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岗仁波齐
岗仁波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78
  • 关注人气:5,0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网的制约

(2012-02-25 15:06: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能源产业

PS:不管是目前新能源发电的那一种,例如风电、光伏、光热、核电、生物发电、潮汐发电、热交换发电等,都必须电网的支持,电网是能源产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能源“流通”的“渠道”。能直接应用于用户而无需电网支持的未来能源只有每家每户自己安装的太阳能。

各种电站就像是各种不同型号的汽车,即使技术再先进再节能再跑得快,都必须要依靠公路。国电近几年大力收编各细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包括各种设备、储能、自动控制等著名厂商,还大力招兵买马介入各个新能源前沿领域,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电网。电网建设完成之际,就是各种新能源大规模普及之时。

最后,产业链上下游很可能全部被国电控制,形成垄断。

目前各个领域领先的公司未来最大的炒作机会在于被收购,最大的好处是获得资金支持迅速做强。置信电气就是好例子。

 

~~~~~~~~~~~~~~~~~~~~~~~~~~~~~~~~~~~~~~~~~~~~~~~~~~~~~~~~~~~~~~~~~~~~~~~~~~~~~~~~~~~~~~~~~~~~~~~~~

中国储能网讯:

    风电并网问题一直是制约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颁布的《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无疑将提升整体电网对风电的消纳能力。但该标准只不过是众多风电场并网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风电要大规模并网仍需在技术上完善,更需要解决风电发展缺乏统筹管理的问题,而后者也是掣肘整个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展风电是改善能源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家颁布可再生能源法,随后,全国风电装机容量每年成倍增长,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世界风电平均水平。迅速扩大的风电装机规模带动了众多风电装备企业如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迅速崛起,也使得以风电开发为主的大唐新能源、华能新能源等企业纷纷涌入资本市场。
 
    然而,风电具有不可靠、不可预测、不可调度的特性,加之我国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电网发展速度远滞后于风电发展。为消纳大规模的风电,国网需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研发新型储能技术,配置能适应间歇性电源的负载,提高电网对风电的调度管理能力,若考虑投入产出比,国网公司显然没有大规模、快速消纳风电的动力。
 
    正因电网企业在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和风电电量消纳方面遇到较大困难,出现较多弃风和数次系统稳定事故也就不足为怪了。大规模的限电,使得风电项目经济性降低,风电设备产能大量积压,也引发了行业恶意竞争,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不断下滑,风电投资热情急剧下降。
 
    风电产业的教训并没有惊醒整个新能源行业,风电空转的闹剧有在太阳能光伏上重演的迹象。2011年7月,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出台,为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光伏电站在2011年年底之前出现了抢装潮,当年中国光伏装机达290万千瓦,同比增长500%。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出台时间有些仓促,电网的消纳能力和动力并没形成,而且定价缺乏全国实施意义。
 
    诚然,风电、光伏太阳能等装机规模迅速上升,推动了设备的发展,但是受并网技术尚未完全突破、电网发展相对薄弱以及电网对新能源消纳动力不足等问题制约,大量风电、光伏装机并未转化成发电量,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
相关文章,来源自网络资料

风电产业将迎来大规模的“淘汰赛”

    一家风电整机商在国际风能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对这股“势力”的担心,“像大唐、国电等国有发电集团已经开始涉足整个风电产业链,虽然现在才刚有雏形和苗头,但一旦链条对接,既是业主又是生产商的这些国企很可能垄断这个行业。”

    在风机批次性更新和质保困局将导致行业“淘汰赛”的背后,一条隐藏的风险也已经渐露苗头,并很可能重构当前的风电格局和排序,建立新的秩序。

    以国电为例,其旗下国电电力和龙源电力主营大量风电业务,其中龙源电力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场开发投资企业,而同时,国电旗下2007年成立了国电联合动力,主营风机整机制造和相关核心零部件开发,短短三年不到就跻身国内整机制造商排名前五。然而据国电联合动力的内部人士称,该公司的规划为行业前三。

    有资料显示,国电联合动力的迅速成长与上述两家“国电系”兄弟公司关系较大。数据显示,国电联合动力成立后,60%-70%的风电整机主要销向了国电电力和龙源电力。

    而更“密切”的是,通过国电联合动力的股权结构可以看到,国电联合动力的70%为国电子公司国电科环持有,而龙源电力更是持股国电联合动力达30%。

    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种双重身份将很容易形成新的行业垄断。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更重要的是,这些国企公司进入行业较晚,技术的获取更加先进,其他企业遭遇的批次性问题基本可以忽略,而且,在洗牌前夜,具备了国企背景的风机制造商依托业主方的便利和集团公司的资金流支撑,迅速跻身行业前列甚至龙头位置。

    不仅如此,曾有消息称,按照国电集团的规划,将通过相关公司的资产整合对风电产业进行“分工”,其下属长源电力将主要进行风电设备制造,而龙源电力将主打风电场开发投资,由此,一条清晰的风电产业链条雏形毕现。

    而同属国企的大唐集团也加紧了这种产业链的垂直整合。2011年7月28日,大唐集团以70%股权控股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华创风能。收购后,大唐也完成具有“风电场开发商”大唐新能源和风机整机和设备制造华创风能的风电产业链的初步搭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风电市场的洗牌将加速到来。随着零部件批次性危机和质保困局的出现,以及《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的即将出台,风电产业在快速发展了近10年后将迎来最大范围的“淘汰赛”。

    而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均表示,最后能够留存在市场上的整机制造厂商不会超过10家。“没有了价格的死拼,更利于风机质量和服务的提升,竞标的权重就会转向。”林伯强表示,经过这次洗牌,中国风机产业发展将从“价格为王”的混战阶段进入到“质量制胜”的群雄割据阶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