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人类误判心理学:关于时间的错觉

(2013-05-26 21:11:11)
标签:

转载

分类: 学习园地
【“念即劫,劫即念,念劫圆融”——《华严经》】

上一篇谈“轮回”,很多朋友觉得很残酷冰冷,其实我本意是想多强调其积极一面的。这里再稍微展开:人们常常对时间产生错觉和误判,轮回观其实是一种看待时间和人生的积极方法。

损失厌恶
心理学谬误:来看一个赌局,抛硬币,正面你失去100元,反面你赢的200元,你会参加这个赌局么?你可能不会愿意,因为损失一百元的痛苦超过你获得200元的喜悦,这就是损失厌恶(虽然理性来说预期收益为正,应该参加)。更多内容可参考“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细说。
[转载]人类误判心理学:关于时间的错觉
我们稍微修改一下规则:不是抛一次,而是一百次。虽然我们的风险厌恶度从未改变,但随着抛硬币次数的增多,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100次输钱的概率只有1/2300),损失厌恶对我们偏好的影响也就相应减弱了,这时大家肯定都愿意参加赌局了。

“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赌局都是独一无二的,很多人也一直是用前一种方式应对的,其结果大多是患得患失,庸庸碌碌。其实我们应该想到任何一个赌局都不是我们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人生轮回,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自己的轨迹,如车轮之转而无穷,周而复始。我们一次次的投资决策、一次次的工作选择、一次次的接人待物等等,都只不过是轮回中无数次赌局中的一次。因此我们更应将每一个赌局看做一个整体的一部分,用后者的思维看待问题,这样我们会更加理性(也能帮自己赚到一大笔钱)。当我们决定是否应该承担某个有正面预期值的小风险时,把它看做连续时间中的一部分,这会让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结果。


过程忽视
心理学实验:一个是让人体验60秒的痛苦;另一个是先体验60秒同样强度的痛苦,然后再加30秒稍弱的痛苦。奇怪的是实验对象更愿意接受后者——哪怕多了30秒无谓的痛苦。难道他们是受虐狂?!非也。原因在于我们的记忆是靠不住的,它会忽略过程,只记得结果和最强体验(即末端和峰值)。也就是说“过程忽视”会使我们忘记两者时间的区别,只记得60秒实验结束时更痛苦。因此虽然理性上说“长痛不如短痛”,但实际上人们无意中更可能选择长痛。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强烈的过程忽视倾向。比如一个人快乐地活了60年后去世,另一个人同样快乐地活了60年,然后又多活了5年,但最后5年不如以前快乐。人们会不自觉地认为前者的人生更圆满且令人羡慕,以致有了历史学家梭伦的那句名言“在生命没有结束前,没有人的一生能够被称为是幸福的。”结果如此重要,我们常常忍不住以结果来衡量整个投资过程,哪怕我们知道结果不过是偶然因素造成的。

因此要使我们的生命更幸福更精彩,我们更应该关注生命的质量(结果和峰值)而非长度。在轮回中重复十年的生活和重复一年并没太大区别。《华严经》说“念即劫,劫即念,念劫圆融”,爱因斯坦用美女和火炉解释相对论(时间的相对性),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明白这点,我们就需要从当下做起,不断突破,体验和尝试不一样的东西,打破无意义的重复和轮回。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