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巴菲特连续投资“新”能源

(2011-12-18 13:38:23)
分类: 感想

报道之一:

   近期,“股神”巴菲特的目光回到了自己一直看好的新能源行业。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日前发表声明,将从NRG能源公司购买阿瓜卡连特太阳能发电厂项目49%的股份,这已经是巴菲特一个月内第二次向太阳能行业投入巨资。

  据悉,这家价值18亿美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由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负责建设。项目预计将于2014年完工(注:事实上今年11月份才开工建设,这么“高不确定性”的东西老巴一定是看到了非常确定的东西)投产后装机容量高达290兆瓦,足以供应5.6万户家庭用电,并得到美国能源部9.67亿美元贷款担保。不过,双方并未透露交易细节。

  早在本月初,中美能源控股公司曾宣布与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签订协议,收购后者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托珀兹太阳能发电厂。

  在全球太阳能行业并不景气之时,巴菲特再次进入这一领域引来多方关注。其实,一直以来,巴菲特都认为,投资公共事业可以“守财”,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类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瑞穗证券公司驻纽约分析师克莱格表示,巴菲特大举进军太阳能领域表明公共事业中的太阳能发电厂能够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且风险较小 (确实是,除掉“新能源”这个光环,十年二十年后这些业务不过就是传统发电厂而已,是绝对的现金奶牛,现在正是人弃我取的好时候。世界上最经济、环保效益最显著、最安全的能源)

  激烈的行业竞争已迫使第一太阳能设备公司将业务重心从出售太阳能电池板转向了建设更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有分析人士表示,尽管太阳能企业在吸引前期投资方面比较困难,但在整体运营上却很具吸引力。巴菲特看中的不仅是太阳能技术,更是在投资一座能够至少在未来数十年内产生大量现金流的发电站。此外,巴菲特接连出手,也显示出美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后劲十足。
 

报道之二: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消息,亿万富翁投资者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 Energy Holdings)周五同意收购NRG能源公司(NRG Energy Inc.)旗下总额18亿美元的Agua Caliente太阳能项目的49%股权。这是巴菲特在本月的第二笔太阳能项目投资。

  NRG能源公司今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290兆瓦的发电厂是由第一太阳能公司( First Solar Inc.)建设在亚利桑那州,该项目预计将在2014年之前完成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

  瑞穗证券(美国)公司驻纽约的分析师保罗·克莱格表示,巴菲特大举进军太阳能领域表明公共事业太阳能发电厂将能够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并且风险较小。该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将依据一个25年的合同卖给PG&E Corp.,该合同的财务条款目前还未被披露。该太阳能发电厂项目获得了美国能源部9.67亿美元的贷款担保。

  来自中国的太阳能行业的激烈竞争已经导致今年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大幅下跌了近50%,这迫使第一太阳能公司将业务重心从出售太阳能电池板转向了建设更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

  此前,中美能源公司已经在12月7日同意从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太阳能公司手中收购整个20亿美元的Topaz发电厂项目。中美能源公司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评论:

巴菲特、芒格都在投资新能源。比尔盖茨更是近几年最主要的投资都在新能源,在核电、储能、再生能源等几乎所有新能源前沿的技术他都在投资,不少项目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当然,他们都很有钱,对于这个未来无比庞大的产业盖茨几乎能做到“投场内所有的选手”,其实这里不同技术就如海钓的各个选手,之间不是PK,而是各自努力,虽然最后钓鱼冠军是个别选手,其他人也不见得会失败,总能钓到几条鱼。这个行业还远远没到你死我活彼此残酷竞争的地步。

 

对于很多朋友说新能源就如当初科技网络泡沫一样的说法我从来不认同。懒得反驳是因为至少在我看来,知识面的不对等导致几乎“无话可说”。也许某天会专门写些文字专门记录一下,不为讨论什么,只为留给以后老年的自己回忆。

 

巴菲特为什么投资这两家公司我的解读是巴菲特了解这门生意,虽然巴菲特貌似没有真正经营过一家实体企业,或者说是没有亲自经营管理过,只是当董事长做个最高决策,而这个决策绝大部分不过是高层任免和资金分配。但我想,巴菲特真正做到了很多人说所的“像一个老板那样思考”,他不是像,而是“是”。假如他做生意,我想也绝对是绝无仅有的高手。

那些常常把“像老板一样思考”挂在嘴边的人和那些“站在岸上思考怎样游泳”的朋友没有任何区别。何况,很多经常思考的老板把生意都做砸关门大吉了,不见得会去思考的老板就能解决问题,现实经营中,错误的思考和逻辑占了绝大部分。至于那些连街边练摊勇气都没有的“思想家”......

 

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决胜之道就在于差异化,大众都看到的泡沫又是什么呢?行业和企业永远是两回事,“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老生常谈却是我多年的经验,相信自己的经验多过相信所谓的“泡沫说”。

微软、IBM是很少,不过他们和制造业却有着本质的差别,他们研发费用巨大和产品周期性非常强。即使是制造业竞争如此激烈的集大成者汽车业这几十年来国内被迫破产消失的也不多,大多数人都随着市场的做大而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

90年代初入世前风雨飘摇,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月薪300连个BB机都要一千多,大哥大两三万,没几家人有电话,摩托都是稀罕,谁想到现在人人都买得起轿车?当初一百多家整车厂年产不足40万辆,全国全部机动车保有量不到800万辆。入世前所有人都喊中国车企要全部完蛋,现实二十多年过去,那些当初被忽悠成功,了结生意拿了现金“上岸休息”的汽车业前辈们不知道肠子有没有悔青?

制造业永远也不会出现一家独大其他人无法活的事情,对于一个市场容量很大的制造类产业,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所有企业都会分享到其中的份额。“竞争就是机遇”!一个未来发展非常大的产业(就如九十年代初入世前的汽车业)悲观的人看到残酷的竞争选择退出(就像那些当初金盆洗手的前辈)。只有那些真正有成功潜质的“会思考的老板”看到了机遇,奇瑞、长城、金杯都是那些能正确思考的“老板”。

假如未来的人还是天天刮胡子、天天喝可乐、天天吃米饭面粉、天天用纸擦屁股,那么,能源就更加是天天必须的。胡子不能每天刮三次、可乐不能从每天一罐增加到一箱、米饭不能从每天吃一斤增加到三斤,除了拉肚子,每天擦屁股次数也不可能增加几倍。但电可以,世界上似乎也只有这一样东西是每个人都不断持续增长消耗量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