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元杂剧常识简介

(2007-03-27 16:40:49)
分类: 教育教学

教学:元杂剧常识简介

1、元杂剧与元曲的关系

唐诗、宋词、元曲并举。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2、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3、元杂剧常用的一些古白话词:

行动些(走快些)、没来由(没由来)、葫芦提(糊涂)、只合(只应该)、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哥哥行(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后边,有时加字,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兀的(的意思,带有惊讶语气)咱(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着(命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