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讲座系列(兼语句句式)(第30节)
学习要点:掌握现代汉语的代表性特殊句式。
能充当动词性谓语的结构还可以是:连动结构、兼语结构、含有表示存现或消失的动词的动宾结构和含有“是”“把”或“被”字的结构。由这些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一般称作“句式”)分别称作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是”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二、兼语句
由兼语结构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兼语句。它的结构为:主+V+N+V,有如下特点:
第一,V+N是动宾关系,N+V是主谓关系,N是兼语,具有宾语和主语双重身份。
例如:
A、战士们迫使敌人放下武器。
(迫使敌人/敌人放下武器)
B、我们选他当班长。
(选他/他当班长)
C、屋里有人在说话。
(有人/人在说话)
第二,V一般是表示使令和促成意义的动词. 常见的有:使、请、派、要、让、叫、催、逼、留、托、劝、要求、命令、动员、强迫、 推举、督促、组织、召集、发动、号召、领导、引导、指使、鼓励、嘱咐、分配等。
有些兼语句中的V没有使令和促成的意义,例如:
A、她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叫莎莎。
(给女儿起了个名字/名字叫莎莎)
B、外面有人找你。
(有人/人找你)
第三,V是一般动词,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
V有时也可以是形容词,例如:
A、你让我很失望。
(让我/我很失望)
B、我嫌这件衣服太花哨。
(嫌这件衣服/这件衣服太花哨)
兼语词组除了充当谓语组成兼语句之外,还可以直接组成非主谓句。例如:
谢谢你帮我修好了自行车。
有人来了。
兼语句有进容易和主谓结构作宾语的句子相混,例如:
A、张老师请都来。
B、张老师希望他们都来。
A、B两句的结构都是:主+V+N+V,但A是兼语句,因为V+N和N+V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如“请他们/他们都来”,而B句的V+N和N+V之间没有这种联系,是主谓结构充当宾语。这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
第一,V不同。一般兼语句中的V是表示使令、促成意义的动词,而主谓结构作宾语的句子中的V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感知的动词:知道、希望、以为、认为、觉得、感到、相信、深信、看到、看见、听见等。“证明、表明、说明、标志着”也常常以主谓结构作宾语。
第二,V管的范围不同。兼语句中的V只管到N,N再与V发生联系,主谓结构作宾语的句子中的V管N+V这件事。例如:
A、我们选他当班长。(兼语句)
(“选”只管到“他”,“他”再与“当班长”发生联系)
B、我们同意他当班长。(主谓结构作宾语)
(“同意”的是“他当班长”这件事情)
第三,停顿不同。兼语句V后面不能停顿,N后面可以停顿;主谓结构作宾语的句子V后面可以停顿。例如:
A、我们选他/当班长。(兼语句)
B、我们同意/他当班长。(主谓结构作宾语)
兼语结构和连动结构有套合起来作谓语的。例如:
A、学校派我去北京开会。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兼语结构套连动结构。“派我去”是兼语结构,“去北京开会”是连动结构,主语是“我”
B、我带孩子去公园。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兼语结构和连动结构的混合:我带孩子+孩子去公园+我去公园,因而这个句子既是兼语句又是连动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