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十二章》方悟
(2014-12-24 12:51: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科学研究 |
解读:
本章讲怎样对待民众,属治国之道。
“威”,威严,不是指威胁。有人认为统治者有威严,是让老百姓诚惶诚恐,害怕他。这实际不是威严了,而是威胁了。老百姓感到不安全,生命无保障,就会官逼民反,天下大乱。只有老百姓不害怕你,你才有真正的威严,这种真正的威严实际应该说是威信,你不让人怕你,你就会有崇高的威信,百姓会听你的。有人把第二个“威”解释为“威胁”,说“人民不害怕威压,那么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这还像老子说的话吗?老子一向主张“无为而治”,怎会怂恿统治者对人民施压?更有甚者,把两个“威”都解释成“威胁”,说“人民不再害怕统治阶级的死亡威胁的时候,统治阶级所真正害怕的事情也就到来了。”完全曲解了老子的话。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狎”,王弼解释为“狭”的假借字,这是对的。但“狭”不是狭迫、逼迫的意思,而是其本义——狭窄。老子认为自然界的总规律是能量空间分布律(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和空间相联系,是生存空间律,遵循这一规律,人要扩大其生存空间,才能很好生活。所以这里老子是说不要压缩老百姓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好好生活。解释成“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就错了。厌,是讨厌、厌恶、厌烦。“厌生”,是厌恶其生活。统治者如果残暴、贪得无厌的话,苦难无尽头,会压迫得老百姓求生不得,必是官逼民反。头一句前半是从统治者说,后半句是从民众说。统治者不要压缩老百姓的生存空间,要使百姓不厌恶他的生活。只有民众不厌倦其生活,他们才不厌恶统治者。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