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馆藏:玉琮

标签:
南京博物院玉琮良渚文化 |
分类: 博物馆 |
1011 玉琮(cong2)
http://s16/bmiddle/001c90BVzy7fBfMfoyX3f&690
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
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这件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高7.2厘米,射径上端8.5-8.6厘米,射径下端8.3厘米,孔径上端6.8-6.9厘米,孔径下端6.7-6.8厘米, 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武进县寺墩遗址,该玉琮呈乳白色,带翠绿褐红斑纹。器呈扁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对钻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面各由竖槽分为四块凸面,中部有横槽分为上下两节。每节以四角为轴,精琢细刻繁缛面纹,上节为带冠人面,下节为兽面,两侧曲尺形边框表示人上肢,兽前肢。
玉琮上下两截各装饰有造型不同的神人、神兽面纹,据研究,这是一组表现神人骑在神兽上的象征性图案,为良渚文化时期宗教信仰的体现。这件玉琮表现了五千年前江苏先民精湛的制玉技术,也折射出他们心中复杂的精神世界。
前一篇:第十章 外部性
后一篇:南京博物院馆藏:组合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