历志》里则记为"颛顼五代而生鲧",学者以为"班氏其言近得其实"。无论大禹是颛顼之孙,还是裔孙,俱言是帝王后裔;其父鲧虽治水收效不彰,而被处死,总不失为当时水利专家。大禹作为鲧之子,年20岁继父业治水,历13年之久,"以告成于天下"。舜时的封国虽不详,但《春秋左传》里载:"禹朝群臣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禹时封国那么多,他在接位前得到封国,应是很正常的。大禹封国今高密地后,因大禹不同于一般封国之王,尤其治水成功之后,人们便以大禹的字来呼其国,逐渐演为地名,连高密地的一条水也名高密水,后渐简称密水了。大禹既封国于此,便有其后裔居住下去。耐人寻味的是今高密附近历史上大禹的后裔曾是如此之多。舜授政于禹,禹卒传子启,启的儿子太康失政,为有穷氏首领后羿夺去王位。后羿执政不重农业,以致众叛亲离,被辅助他的寒浞取得国家,后羿和儿子都被杀。

大禹的苗裔,一直围绕高密居住,与大禹之封国高密不能不作联系。虽不能直接说明问题,可也不能完全排斥。此外,在古籍中,高密有时也简称为高或密。《姓考》说:齐太公的后代中,有的采食于高邑,遂以地名为姓。此高邑即指高密。在高密的古籍中,有时也称密邑。

如此看来,高密是大禹的封地起码是有据可查的。事实上,这样的记载往往能够激起当地人的自豪感,从而能够更加自律的生活,更加勤奋的做事,能够更加有礼仪的为人处世,能够培养出更加有道德,有修养的后代,这难道不是比在这件事情上较真更加有意义吗?

 

范存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