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量,借鉴历史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想 |
再创新地量,是时候回顾一下历史找找共通点了
2010.07.05-2010.11.11涨幅榜
大部分是资源类个股,半数,无它,QE2。
资产注入、转型的的涨得最多。
有独门技术的也有好几只,例如医药,化工等。
当时环境通胀尚不严重,因此消费类只有很少的几只。
新能源的有十五只。
十元以下41。
10-11九只。
保护资产,最好的是资源。
2010.07.05至今天的涨幅榜,看看哪些是可持续的
可见受政策保护的稀缺资源涨上去后并没有跌多少,而传统的有色金属在跌幅榜上处处可见。
资产注入、重组、转型类个股短期爆发力依旧。
医药特别是中药股多了很多。
化工类因为涨价业绩大增也多了不少。
要甄别的是,很多个股的涨幅是在07.05到11.11之间获得了,11.11后并没有继续上涨,大部分都不同程度的跌了。
不过永恒的共通点都是那些,高确定性和股本小。像稀土那些另类只符合高确定性一样也能暴涨,是因为享受了相关的保护政策,这种不是市场规律不是内生性的增长,很难说能维持多久。
前一篇:南都的超级电池研究项目
后一篇:云电视的芯 晨星3D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