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浅析校园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0-09-21 00:12: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教学:浅析校园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摘要:校园情号剧是心理剧融于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文将校园情景剧归纳为“剧本创作、角色演绎、体验与分享”三个阶段,并进行了的特征论述和目标分析;结合校园情景剧对参与者的表达表现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感受情感能力等产生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探讨了校园情景剧在心理 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大学生 校园情景剧 心理健康教育
情景剧是心理咨询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咨询对象的心理问题得以暴露,情绪和感情得以释放和引导,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1 校园情景剧的阶段构成与目标实现
校园情景剧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以大学生校园生活事件为题材和背景,融人小品、话剧表演的模式,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各类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展示,逐步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目标。
1.1剧本创作阶段剧本的创作和剧情的构思在情景剧中是具有靶向性的,实施的终点是能够让参与人员得到身临其境之后的领悟。其中一种普遍的校园情景剧是将剧本及情节全部预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演出,在角色扮演之中得到体会和启发;另一种较为专业的心理治疗情景剧则只是预设一段开头,然后展开即兴表演 。
1.2 角色演绎阶段在对角色的演绎过程中,参与者通过语言及行为的表现形式,运用一定的技术与技巧,营造出特定情景,完整的演绎出故事情节的开端、转折、高潮和结尾,是情景剧能够展现出生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1.2.1情景剧的参与者情景剧的参与者包括指导者、扮演者和观看者。指导者是全剧的导演,不仅担负着情景剧自始至终的过程引导任务,更要将剧情向目标方向带动,使情景剧的创作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扮演者是情景剧的主体部分,一部成功的情景剧往往在学生记忆中能够留下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从而将我们的教育意图有效地植入他们的意识中;观看者是除导演和演员之外的多数参与者,演员和观众可以分别从剧中人与旁观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审视和感悟,这对于演出之后的分享过程来说,是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引导目的的有效对比方式。
1.2.2情景剧的技术与技巧技术与技巧是情景剧的艺术手段。在心理剧中,常用的技术与技巧有空椅技术、角色互换技术、替身技术、镜像技术、魔幻商店、超现实童话等等。在剧情中适时的运用这些技术和技巧,可以让情景剧更加生动形象。
1.2.3 情景的氛围烘托情景剧环境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它影响和决定着参与者能否尽快融人剧情和产生“情景”。为了有效地烘托环境和氛围,常常通过设计舞台和道具及增加背景音乐、旁白或独自等方法实现。
1. 3体验与分享阶段情景剧演出之后,指导者要带领所有扮演者及观看者一同分享感悟。通过交流和讨论,有效地总结与提升剧本的意义与内涵,从而达到概括点题及将参与者原有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的目的。
2 校园情景剧对参与者的影响分析
情景剧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参与者思想认识逐渐转变的过程,深入分析这一过程以及对参与者引发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校园情景剧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1 校园情景剧对扮演者表达表现能力的影响情景剧运用了话剧小品的表现形式,对于扮演者理解和表达表现能力的锻炼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正是源于表达表现能力的欠缺造成的,如缺乏勇气,遇到心理困惑不善于向别人表露和倾诉等等。尽管参与者并非专业表演人员,但通过情景剧的表演,无论是演出者还是旁观者都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些方面的进步。
2.2 对扮演者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的影响为了使情景剧更能体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均需要演员之间及演员与观众之间要有良好的配合与协助。通过情景剧,每个参与者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真实体验到了人际合作与沟通,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自我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
2. 3 对扮演者和观看者感受情感能力的影响在人际沟通中,体察和感受他人情感情绪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情景剧的演出过程中,一方面扮演者对剧情和台词的理解和感悟要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得以展现;另一方面,观看者与扮演者的理解与被理解,都能通过剧情的发展得到互相磨合与印证。善于读懂别人的表情语言及肢体语言,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关于情商的培养意义深远。
3 校园情景剧实践应用的探索
3.1让情景剧融入校园文化,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部好的情景剧对于学生认识自我、调整和适应心态等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随着剧情的发展,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或他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有所体会并展开进一步的剖析。因此,情景剧所呈现的人物角色,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是与非的参照对象,为学生改变不合理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甚至修正不良人格倾向等均可提供有教育意义的参照坐标,使他们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不经意间完成了自我察觉和行为判断。这样的方式,远比课堂讲授或是书本文字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在反映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剧《寝室奏鸣曲》中,选取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矛盾问题作为素材,可以让学生客观的评判发生在集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逐渐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相似问题,从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实现同学间的和睦相处。
另一方面,校园情景剧作为一种校园生活的小剧场,丰富和活跃着大学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活动方式本身,对于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都具有较好的教育功效。
3.2 不断完善情景剧的实践应用,深入挖掘大学生日常生活题材校园情景剧的题材和素材都应源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否则会产生空洞虚幻的缺陷。这就要求情景剧的创作者和指导者首先要不断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把握学生的真实心态,选取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事件展开情节设计 确定的剧本及情节应紧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热点问题和共同关心的话题,力求达到心灵的共鸣。例如,在讲述网络成瘾危害的心理剧《折断翅膀的天使》中,描写了一名曾经充满着理想,经过刻苦求学考上名牌大学的男孩子,在进入大学之后却迷失了方向并逐渐地沉沦,直到像天使折断了翅膀一样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该剧可运用多种情景剧的技术与技巧,通过演绎心灵深处的独白,深刻的剖析一颗堕落的心灵,不断给学生们以警醒和激励;另一方 ,该剧对于大学新生在入校初期的环境适应及自我定位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其次,情景剧的应用还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以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为主,以生动活泼、真实感人为主,不宜反映消极负面情绪过多,不宜目标太多、太散,否则会影响情景剧的感染效果。应力求使情景剧演出结束之后,每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情感的释放、心情的放松和进而伴随的对问题的深刻思考等等。
第三,情景剧的演出中,应尽量营造出一种非限制的氛同,尽量减少限制感和约束感,不让剧本和台词成为束缚学生表露真实情感和发挥表现力的桎梏。鼓励学生创新性的个性表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例如,笔者曾以《拐角遇到爱》为题,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自编情节进行表演。有的演绎了一段纯洁美好但又飘渺不定的校园爱情;有的展现了青年人在成熟懂事之后对父母亲情的深刻感悟;还有的小组则是通过讲述一件小事的发生,描写了同学关系从冷漠到温情的变化,表现了大学生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等等。无论哪种情节,都展现了学生们对校园生活的观察和理解,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表演方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演出之后的体验与分享阶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语言的交流与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一方面,这个阶段中要沣重交流分享,避免流于冗长说教和灌输
,此时的指导者是配角而不是主角,要给予学生充分体验内省和交流表达的空间;另一方面,指导者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给予规正,并总结、提升,使学生头腑中自然产生的领悟能够在交流分享之后更上一个层次,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3. 3 引导学牛开展自编自导的情景剧,使之成为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使校同情景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效不断提高,我们可以在由辅导老帅指导下的模式,逐步推广到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模式。从学生的视域角度进行的情景剧创作,有利于提供自由空间,“演自己,自已演”,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更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自身的心理困扰、开展心理自我保健的日的?深入引导大学生开展自编自导的情景剧模式,可以为真正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提供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来源:中国硕士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