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以内加减法的几种简单易学算法[网摘]

(2012-04-09 11:17:54)
标签:

五通桥区

计算尺

加数

加减法

直尺

育儿

分类: 转载好文以荐之

20以内加减法的几种简单易学算法[网摘]

(本文2005年6月在五通桥区第九届“教改研究与实践”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小学一册数学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算法外,我还创造了几种易学算法。这些算法,对差生特别有用,易于掌握,现在介绍于后。

一、多功能计算尺。

制作:
1.为了便于在黑板前演示,教师用两个信封接成一个长信封,把长信封中间开一个宽度1/3,长度比整个长信封短一些的空窗,做多功能计算尺的外尺(外套)。

2.用硬纸板做一个内尺,内尺比外尺窄一点的,长一点,便于来回拉动。


外尺上行: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外尺下行: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此为多功能计算尺上的数字)[ZYC:直接用两把直尺就可以了。]

   3. 把内尺放进外尺对齐,画上21个格子。照上面的数字排列,填在多功能计算尺上。把0至20写在外尺(外套)的上行,下面的20至0写在外尺的下行。中间的0至20写在内尺上。教师用的多功能计算尺,就制成了。

学生用的多功能计算尺,内尺和外尺都可以用小字本的纸粘折而成,内尺和外尺的格子对齐,便于写数字。内尺比外尺长两厘米,稍窄,便于左右来回拉动。制作非常简单容易。


使用:


加法运算:
作加法计算时,内尺的“0”的上端指的数(在外尺上行中)为第一加数,内尺上的数字为第二加数。第二个加数所对着的外尺上行的数,就是和。
如下面所示,内尺“0”的上端对着“4”,表示第一加数是“4”,内尺的“1、2、3、4、5、6……”表示第二加数,它们分别对着的外尺上行的“5、6、7、8、9、10……”就是“4”+(1、2、3、4、5、6、……)的和,分别为“5、6、7、8、9、10……”。
-----------------------------------------------------------------------------------------------------------------
外尺上行: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减法运算:
做减法运算时,外尺上行的数字为被减数,内尺的数字为减数,内尺“0”的上端所指的数字(在外尺上行中)就是差。
如我们要算“11-7”,就将内尺上的“7”对着“11”,内尺“0”上端所指的“4”就是“11-4”的差。
连加连减,拉动两次即可。
-----------------------------------------------------------------------------------------------------------------
外尺上行: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内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某数的分解和合成:
我们要看某数的分解和合成,就把内尺“0”下端对着外尺下行的某数,这时,内尺的数字和外尺下行的数字就表示某数分解成了几和几。
如下面所示,内尺“0”下端指着“16”,那么,就可以看出“16”被分解成了1和15,2和14,3和13……。
来回拉动内尺,可以看到20以内的任何数的分解和合成。
-----------------------------------------------------------------------------------------------------------------
内尺: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外尺下行: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

 

我在教学生制作这种计算尺时,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如果用塑料等来作,还可以当直尺用。

 

二、直尺计算法。

用20厘米的直尺,可以做20以内的任何加减法题。
-----------------------------------------------------------------------------------------------------------------
直尺:0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如果要计算“7+5=”,先用左手食指指着“7”,再用右手食指从8起向右数5次,得“12”,即“7+5=12”。
如果要计算“15-6=”,先用右手食指着“15”,再用左手食指从14开始,向左数6次,得到“9”,即“15-6=9”。

要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只在第一次算出的结果上,再按运算符号规则计算即可。

此外,不用直尺,画出0至20的数轴或写出0至20的数列,也可以像直尺那样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三、指头计算法。

我们只有十个指头,有些只能靠指头计算的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就无能为力了。如果数指头节,容易出错。我教他们把较大的加数记在心里,伸出手指头,表示另一个加数。然后,接着心里记的那个加数,数完伸出的指头,即得两数之和。如“5+8=”。心理记住“8”,伸出5个指头表示加数“5”,接着“8”数“9、10、11、12、13”,就知道“5+8=13”。这道题,可以接着数到“9、10”后,不再数了,看一下还有三个指头,就得出和为“13”,相当于凑10法。

用10个指头计算20以内减法。如“15-8=”,只要接着减数“8”数“9、10、11、12、13、14、15”,数到“15”,数了7个指头,差就是“7”,所以“15-8=7”。

还有一法,大拇指伸向一边作“5”,和其他四个指头靠在一起作“1”。这样,一只手既可以表示“9”,又可以表示“5”。两只手既可以表示“18”,又可以表示“10”。这样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也很方便。如果把左手看作十位,右手看作个位,两只手就可以表示1到99的任何数了。可以计算1到99的加减法了。我看见电视里,有个厂长的胖儿子,他在做大于十个手指头的数学题时,手指头不够数,加脚趾头,脚趾头不够,数老师的手指头、脚趾头。当然,这可能是艺术加工,但现实中还是可能存在的。如果这样用十个指头,算1到99的题,困难不就解决了吗?

我在用这些方法教学生的时候,学生兴趣很浓。这些算法,解决了没上过幼儿园,没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的起步难,解决了数指头无法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难题。我认为,这些方法是易于掌握的好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