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岗仁波齐
岗仁波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78
  • 关注人气:5,0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几万炒成几百万,不信者证明自己“见识少”

(2011-08-06 00:24:06)
标签:

郎咸平信了

深发展

几万涨到几百万

分类: 感想

现在的记者真是让人无语,对着电脑的历史行情简单复权就胡乱分析,没经历过的新股民绝对不会想到当时的疯狂,交易软件也没有记录当时的数据,让一些历史事件来帮助回忆一下。

 

当时买卖股票是用现金交易的,买卖直接数钞票,股票买卖价格用粉笔记在交易所一块黑板上。大户都是用麻袋装钱去交易,请记住,当时最大面额是十元,大户买卖都是几十万,可以想想麻袋有多大。

 

至于郭女士是不是说谎,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几万炒成几百万的可能性,我信。历史是有记录的,巴菲特算啥,当时谁认识巴菲特???一个月涨十倍的市场,巴菲特知道的话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何况是几个月涨几百倍的个股?

至于很多人质疑的人肉出来的92年的股东证,也是缺乏常识,谁说89,90年买卖深发展股权证和股票要股东证的?89年那时深圳那几家的股权证都是在马路边自发交易的,都是地摊。最早的时候深圳的股权证在没交易所之前就是马路边自由买卖,后来有了交易所也是自己找好买家或卖家谈好价格再进交易所成交,所以为了避税和不受涨幅限制,一度实际成交价和黑板上的挂牌价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的人真的以为电脑和网络是万能的,捕风捉影当真理,也不想想没电脑之前的世界是什么状况。网络舆论一边倒,真是无知者无敌!

 

没见过的,想象不到的,都曾经发生过,因为这里是中国,一个字--“乱”。不相信几万能在几个月炒成几百万的只能说明自己“见识少”!

 

请看看那些电脑软件没记录的真实的记忆,(着重点是龙头深发展):

 

1989年,深发展派息分红,中国股市的第一波牛市狂潮由此引爆。

1989年年初,深发展派息分红1989年年中,深发展又推出年中分红,两股送一股,股价在除权后,很快就又回到了35元以上

精于计算的人自然会发现,如果在1987年拿400元,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入20股深发展,现在已经拥有了30股,如果以每股35元的价格卖出,即使不算红利,两年时间,最早的400元已经成了1 050元,国库券、银行利率哪能望其项背啊。其后,深发展股票价格开始直线上扬,半年时间已经逼近每股120元的价格。

1989年年底,深安达(000004,现在的*ST国农)发行,抢购局面开始出现,面对汹涌而来的人群,发售部门决定每人限购3 000股,短时间内,500万股深安达股票全部售罄。

1990年3月,原野实业(000005,现在的世纪星源)发行1 650万股,引发万人空巷,凌晨1:00证券公司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面对人山人海,主管部门紧急出动大批警察维持秩序,第二天早上证券公司开门时,人如潮水般涌动,把证券公司的玻璃柜台都挤碎了。一江之隔的香港媒体都为此次抢购所震惊。

如此火暴的股票发行场面,自然推升了股价。深发展1990 年 3 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以[1990]深人银复字第 015 号文批准,本公司原人民币普通股股票(每股面值人民币 20 元)拆细为每股面值 1 元(相当于10股送200股除权);拆细后按照每 2 股送 1 股的比例向原普通股股东送红股 1,325 万股; 按每 10 股配售 1 股的比例向原普通股股东配售 265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按每 1 股配售 10 股的比例向优先股股东配售 171.358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

    经过上述这些拆股,配送股后,深发展市价每股2.8元,到1990年4月底已经上涨到了11元随后股市全面飙升,从4月到6月,两个月时间,深发展已经涨到了24元,相比年初,半年之内涨了900%左右(注意,这是拆分配送股后的涨幅);当年十月,深发展涨到了62元;万科从1.3元涨到了7.5元,上涨了476%;金田从24元涨到了81元,上涨了237%;安达从1.5元涨到了8元,上涨了433%;原野从13元涨到了52元,上涨了300%。

随着股票转手的速度逐渐加快,到了1990年前后,深圳特区第一轮“股疯”开始。深发展老股民李宏生回忆:“如果一个人当时持有100股深发展股票,即使按照市政府规定的涨幅,每天也能增值60元,一个月的利润就达1800多元,而如果放到黑市中交易,其利润还要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巨大的财富效应举国关注,全国股民开始向深圳涌来,按当时的报道称,某村全村老少派村长用蛇皮袋扛着全村凑的钱来深圳炒股;港澳台的一些资金也悄然介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20多万元,派僧人来炒股。

当时,深圳股市突然连续翻番上涨,引起了震动,深圳人买,外地人也去买,一下子形成热潮。当时3个窗口网点门外马路边都是人。在炒买炒卖股票高潮的6月,每天约有2 000多人站在证券公司门前围观或私下交易。因为没有交易所,没有电脑设备,转户也比较慢,所以围观的人非常多,可以说一夜间出现了拥有几十万元上百万元身价的富翁。

按当时香港媒体的报道,从1990年3月份开始,证券公司门外简直是人山人海,把交通都阻断了。股票买卖不分昼夜地进行着。深圳市大量企事业人员已无心上班,全面投入股市。

5月29日,深圳限制涨跌停板10%。

6月中旬,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市场认为这将加剧股票的短缺。

6月18日,深圳将涨跌停板缩窄至5%。

6月26日,将涨幅缩至1%,跌幅还是5%,政策导向是鼓励下跌,不鼓励上涨。

7月1日,深圳开始实行《关于对股权转让和个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税的暂行规定》,卖出股票需缴纳6‰的印花税;红利所得超过银行1年期利息部分,要缴纳10%的个人收入调节税。

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

问题是,对于种种利空,市场毫不理会,股价继续飙升,从6月到10月,深发展从24元涨到62元,如果从年初算起,一年的涨幅将近30倍;万科从7.5元上涨到17.19元,上涨了129%;金田从80元左右上涨到215元,上涨了165%;安达从8元涨到20.89元,上涨了161.13%;原野从52元涨到143元,涨幅175%。

 几万炒成几百万,不信者证明自己“见识少”

上图: 1990年5月11日,深交所成立前位于红荔路北侧深圳证券公司门前人头攒动,股市交易异常活跃。来源:《我们深圳1980-2000》深圳市档案馆提供

几万炒成几百万,不信者证明自己“见识少”

上图:90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内的交易情况,股票价格记在男子身后的黑板上。

几万炒成几百万,不信者证明自己“见识少”

上图:92年,深圳抢购股票认购证抽签表的人海,排队要两天,上厕所就挤不进来了。

几万炒成几百万,不信者证明自己“见识少”

 

下文来源于:全景网

 

    如果说巴菲特在投资方面年均盈利两成尚可被公认为世界级的“股神”,那么在数月内实现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盈利,该是何种神一般的存在呢?

 

    很庆幸,我们都可能是“奇迹”的见证人。本周三,因红十字会事件而备受公众关注的郭登峰和郭美美母女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接受郎咸平专访,期间郭登峰透露其靠炒股发家,早在1990年,她仅用几万元钱本金,就在几个月之内赚了好几百万元。

 

    请各位八卦爱好者暂时歇息吧,我们目前最关心的是这位“新一代股神”是如何炼成的——如果上面所说都是事实的话。但鉴于郭登峰并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操作细节,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市况来进行推演:究竟要用什么样的神奇操作手法,才能实现这个看上去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幸好当时市场上只有5只股票通过公开柜台交易,这确保了我们以下的推演基本靠谱。姑且假设郭登峰的本金为5万元吧。

    假设一:5万元本金平均分配,最多赚12倍

    若将5万元本金均分成5份,每一份在1990年的最低价买入一只深市的“老五股”——深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和原野,然后在当年最高价时候抛出,那么五支个股将总共实现盈利64.25万元,投资回报高达12倍。

    假设二:5万元本金投入单支股票,最多赚21倍

    若将5万元本金全部买入“老五股”中的一支,并持有到其最高价抛出,那么深发展带来的投资收益高达105.71万,投资回报达到21.14倍。而买入其余四支个股的回报率则介于8-13倍之间。

    上述两种假设虽然都能获得足以让巴菲特汗颜的收益率,但距离郭登峰所述的几个月之内赚几百万还是颇有差距。


    假设三:5万元本金波段操作,最多赚多少倍?

    请注意,神一般的奇迹时刻终于来临了。以下的终极战略,将能踏准每一只股票每一波上涨和下跌的精确时点,其收益率会是多少呢?

 

    若从1990年1月开始,先将5万元本金全仓买入深发展,持有到当年4月最高价11元时抛出,将获得盈利19.64万。接着马上将所有资金买入万科,持有到6月高位7.5元抛出,财富将翻滚至92.08万元。此时再将所有资金买入原野,待到10月其触及143元的高位抛售,总资产将蹿升至253.21万元。如此一来,投资回报率将高达50.64倍!

    由此看来,只有第三种假设才勉强符合“新一代股神”的说法。只不过,如此精确地踏准所有的波段节奏,确实让我辈难以置信——如果奇迹能够复制的话,这位“股神”绝对可以在数年之内轻易问鼎世界首富。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郎咸平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