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缩写版)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又面临着诸如考试、升学、择业等种种压力,有的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会引起他们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发展,有的甚至导致精神疾病。仅怀柔一中高中毕业班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两名因心理不健康而休学的学生。因心理健康的原因影响学习的占有相当的比重。
现代社会健康的标准不仅是生理无疾病,心理也必须是正常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的躯体和心理,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个体接受生存方式规范……”心理健康不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具有定向作用,而且对学生智力开发具有动力功能,对学生身体健康有保证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强化作用,对学生情操有陶冶作用,对学生的个性有塑造作用。
发达国家早就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美国差不多每所学校都有心理学专家指导和专业心理工作者。日本从58年开始重视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央指出:“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曾明确地提出,要把提高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作为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转轨的重要内容。近十几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多方的尝试,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的课题目的是调查我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索农村小城镇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课题分两步,第一步是调查,第二步是教育指导,调查工作已经完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使用的是华东师大周步成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该量表有八个方面的内容:
A、学习焦虑。其表现为上课怕老师提问,怕得坏分数,怕父母老师批评,怕同学轻视议论。
B、对人焦虑。其表现为青少年时期由于自我过强或性格软弱,不会与人交往,怕见生人,人际关系不顺。
C、孤独倾向。在家得不到温暖的孩子,娇生惯养在家称大王的孩子,腼腆抑郁的青少年,过于自卑和自负的学生都经常会产生孤独感,既想加入到伙伴中去,又想避免在伙伴面前出现失败,因而产生不安倾向。
D、自责倾向。有些青少年当发生不如意事情时,总认为是自己不好,责备自己,情绪忧郁,自我否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这被称为自责倾向。
E、过敏倾向。感受性太强,胆怯、担心、小心眼,就连小事情都放心不下,决定事情不果断,缺乏自信,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不安,行动受到严重损害。
F、身体症状。当焦虑急剧袭来时,感到将会死去,呼吸感到困难,心跳加剧,出虚汗,头晕,知觉异常,如果处于慢性焦虑状态中,就会心神不定,心跳异常,血压不稳,脉搏混乱,食欲不振或失眠,实际上是强烈焦虑引起的生理反应。
G、恐怖倾向。客观上一点也不需要恐惧,主观上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恐惧,却抱有一种恐惧心理,这称为恐惧倾向,如恐高、无故怕黑暗。
H、冲动倾向。有时无缘无故地想大声哭,大声叫,或者一看到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手,毫无理由地想到远处去,或想死。这些称为冲动倾向。
以上每个内容量表都有具体的测标。通过测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每个人焦虑程度的强度和焦虑范围的广度。凡超过标准者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解除其高焦虑,改变其不良的心理。
三、调查对象
怀柔区1999年暑假后入学的高一新生。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即县镇地区调查怀柔一中,平原地区调查庙城中学,山区调查汤河口中学。
发出问卷369份,收回问卷36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64份,其中男生163人,女生201人。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标准总分的班级平均值(见表一)
根据量表常模界定,班级标准总分平均值在50左右,也就是48-52之间,农村比城区高一些。怀柔一中高一(4)班是以农村为主的学生,标准总分高于其他三个班。庙城中学两个班,汤河口中学两个班标准总分平均值均较高,应加强全班的心理指导。
2.各校各项量表标准分平均值(见表二)
3.各校各班各项量表测定高焦虑人数(见表三)
从表二和表三我们可以看到怀柔区1999年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低焦虑组也就是标准总分在35分以下的三校只有1人。高焦虑组也就是标准总分在65以上的三校有41人,占11.3%,其余为中等水平焦虑倾向。各项高焦虑得分,即单项在9分或9分以上,总分在65或65分以上的,三校共204人次,人数占6.2%,其中怀柔一中被试标准总分在65以上的为14人,人数占6.7%,各项高焦虑得分79人次,人数占4%。庙城中学被试标准总分在65分以上的为14人次,人数占14.7%,各项高焦虑得分为61人次,从数占7%。汤河口中学被试标准总分在65分以上的为13人次,人数占21.3%,各项高焦虑得分为64人次,人数占11.6%。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程度互为因果关系,怀柔一中是重点校,学生学习成绩好,心理健康程度也较好,在怀柔一中被试这四个班比较,二班学习最好,心理健康程度也最高,各项高焦虑得分只有7人次,人数占1.7%。
4.八项内容量表问卷结果比较(见表四)
八项内容相比较,调查结果表明,问题较大的是G,恐怖倾向,被试的364人中有47人有这方面的问题,占12.9%
,其次是H,冲动倾向,有29人有这方面的问题,占8%。
分析原因,恐怖倾向与过度保护有关,受到娇生惯养和过分照顾的孩子容易形成依赖性,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正是在娇养和过分照顾的环境中长大的。有恐怖倾向的孩子只要一个人时就焦虑,怀柔一中有几个学生上高一了,上学时仍和父母一起走,总是带有孩子气。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管教过严,恐怖倾向掩盖对父母的反感和敌意而变成胆怯。这种情况下的恐怖倾向是对失败的失望、惩罚的不安和对人敌意相互混杂在一起的。
冲动倾向来自学习上的压力和焦虑,调查后的访谈,班主任反映,这些学生好胜心强,而学习上不去,有的是到高中不适应。总之,冲动倾向来自于其他各项的焦虑。
五、建议
1.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到学校的具体工作日程中来。区校两级应建立起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咨询机构,开展教育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减轻对学生的各种压力,开展学习指导、择业指导、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指导,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方法的科学性。
3.学校有关人员应分清学生问题的性质,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健康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分别进行教育。
4.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县校应对班主任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尽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班主任对学生最了解,是学校思想品德、学习、生活等各项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责任者,也理应成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者。
参考文献:
1.《学校卫生心理学》,陈家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心理咨询治疗与测验》,张小乔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