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古代汉语 |
作业上
第一章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选择题
1.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音序排列和( )
A.按字形排列 B.按字义排列 C.按号码排列 D.按字体排列
2.《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
A.许慎 B.王引之 C.段玉裁 D.张玉书
3.《现代汉语词典》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 )
A.按照音序排列 B.按照部首排列 C.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D.按照笔画排列
4.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是( )
A.直音 B.反切 C.以注音字母注音 D.以拼音字母注音
5.目前我国收单字最多的大型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汉语大字典》 C.《新华字典》 D.《现代汉语词典》
6.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是( )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经籍纂诂》 D.《辞通》
二.填空题
1.字典辞书中,按号码排列的编排方式通常使用的是--------------
2.用同音字注音的方式叫做----------------
3.《汉语大字典》在字义方面,一般按照-----------、-----------、--------------、排列义项,并征引文献为证。
4.我国目前有一部与《汉语大字典》相配套的大型语文词典是----------------
5.《康熙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这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命名。
6.在《说文解字》的研究著作中,影响最大的是--------------著的《说文解字注》。
7.《辞源》是一部以-----------为主,兼收百科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
三.简答题
1.什么叫反切?2.《说文解字》在编排和收字上有什么特点? 3查检书目文献和先秦经传文句时,最常用的是哪些专门性工具书?
第二章 文字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六书”理论的是( )
A.许慎 B.王引之 C.段玉裁 D.张玉书
2.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 )
A.指事 B.象形 C.会意 D.形声
3.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4.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
A.仰韶文化原始陶文 B.商代文字 C.籀文 D.小篆
5.最早的隶书是由汉以前某种文字的草率写法逐渐形成的,这就是( )
A.篆书(不限于小篆) B.古文 C.籀文 D.金文
6.最早的隶书产生于哪个时代( )
A.战国 B.秦 C.西汉 D.春秋
7.关于“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的陈述,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造字法 B.都是用字法
C.既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 D.既不是造字法,也不是用字法
二.说明以下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造字法
又 舟 翼 舌 朱 岩 吟 锦 翁 颂 翘 石 心 解 驭 相 亦 寸 友 腾
三.根据字形结构,在以下各字的众多词义中指明本义。
密 ①与稀疏相对 ②秘密 ③形状象堂屋的山 ④靠近、亲近
⑤深、幽深 ⑥闭、塞
序 ①堂屋的东西墙 ②次序、顺序 ③季节 ④舒展 ⑤叙说、叙述 ⑥序言
宏 ①广大 ②广博、宽泛 ③房屋深广 ④恢宏、发扬 ⑤远
循 ①顺着走、沿着走 ②遵从 ③按次序 ④安抚、抚慰 ⑤追述 ⑥扩大
隘 ①败坏 ②倾斜 ③降福 ④崩颓、坠下 ⑤跌倒 ⑥亡失、遗失
郎 ①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②妇人对丈夫或情人的称呼 ③对一般男子的称呼
④汉魏以后对少年的通称 ⑤春秋时鲁邑名
新 ①与旧相对 ②刚收获的粮食蔬菜 ③开垦两年的田 ④砍伐树木 ⑤柴薪 ⑥改变旧的
帅 ①佩巾 ②主将、统帅 ③率领 ④遵循 ⑤表率、楷模 ⑥官职名
穷 ①走投无路 ②不能显贵 ③阻塞不通 ④穷尽 ⑤追究
四.指明以下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
1.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凡崩、薨,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
3.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
4.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
5.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谴行,属令周密。
6.天下云集響应,嬴粮而景从。
7.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8.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五.简答题
1.《说文》“六书”指什么?按“六书”性质,将其分为“四体二用”、“四体”“二用”分别指什么?
六.指出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腋 朝 虎 取 受 眉 遘 大 叶 夕 鼎 亦 伐 中 莫 行 高 人 趾 雷 须 车 问 甘 和 星 从 寸 林 下
七.解释下列各名词
1.古今字2.异体字 3.本无其字的假借与本有其字的假借
4.假借与通假
第三章 词汇
一. 简答题
(1)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方式。(2)什么叫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二. 选择题
1.“塞向墐户”中的“向”用的是本义,意思是( )
A.向北的窗户 B.方向 C.朝着,对着 D.从前
2.“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 )
3.“弃甲曳兵而走”的“兵”用的是本义,意思是( )
A.士兵 B.兵器 C.军事、战争 D.军队
4.“学而时习之”中的“习”用的是“习”的
A.本义 B.引申义 C.假借义 D.比喻义
三.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的词义。
1.袭、伐、侵
(1)大叔完聚,善甲兵,聚卒乘,将袭郑。
(2)公伐诸鄢。
(3)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恭、敬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3.飢、餓、饑
(1)黎民不飢不寒。
(2)见靈则餓,问其病。
(3)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四.说明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
1.郑人病之。2.纵合则楚王,衡成则秦帝。3.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4.公请自刃于庙,崔子又不听。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今义有何不同。
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2.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3.燕兵独追北。
4.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5.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6.厉王虐,国人谤王。
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8.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
9.令张良留谢。
10.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后坐事免官。
11.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1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六、填空题
1、古代侯王之死称-----------,皇帝之死称---------------。
第四章、判断句 被动句
一、简答题
1、 判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 语法被动句中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试各举一例说明。
3、 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表达功能,试各举一例说明。
二、说明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
1、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2、 然则是所重者在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3、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 子贡贤于仲尼。
5、 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三、说明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
1、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2、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止,将为三军获。
四、说明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
1、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闻命矣。
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五、说明下列句中“被”字的用法。
1、 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2、 操吴戈兮被犀甲。
3、 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
4、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5、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第五章 宾语位置 双宾句 述宾关系
一、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宾语,并说明前置的条件。
1、 君死安归?
2、 汝念哉,无我殄。
3、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
4、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5、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二、下列句中述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古汉语所特有的,请指出述语和宾语之间是什么关系。
1、 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2、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4、 君讨臣,谁敢仇之?君命,天也。若死君命,将谁仇?
5、 遂置姜氏于称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三、填空题
1、 宾语的正常位置是在---------或--------------的后面,这是古今汉语都相同的。
2、 直接宾语是指-------------;间接宾语是指-------------。
3、 能充当述语的有:---------、-----------、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数词。
4、 能够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的词有:之、--------和----------。
5、 “晋侯饮赵盾酒”中,加点部分是------------------句式。
第六章 实词的活用 名词做状语
一、名词解释
1、词类活用
二、简答题
1、普通名词做状语,它所表示的意义和所起的作用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2、实词活用的条件是什么。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用作使动的是:
A.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D.益烈山泽而焚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用作意动的是:
A.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强本而节用,则天子不能贪""""""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D.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活用的句子是:
A.君民者,岂以陵民?B.野人举块以与之,公子怒,将鞭之。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4、下列句子中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D.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作使动的是:
A.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B.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1、 託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2、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
3、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4、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5、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6、我疆我理,东南其亩。
第七章、代词
一、填空题
1、 在古汉语中,代词“孰”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吾孰与皇帝贤?
2、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中的“或”是-------------------。
3、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中的“莫”是----------------------。
4、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语气副词“宁”表示------------------。
5、 秦统一中国之后帝王专用的自称是-------------。
6、 上古汉语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通常是用-----------来充当的,如:之、其等。
7、 “诸”作指示代词,用在句尾,是---------的合音;用在句中动词之后,则是-----------的合音。
8、 “寡人、不谷、孤”是古汉语中的----------------,以表示谦逊和礼貌。
9、 “是、此、斯、兹”是一组近指代词,“彼、夫”是一组---------------。
10、“焉”是个比较特殊的指示代词,常用在叙述句末,指代---------、方位、或人、事物,可以理解为文言的“於是”。
二、指出下列句中“之”的词性、用法。
1、 之二虫又何知?
2、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3、 姜氏何厌之有?
4、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5、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6、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指出下列句中“其”的词性、用法。
1、(吴公子)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
2、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浮大舟也无力。
3、 有相识小人贻其餐。
第八章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一、填空题
1、助词“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
2、助词“者”的基本语法功能是-------------------。
作业下
第九章 古书的标点
一、填空题
1、 古书的标点牵涉到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正确断句和--------------。
2、 上古到宋代的文献都是白文,没有标点符号,读书人要自己断句,汉人将之称为------------。
3、 要正确断句、标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理解语意、---------------、明了音韵。
4、 标点古书的基本要求是:-----------、语法通、音韵通。
第十章、修辞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修辞手法。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
6、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9、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0、启乃淫逸康乐,野于饮食。
二、名词解释
1、起兴
第十一章、音韵与诗词格律
一、什么叫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分几个部门?
二、汉语语音发展史分几个时期?各期的时间和代表音系分别是什么?
三、什么是三十六字母?
四、近体诗平仄格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五、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用韵有什么不同?
六、解释名词:字母、韵、韵目、阳声韵、仄声 反切
犯孤平
第十二章、训诂
一、解释名词
1、句读