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出招救光伏
(2012-10-16 23:32: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新能源产业 |
国家能源局出手救市 光伏分布式发电加码50%
梁钟荣
在美国“双反”、欧洲反倾销之下,身处寒冬的中国光伏产业正在获得国家层面更多的扶持,而光伏分布式发电首当其冲。
据记者了解,9月底中国各大光伏企业分别收到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由国家能源局于9月14日拟定,称将出炉一个“一期为15GW总装机容量的分布式发电规划”。
“我们已经将申报文件交给省里。”10月15日,中盛光电董事长王兴华告诉记者,《通知》要求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10月15日前上报实施方案,凸显国家扶持光伏企业、发展新能源能源的强烈意愿。
记者在《通知》中看到,第一期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0MW。如果以每个省(区)申报不超过500MW、全国31 个省(区、市)来测算的话,总装机量的上限将达15GW。
据记者了解,英利、阿特斯、晶澳、晶科等企业也参与了此次申报。
力推分布式
一个月之内,能源局将分布式发电规划从10GW提高到15GW
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在今年印发《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其中,光伏分布式发电占据10GW。
如今半个月时间过去,光伏分布式发电装机容量提升为15GW,较之《规划》加码50%。而如果按照分布式光伏系统每千瓦1.5万元测算,总投资需求约2250亿元。
“中盛光电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泰州,在药城这边做。”王兴华分析,多个政策的连续出台,显示15GW的分布式发电装机将会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有第一期,就会有第二期,所以并不排除‘十二五’光伏分布式发电再有增加的可能”。
这并非没有先例。中国“十二五”光伏装机规划目标的调整,在三年之内即有四次变更:最初此一目标初定为5GW,此后一度上调至10GW;今年5月,再度升高至15GW;9月数字又定格在21GW,为最早版本的4倍多,且上不封顶。
此外,国家能源局也鼓励各省(区、市)利用自有财政资金,在国家补贴政策基础上,以适当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的建设。
“分布式发电可以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既解决微网的用电,又可以绕开电网的限制。”光伏分析机构弘亚世代副总裁刘文平告诉记者。
全球第四大光伏组件企业、阿特斯全球市场高级总监张含冰告诉记者,该公司参与了数项分布式发电项目的申报。“当然,如果说500MW大体量分成三个项目,即每个项目均分近170MW,考虑到分布式发电所需的屋顶、土地,一个企业很难吃下来,所以一个项目应该是大区域式的,数个企业一起分担。”
过去我国的光伏发电,以建设大型地面电站和太阳能屋顶工程为主,两大工程均面临并网运行管理的难题。西部地区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困难,消纳光伏发电电量的市场空间有限;分布式利用是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现行的电力体制和价格机制与之尚不适应,巨大的市场空间难以释放。
但这次,除了装机量的具体数字之外,国家能源局还表示,国家会对分布式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补贴政策,对自发自用电量和多余上网电量实行统一补贴标准。项目的总发电量、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计量和代发补贴。
救市心切
国开行强调扶持光伏业,已有12家企业获授信
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为,我国光伏装机规模已达3.6GW。“今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将可以达到5-7GW。”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记者。
不过,随着一期15GW的光伏分布式发电规划的推出,5-7GW的光伏装机容量有可能再次被推高。
但刘文平认为,此次规划的细节还有待完善,“补贴方式、补贴金额还未十分明确,企业可能会担心投资回报率的问题。另外,如果是按用电量补贴,补贴的计量方式现在还没有特别成熟的方案”。
一位光伏企业人士则称,具体补贴方式国家将会在10月出炉。
如此密集的政策利好出台,与近期国际市场上中国光伏产品的境遇不无关系。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与此对应,2011年中国对欧洲光伏产品出口高达204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口超过5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口超过100万人。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近期报告称:在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债务累计达到175亿美元,表明整个行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近期密集组织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扶持光伏产业发展意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信贷扶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将重点确保“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授信额度。
此中,“六大”为赛维LDK、中能太阳能、尚德电力、英利、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阳能等;“六小”为阿特斯、晶科、中电光伏、锦州阳光、海润光伏和大全等。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告诉记者,光伏行业的危机已引起国务院高层的重视,高层近期要求拿出更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方案出来,“有一个批一个”,对光伏行业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除去分布式发电之外,数个政策也已经获批。
“我们也听到这样的消息,针对此前西部电站建设中补贴不及时的问题,国家将开专门会议对此做对口的清欠工作,增强投资电站的组件企业的现金流。”上述光伏企业高管说。
岳章
“并网一直是影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启动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一瓶颈将极有可能被打破。”日前在安徽宁国举行的“首届太阳能建筑材料与构件一体化技术与标准论坛”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向本报记者透露,一份题为《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光伏并网意见》)的审批稿已上报国家层面,其核心在于有效简化分布式发电并网流程,缩短并网时间,降低并网难度。
中国光伏业进入“寒冬”已持续近一年多,而悬在中国光伏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前也终于落下。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对华光伏“双反”案作出终裁,中国企业反倾销税率从18.32%到249.96%不等,反补贴税率从14.78%到15.97%不等。
对此,业内专家呼吁,在短期内,中国光伏产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是快速发展我国国内光伏发电。从而,为我国光伏企业生产的电池和组件开辟出一个大的市场。
事实上,国家政策层面的应对措施已跟进。国家能源局于9月28日印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以财政资金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业界普遍认为,这将是政府启动国内市场的积极信号。
“这反映了电网公司对光伏发电的态度较之过去发生重大转变。” 孟判断,上述光伏并网工作文件,将意味着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会提速。
光伏并网难题将获重大突破
权限下放地方电网、并网费用由电网公司承担。
在孟宪淦看来,《光伏并网意见》将在两个方面突破国内光伏应用的瓶颈问题。
首先是权限下放。即项目核准、电网接入、工程验收等权力下放给地市一级的电网公司,且电网接入及其方案免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只要是在300千瓦以上且在1万千瓦以下,相关业主单位只要持有关文件到地市级电网公司营业部客服中心办理手续即可,另外,规定电网公司必须在一定的工作日内完成有关审核工作。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一个项目往往要层层审批,且要花费百万元的费用。而这一文件就明确了审批权限和流程。”孟表示。
其次明确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介入公共电网的费用由电网公司承担。
“过去国家虽然也曾给予电网2分钱的补贴,但主要还是由项目业主单位来负担。” 孟宪淦向本报记者表示,该政策将让国家电网承担并网费用,彰显了电网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力度。
近些年,随着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并网难问题成为业内呼吁的重点。在一些光伏企业看来,并网困难和限电较多,表面看受制于技术因素,但更深层次的症结是电网企业在上网方面不够积极,处于垄断地位的电网缺乏利益驱动和变革的动力。而电网人士也有其观点,即风电、光伏发电称为不受欢迎的“垃圾电”,这些间歇性、随机性的电源增加了电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尤其是调度机构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从《光伏并网意见》看出,电网公司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究其原因,可能与国家当前大力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如《通知》第五条明确规定:“电网企业要配合落实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方案并提供相关服务,本着简化程序、便捷服务的原则,规范并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标准和管理程序,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
“装机补贴”改为“事后度电补贴”
业内呼吁区域分类上网电价
随着《通知》的发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将迈入快速通道。
“这对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消化国内光伏产能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孟宪淦对于此次应用示范区申报给予厚望,如按现有的申报要求,全国30多个省区市总申报装机量至少将突破15吉瓦。
除了明确的装机量,此番启动国内应用市场的措施还呈现出一个明显的亮点,即吸取了过去在“金太阳”示范工程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将过去的事前“装机补贴”改为“事后度电补贴”。
如《通知》提出,“国家对示范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
补贴政策,国家对自发自用电量和多余上网电量实行统一补贴标准。项目的总发电量、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计量和代发补贴。”
“补贴方式的转变将有效遏制过去出现的‘骗补’等问题,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孟表示,“度电补贴”方式也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选择,最终应该走向通过补贴上网电价的方式来发展光伏发电。
对此,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张杰亦表示认同:“国家未来应该像发展陆上风电一样,按照太阳能资源分布,将其划分成若干资源区,确定不同地区上网电价。”
但孟宪淦认为,目前制定分区域上网电价还面临一个问题,即需要对国内太阳能资源分布调查清楚。
事实上,陆上风电先后经过了6次特许权招标才基本摸清了国内各地风能资源分布情况,最终形成上网电价。因此,对于尚处起步阶段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来说,仍需在示范过程中摸索,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孟宪淦判断,在各地资源还未摸清之前,国家将极有可能先实行“度电补贴”,待时机成熟后推出全国统一的上网电价模式。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主要是按照西部地区的资源情况来制定的政策,目前来看,中西部地区1元/千瓦时的电价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给予额外的资金支持。”孟表示,目前,浙江、山东、江苏等省区市也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大大提高单位投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而当前为了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各省区市都承诺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到底哪些项目会立项,还要视各地政策兑现情况而定。
50万千瓦装机示范区申请启动
不会局限在3个,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原则要求。
国内市场即将开启,各地已开始积极申报示范区的工作。
“不会局限在3个,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原则要求而已。”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产业处调研员许慧娟对本报记者表示,原本按照《通知》要求,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3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50万千瓦。但国家能源局最新精神指出,由于全国各地太阳能光照资源条件存在差异,本着平衡的原则,一些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多申报。
许慧娟表示,目前安徽省已经组织合肥、芜湖、蚌埠、滁州四市准备申报材料。
“选择这四个城市,主要原因是当地用电需求较大,且并网条件相对较好,特别是芜湖之前也曾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对于申报程序和内容有一定认知和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经验。”许慧娟称。
此外,安徽之所以如此积极申报,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应用项目的建设来消化省内光伏制造产能。
但是,由于安徽太阳能光照资源较之青海等西北省区并不出众,年利用小时数只有1000小时左右,发电量有限。导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且除了国家1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之外,安徽目前也未出台新的补贴政策,导致各方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一直不高。
据了解,除了安徽之外,山东、江苏等省也在积极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对此,孟宪淦向本报记者表示,各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审批通过的数量很大程度上由当地的政策支持力度决定。
“《通知》明确提出,鼓励各省(区、市)利用自有财政资金,在国家补贴政策基础上,以适当方式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建设。这就是说,看地方政府到底能不能拿出真金白银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只有那些真抓实干的省市区最终才能拿到示范区名额。”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